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好批评的时机

 李玫瑾育儿讲堂 2019-07-03

情景再现】

某校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因上课调皮被老师打了一下,不过

老师马上醒悟过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道歉,还打电话给孩子母

亲,告诉她事情经过。第二天是休息日,孩子跑出去玩了一天。

这位母亲知道可能是孩子心里不好受,但又觉得老师道歉了,还

能怎么办呢?又怕提起来孩子难过,就没有和孩子彻底沟通。后

来,孩子虽然每天照样上学。可是渐渐地,孩子出去玩的时间越

来越多,并且不愿上学。母亲这才得事态的严重,想和孩子谈

一谈,谁知刚开了一个头,孩子就歌斯底里地哭叫道:“别说了,

【情景分析】

对孩子进行批评要恰当,如果不恰当,后果是十分严面的。什

么是教育的有利时机?这就是说当一件事发生后,就应立即教育

而不能拖延时间。上面事例中那孩子被老师打后心里不痛快跑出去

玩了一天,母亲知道这一情况后,没有立即抓住这有利时机对孩子

进行教育,而是“犹犹豫豫”过去了。后来发现问题严重了,再想

进行教育,已经了,孩子已不愿接受教育了。孩子、老师、家长

都在无心中错过了教育和被教育的好时机

批评是一门艺术,采取简单的方法是不行的,这一点大家都一

定有真切的感受。如果曾有让你认可的批评,那一定是掌握好了时

机与技巧的批评。为什么不能这样来对待孩子的过失呢?巧妙的

批评才能在伤害最小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效果。

孩子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我们指出错误,也是很正常

的,可是往我们有些家长孩子出现问题平时不说,最后秋后一

起算账。孩子一有个问题,一边说着“可气死我了”,一边借

机把陈芝麻烂谷子一起说出来,把孩子说得一文不值,

要知道,教育孩子不是要出气啊,否则你的气是出了,孩子

却往往更难以管理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批评当手段,不能

当目的!孩子出现问题,就事论事,温和指出,因势利导,改掉

就好。

批评是爱护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家长常用的一种方法。运用批

评要沟通情感、提升自尊、树立信心、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家长和

孩子双赢的目的。因此,批评时机的选择要正确。下述几种情况

不宜批评孩子:

(1)未弄清事情的根由时

听到或看到孩子有失控行为,家长往往会非常气愤,觉得无论

丢自己的面子,还是违背社会公德讲,该孩子都应受到痛斥和处

罚。于是马上对孩子劈头盖脸得批评一通,结果,孩子要么硬起脖子

,要么流着眼泪受委屈,从此委靡不振,甚至将记恨埋在心里。

这样的批评,家长当时就解决了,可隐患也留下了。

(2)另有急事要处理时

当有急事要处理而孩子又有了题时,家长往往心绪烦乱,希

望快刀斩乱麻,简单罗列他的“罪状"后,再给个警告“你好好反

省,等我回来再跟你算账”,然后甩手走了。孩子羞愧恐惧,身心

颓唐,与家长成见日深仓促批评引发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

的长期矛盾。因此,在自已有急事顾不过来时,千万不要草率批评

孩子。

(3)没弄清楚孩子心态时

有了过错,孩子一般会产生四种类型的心态:第一种是满不

在乎,认为反正父母不喜欢我,我说什么父母也不会相信,豁出

去了。,在这种心态下,他斜着眼望天,虽不申辩,但也根本听不

进去。,第二种是诚惶诚恐,反复自责,不知所措,感觉从此完

了,父母肯定不喜欢我了在这种心态下,家长的指责无疑是雪

上加霜。第三种是胸有成竹,心里已竖起了好几块挡箭牌,找出

好几条开脱理由,甚至约好了证人。这时的批评不但无力,而且

会让孩子感觉可笑。他会以胜利者的姿态炫耀自己、贬低家长。

第四种是含冤抱屈,主观上不做错事,而在特殊情况下犯了

错,心中既恼又委屈。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数落一通,孩子

有口难解,又无力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下次就难免有意做错事

气家长,因此在不了解孩子心态时,运用批评会是无效甚至负

效的

(4)发现孩子重蹈覆辙时

以前曾犯过类似的错误,这次重犯,原因可能是积习难改,也

可能是家长处理不当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果家长不做自我反

省,以为强调孩子不可救药,那么成见就会像火山一样压碎一颗未

成熟而单纯的心灵,家长的形象也在他心里打了折扣。孩子的病定

在哪里?你的药方是否对症?哪一味有效药要继续对症?哪一味

无效药必须更换?用药的剂量如何?用药的时机如何?怎样让孩

子相信你这服药是良药?这些都是需要家长认真思考的问题。孔

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必须经过脑力激荡才

能运用于实践,在管理孩子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多思多想,才能化难

为奇迹。

(5)未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时

家长在谈话前应考虑如何公正评价孩子的行为,通过什么途径

来化解目前的矛盾,通过谈话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如果这一切你都

没有想好,就不要去贸然批评,否则越批评越会使孩子反感。要想

尽快找到做好孩子思想功过的灵丹妙药,家长必须多学习教育理

论,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掌握教育规律,掌握基本的适用于现代孩子

的德育方法,以便在运用批评时运筹帷幄,稳操胜券。

(6)对面没有空座位时

绝大部分家长跟孩子谈话时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不仅让

孩子站着,多数情况还要两手下垂,双脚并拢,头颜低垂,表情做

沉痛状,更甚者还会推几下,这种态势让孩子相信家长“都是为你

好”,恐怕很难,要想孩子接受家长的教导,不如从根本上改变对

孩子的态度,像朋友似的让孩子在对面坐下来,这样,不仅不会降

低家长的身份,而且从一开始就拉近了情感距离,消除了孩子的抵

情绪。家长也会在无形中放缓语气,使语言具有平等性和可接受

性,使家长和孩子的情感都得以提升。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前应

该虚位以待。要从孩子一生受益的角度用好批评,必须策划好批评

的时机和方略,前瞻到批评的效果,使家长和孩子在和谐氛围

彼此相宣、共享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