本文作者:桔子物理周庭 “哦!这个我懂!…… 额,等下我想想~” 然后呢?然后囫囵吞枣的说了个大概。这是很多同学时常出现在我课堂上的真实反应。 我常讲,学习要树立自信,特别是像数学物理这样的理科科目。Mr.牛顿,Mr.法拉第,等等大师们确实牛,厉害!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各种家几乎被他们包揽了。但他们那些知识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东西,我们当然绝对有理由相信自己,我们有能力把它给吃透,考好。 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各种家们的智慧,并不是简单到带着耳机做做题,翘着二郎腿听听课就能行的,对知识的理解要常怀敬畏之心,对知识的应用要常怀怀疑之心。 几十年的初高中物理知识从来没有变过,自从大家接触物理学科开始,那些力、热、光、电、原当然听过无数次,但必须明白,听过不等于懂,懂过不一定会,会了不一定考高分。这其中还有(深刻)理解和(非常)熟练两个层次。不要问我为什么,出题老的人不是你表哥。 如果你遇到问题第一个闪现的是你懂,OK,恭喜你,你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问题,这是优点,要肯定。 其次,要讲策略,讲方法,讲实干,这也就是问题核心所在。不少高中孩子家长反映,孩子学习激情高涨,每天也很努力,但就是看不到效果提升。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平时听课做题都挺好,一考试就抓狂。 那我要说,这个“努力”可能是假的,或者说是低效的。 我们知道,初中物理和我们普通生活生产非常接近,理解起来也容易,考试分数还说得过去,不管孩子理不理解原理。但凡脑瓜“灵活”点的孩子,知识一说就明白,即便不懂,通过各种事例也能猜出个十之八九。 但如果一直保持这种通过感官思维来对付高中物理,就开始行不通了。家长孩子开始觉察到,有个东西叫压力。 我们很容易理解磁铁的相吸相斥现象,毕竟谁没拆过收音机玩过磁铁呢,但要弄明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大小和方向,那可能不是简单的感官思维就能行的,需要先明白洛伦兹力,再进行数学推导才行,脑瓜儿再“灵活”,恐怕也得踏踏实实干才行,而且,往往还需要好多遍。 会,你就老老实实、完完整整说出来,如果还要想一想,想出来以后还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那,同学,这就是你欠火候的地方,多听一节课,多研究几道题,少刷几遍抖音,以便下次遇到问题,你能真正信心百倍的说出:“哦!这个我懂!” 我是周庭,物理老师一枚,我把我的初高中原创讲义公开出来,希望能够给更多孩子更高效的帮助。觉得文章有用,记得分享给大家。 PS:我的2019暑期在线直播课分别于6月18日,7月1日,7月13日,7月31日,8月18日开课。 周庭原创讲义:初中物理 + 高中物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