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颜体楷书大观

 p0oouuu 2019-07-03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继王羲之的第二个高峰,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是仅次于“二王”的。颜真卿出生于盛唐时期,颜氏家族又是一个世代为官、以儒学传家的名门大族,因此颜真卿从小就接触儒学,接触书法,为他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颜真卿对“二王”的书法体系加以研究,依据他们的书法特色,灵活通变,推陈出新,创造了符合盛唐审美追求的刚健雄浑的颜体。颜真卿诸书体传世最多,被称为中国书苑的一大宝库、百代楷模。启功先生曾说:“鲁公书,非独为有唐八法之宗,亦古今书苑不之祖。其铭石之作,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莫不衣钵相沿。”

颜真卿

在诸体书中,楷书是唐朝书法中最为出类拔萃的,而颜真卿的楷书又是文人楷书的卓越代表。颜体的楷书一改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的圣教书风,融合了许多秦汉时期的郁勃、两晋的古朴、北朝的雄浑、唐初的秀逸和中唐的肥劲,常被称为集诸家之大成。

颜体的楷书技巧多用外拓笔法,巧妙地运用了藏锋和中锋,着力于点划的起止,使点划更具有节奏感。笔画的重量感和力量感较强,横轻竖重、横细竖粗,且轻时笔画园劲,重时筋骨内含,会给人一种浮雕感,这是“二王”的书法所没有的。并且颜体更注重对称方正,外紧内松,给人一种庄重雄浑的气度感。

除楷书之外,颜真卿的行草书也堪称一代书法典范。他的行草书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唐代书风“尚法”和“尚情”的两大倾向,在注重法度的同时,融入了个性的创造和性灵的表现。颜真卿的行草书中常常可以见到篆、隶、楷、籀的痕迹,线条多运用中锋、藏锋和转锋,从而显得笔画苍劲有力,字形灵活多变,墨色浓淡枯润,有驰骋挥戈、拔剑起舞的叱咤气概。

历代书家评论颜体的行草书有如下三大特点:一、笔法奇特,用笔中含有篆籀气韵,改方为圆,前锋外拓,富有弹性,与王羲之用笔迥异;二、结构自然,无雕琢痕迹,舒和遒劲,自然朴实;三、字体英爽,一点一画顾盼有情,丰丽超动,神采焕发。此等评价是极高的。这种笔法的特点和颜真卿的为官经历以及他个人的品性是分不开,所谓字如其人,这一点在颜真卿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颜真卿

除了诸体兼备之外,颜真卿的书法在各个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50岁之前是颜真卿书法成就的初期。在这一时期,颜真卿师从张旭,从艰苦地自我摸索期中脱离出来,在张旭的指导和自我的创新中,颜体初步形成。这时的颜真卿主要追求用笔的沉着、雄毅,以劲健立骨体,敷以较厚的血肉;结构上整密、端庄、沉稳,由瘦长变为方正。颜真卿在初期时虽然在书法造诣上已经有了一些成绩,但是显然还不成熟,一味地追求“雄媚”,所以留世的并不多,其中属《多宝塔碑》和《东方朔画赞碑》最为著名。同是在前几篇我们对颜真卿的生平经历介绍中可以看到,在他46岁时(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由于安禄山造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之中,与叛军作战,也无暇顾及笔砚艺事,因此他的书法造诣稍显停滞。

东方朔画赞碑

在他五十岁到六十五之间,是其书法创作的中期。这一时期颜体逐渐趋向成熟。此时的颜真卿大胆变法,自出新意,使颜体形神兼备。他加强了腕力,圆转藏锋,中锋涩进,如印印泥。笔画多为横细竖组,钩捺的末尾尖锋明显,捺笔有明显的一波三折之节奏,折笔中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结构趋向方正端庄,外紧内松,不因字本身结构的重心欹侧和松紧度而有所偏倚,而是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保留了不少篆隶的面貌。

