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来说 睡觉是我们的刚需 每天需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我们可以在最舒适的环境 拥有最美的梦境 放下所有的防备 却是可望不可及的 海洋动物大部分也都需要睡觉 但是面对天敌和呼吸的双重压力 “一半的我睡着了”系列 原苏联生物学副博士穆哈麦托夫观察研究海豚时发现——睡眠中的海豚两个半球的大脑处于完全不同的状态。 当一个大脑半球入睡时,另外一个大脑半球却处于兴奋的状态,并且过一段时间会左右轮换。(所以到底有没有在睡?这是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这样的生理机制,是海豚在确保自身睡觉时能够随时应付来犯之敌及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睡觉中的海豚,多数是漂浮在海里,也不会闭上眼睛。所以如果你看见一只毫无目的地漂浮着的海豚,那它应该是在睡觉。如果海豚一开始是沉在海底睡觉,那它们也会睡一会儿,再浮起来换一下气。 同样大脑要交替睡觉的还有白鲸,它们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睡眠质量棒棒的”系列 对于海象来说,睡觉就是天大的事,而且是在哪都能睡,它们既可以在反复潜水的同时打盹,也能爬上岸在陆地上深睡长达19小时。 虽然很爱睡,但防范意识还是有的,海象的视觉比较差,但嗅觉和听觉却非常敏锐,当群体睡觉时它们会轮岗,让一只海象放哨,发现有危险时就马上发出怒吼,将同伴唤醒,或者用獠牙碰醒身旁的海象。 睡眠质量A+的海牛,姿势就显得略“蠢萌”了。它们有时仰躺着,把手放在肚子上。有时趴在海底一动不动呼呼大睡,不用担心会有天敌。 这种头着地,身体漂浮的睡姿,大概只有在海洋中才能实现。 不过跟人类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每睡个十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透透气,以防缺氧。这样一来一回,睡个觉其实还挺忙的。 “心疼地抱住胖胖的自己。” “睡个觉还要担心被吃掉”系列 那它们通常会怎么保护自己呢? 寻找掩护物,比如珊瑚礁、海底植物下、岩洞或者缝隙中... 像小丑鱼这种色彩太鲜艳,太容易被敌人一口吞的,睡觉时就会找掩护物——海葵。小丑鱼和海葵一直都是相亲相爱的模范。 或者钻进沙子里。花园鳗都是杵在沙子里的,活动的时候会探出一半的身子,遇见危险或者睡觉时就整个头都缩进沙子里。 或者把自己挂起来。这样做是怕醒来的时候把自己给丢了吧。海马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们太小了,只有1.5厘米~35.5厘米,睡觉时它们会用尾部缠着珊瑚之类可以挂着的物体,上半身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有的珊瑚鱼还会边睡边游,假装自己没有在睡觉的样子,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不敢轻举妄动。 “萌萌的Freestyle”系列 一般来说,企鹅是站着睡的为了发生危险时能顺利逃走。当然,也有躺着睡、趴着睡各种可爱姿势的企鹅,但主要还是一些小企鹅。由于还未脱离父母的照顾,所以对于危险还未有足够的认识。 蜷缩起来也不错,可以减少体温流失,最流行的就是潜艇包造型。 靠着兄弟姊妹睡,那是相当的聪明啊,而且还多一个肉垫枕着! “大写的心酸”系列 鲨鱼是海洋霸主之一,他们身上所有的器官都为了能在海洋里迅速地捕捉到猎物而进化的:锋利的牙齿,有力的尾巴,完美的流水线型和伪装色。可是这样厉害的鲨鱼却有一段心酸的睡眠故事。他们从未停止游动不间断地锻炼,就像物理中的永动机,一旦停止就会死亡! 它们没有眼睑,就算睡觉眼睛也不会闭起来。同时,没有鱼鳔不能漂浮,也不能自主地吞吐海水,所以鲨鱼必须要不停地游动才能保证不会下沉,否则就要“翻车”!于是,鲨鱼在睡觉时也不会停止游动,只不过比平时游的慢而已。 每个孩子对海洋 还是浓缩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场馆, 都能让他们感到新奇、沉醉其中。 注: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以自然为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