其实这一转变,与颜真卿在这一时期的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正值安史之乱,唐朝的政治局势动荡,作为忠臣的颜真卿自然受到不少奸臣的恶意排挤。在这十几年中,颜真卿虽一心投入到报效朝廷当中,但也正是由于其太过中正刚直的品性得罪了不少当政的奸臣,屡遭贬谪,在他58岁之时更是一路被贬到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几同流放。不但如此,在他遭受着官场上的种种贬谪打击的同时,其次兄允南和弟弟允臧也在这几年相继离世,使本就饱经风霜的他更添白发。正是这些生活境况的频繁转换和人生酸甜苦辣的体验,让颜真卿对艺术的体味也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这一时期颜真卿留世的作品是最多的,有《颜允南碑》《麻姑仙坛记》《郭氏家庙碑》《鲜于氏离堆记》《颜乔卿碑》《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逍遥楼刻石》《颜含大宗碑》《臧怀恪碑》《殷践猷碑》等,著名的《祭侄文稿》也是写于这一时期。

麻姑仙坛记

六十五岁以后,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进入后期。这一时期,颜真卿步入自己人生的晚年。历经四朝的政治风云,六十多年来的人事沧桑,基于对儒、释、道各家的深刻认识,颜真卿对生命与书艺有了进一步的领悟。此时他的书法技艺,老辣中富有鲜活的生机,疏淡中不乏质朴的风神,笔锋得意处更显功力的炉火纯青。书风更趋于豪迈奔放。可谓“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的进境,一碑存一碑的异彩。”

著名的《颜氏家庙碑》和《颜勤礼碑》便是颜真卿晚期的作品,同时期的作品还有《干禄字书》《妙喜寺碑》《李玄靖碑》《颜氏告身》《奉命帖》《移蔡帖》等。

移蔡帖

中国书法史上,艺术生命力最强、影响最广、使后世书家受益最大的,莫过于王羲之与颜真卿。颜真卿一生忠烈,在完善他刚介守正的人格同时,也完善了他刚健雄浑、超凡脱俗的书法艺术品格,这种人品与艺品的高度统一,一直受到历代书法家与评论家的推崇。他的出现以及颜体的创造,对后世的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被历代文人学子推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即使是到了现代,颜体书也是各家学习书法的入门字体,可见其书法艺术成就之崇高,深得后人的敬仰。

颜体楷书大观

颜真卿楷书拓本《乞御书题天下放生池碑额表》,宋拓忠义堂帖第七册,浙江省博物馆藏。颜体楷书图片95张。

颜真卿楷书原刻拓本《颜书郭公碑》,高清晰颜体楷书图片36张.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顔真卿撰并書郭敬之家廟碑正書原刻.西安,唐廣德2年[764]11月21日,毛裝剪貼,墨紙尺寸:27x17.5cm.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夏侯湛撰;顔真卿書并篆額東方朔畫贊碑,唐天寶13年(754)12月1日。經摺裝墨紙尺寸:23.2x13.5厘米,淸代翻刻,民國拓本,殘存1冊。高清颜楷字帖拓片24张。

颜真卿书法欣赏《广平文贞公宋璟神道碑》,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珍藏,颜鲁公善本碑帖图片113张。

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顔真卿撰并書廣平文貞公宋璟神道碑原刻,唐大曆7年(772)9月25日,經摺裝墨紙尺寸:27.2x16cm,淸拓本。

颜真卿楷书书法欣赏《麻姑仙坛记》大字,大历六年(771年),颜鲁公六十三岁书,三井版高清扫描颜楷字帖图片61张。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其书法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

颜真卿楷书欣赏《东方朔画赞》,36行,30字,在山东陵县。碑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天宝十三年(754)十二月立于德州。晋夏侯湛撰文。碑阳赞12行,阴记17行,行楷30字。

颜真卿楷书欣赏《多宝塔碑》,台北故宫博物院拓本,书法图片42张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唐代颜鲁公真書《千字文》颜真卿书法楷书欣赏《千字文》图片14张

颜真卿60岁楷书刻本《书马伏波语》,35.6×16.5厘米,来源:《忠义堂帖》。

释文:马伏波语云闻人之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闻而口不可道也。有唐大历三年(768年)夏四月,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书。白云堂道士谭仙岩立。

颜真卿楷书拓本《八关斋功德记》,全称《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自署立于大历七年(772年)五月八日。唐大中五年(851年)田悦补篆额,同年正月一日崔倬跋。368×83厘米。石幢八面刻,每面8行,行28字。石幢存河南商丘开元寺

颜真卿楷书《赠和州刺史张敬因碑》,清长白端方旧拓本。张敬因残碑书刻年月无考。碑石已佚,形制不详,拓本所见已残损过甚,今存凡8行,行4至6字。另存漫漶小字5行。撰书者和镌立年月均泐。碑原在许州临颖县民田中,庆历初(1041年-1043年)有知此碑者前往拓模,民家患其践田稼,遂将碑击碎。此碑虽仅存二三十字,但从字体上来看,却也宽博深厚,神韵肃然,不失颜真卿大历书风。著录首见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七,记为颜真卿撰并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颜真卿楷书大字《逍遥楼刻石》,自署书于大历五年(770年)正月一日,颜真卿时年62岁楷书题额“逍遥楼”三字。字约68×68厘米,竖刻,石为320×133.3厘米。书体端庄浑厚,茂密雄强,正不拘窘,庄不板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颜书,也是“颜体”中风格独特的一幅匾书。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刻石今存广西临桂,四川剑州、梓潼也有二刻本。四川梓潼刻本,有宋绍兴十七年题记。

唐代颜真卿晚年书法代表作《颜勤礼碑》旧拓,1922年10月在西安出土,现在西安碑林。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大历十四年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是学习颜体书法的好范本。

善本碑帖:颜真卿正书欣赏《容州都督元结碑》又名元次山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高清鲁公书法碑帖图片40张。

淸末拓本元結碑,顔真卿撰并書,唐大歷7年(772)11月26日葬。墨紙尺寸: 26.8x16.2cm,書前襯葉有"堀越文庫"印記。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洛阳)人,天宝进士。元结曾师事族兄元德秀,与萧颖士、李华等并为唐代古文运动先行者。乾元间曾隐居于湖北大冶猗犴洞,因号“猗犴子”。后移居江州溪。参加过讨伐安禄山,立有战功。后为通州刺史,政绩显著。颜真卿与之交游,交谊甚洽。

颜真卿楷书《八关斋会报德记》全图,自署立于大历七年(772年)五月八日。唐大中五年(851年)田悦补篆额,同年正月一日崔倬跋。368×83厘米。石幢八面刻,每面8行,行28字。石幢存河南商丘开元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元明间拓本。此记又称《八关斋功德记》,全称《有唐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此碑记述唐河南节度使田神功的“功德”和宋州刺史徐向等为田神功得病后禳祈去灾所进行的迷信活动。

颜真卿楷书欣赏《金天王庙题记》(758年作)书法图片15张,此为颜真卿自蒲州刺史贬为饶州刺史时游华岳庙之题名。字迹奇伟遒劲,运笔圆而劲,由方趋圆,硬弩欲张,雄姿挺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颜真卿楷书欣赏《千福寺感应碑文》

颜真卿书法楷书《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历来脍炙人口,尤负重名。书法图片9张《金石萃编》称“碑高丈二尺五寸,宽丈二尺七寸”,高宽都在450厘米左右。左行直书,21行,满行20字,不计题名款署,序颂共有263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明年,皇帝移军凤翔,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于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若令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繄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旟,戎卒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刋此颂焉,于千万年。”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墨迹传本,自署书于建中元年(780年)八月二十八日。楷书,纸本,告文一篇, 凡33行,计255字。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曾藏墨迹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