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和胡惟庸相互陷害,最大的受益者,反而是朱元璋

 饮膳道人 2019-07-03
朱元璋

上一篇笔者分析了刘伯温并非胡惟庸所毒害,而是刘伯温临死前给胡惟庸栽赃的结果。同为大明开国功臣,他俩为何成了死对头,刘伯温为何到死都要陷害他?殊不知二人结怨,却是朱元璋喜闻乐见的!

刘伯温

众所周知,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即使天纵奇才,也没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所以到了50岁才被朱元璋请到应天做了谋士,但当时朱元璋已经羽翼丰满,他的加入只能算作锦上添花

所以,即使他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在朱元璋心里,他还是不足以封侯封爵的,最终只给了他个诚意伯。又因为他乃前朝旧臣,所以朱元璋是不会对他加以重用的,只把他当做一个出谋划策的谋臣罢了。

朱元璋、李善长

但是刘伯温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想努力争取丞相之职。当朱元璋想换掉李善长的时候,便找来刘伯温问他的意见。

刘伯温此前和李善长也结下了梁子,因为李善长极为宠爱的李彬娇纵枉法,刘伯温执意杀掉了他,由此李善长便记恨在心,处处给刘伯温小鞋穿。

但刘伯温面对朱元璋的问询却不建议撤换李善长,理由是他成熟稳重,又能有效调和众将领之间的矛盾。

胡惟庸

朱元璋便发挥他的驭人之术,让臣子们相斗从而巩固皇权。他便和刘伯温说“李善长多次在我面前陷害你,你怎么反倒替他说话呢?”。

可这话落在刘伯温耳朵里就马上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原来皇帝已经打定主意要撤掉李善长的丞相之职了”,于是马上跪下磕头,说“换丞相就像换柱子,必须要用大才”,此番话就是在暗示朱元璋,我刘伯温就是那个大才,您可以让我来当这个丞相。

但朱元璋根本没有用刘伯温的意思,根本不接刘伯温的话茬,便提了一个跟刘伯温关系还不错的杨宪,刘伯温不知道朱元璋的心思呀,所以就以杨宪气量小而否定了朱元璋的提议。

朱元璋便又提了一个中间派的人——汪广洋,刘伯温再次否定了朱元璋的提议,理由是汪广洋的气量比杨宪的还小。

朱元璋心里想,跟你刘伯温亲近的杨宪,你给我否定了;跟你不相干的中间派汪广洋,你还给我否定了;索性我就提一个跟你唱反调的人——胡惟庸。

刘伯温一听更加郁闷了,我否定了前面两个人就是想让你选我的呀,你怎么还提名胡惟庸这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呢?这心里一郁闷呐,嘴上自然就有点损了,说“丞相就好比驾车的马,胡惟庸就是那个会把马车弄翻的人”。

朱元璋这下完全明白刘伯温的意思了,感情是你想当丞相啊,于是讽刺了一句“我提的这些人都不如你啊”。

刘伯温居然没听出朱元璋的讽刺之意,还假意推脱了一番,结果朱元璋偏偏要跟刘伯温作对似的,把胡惟庸封为了右丞相。

这下刘伯温就明白了,仕途无望的他便告老还乡,退出了官场。

虽说回到了家乡可以安度晚年了,但刘伯温自知有胡惟庸在的一天,他就不会有好日子过。这不,胡惟庸果然跟朱元璋打小报告,说刘伯温在老家给自己选的墓地有王者之气。

这话听在朱元璋耳朵里可不一般,他本就疑心病重,担心臣子做大,所以才频繁撤换丞相的人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便把刘伯温那微薄的工资都停发了。

刘伯温只好把这个暗亏记在心里,赶紧上京住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以表示自己绝无二心,这才打消了朱元璋的怀疑。

经过这么一折腾,刘伯温也病了,一是上了年纪病痛缠身,二是遭遇胡惟庸的陷害心情郁闷。

所以刘伯温就趁着面见圣上的时候,说自从吃了胡惟庸送来的药之后,病情反而加重了,这就给朱元璋一个暗示“胡惟庸害我”。但朱元璋还要留着胡惟庸有大用——废除宰相之职,所以没接刘伯温的话茬,派人送刘伯温回老家去了。

刘伯温一看胡惟庸没被朱元璋怀疑,所以临死前又吩咐两个儿子,给皇帝献策要等到胡惟庸下台之后再去。果然胡惟庸下台之后,刘伯温下的这个套又给胡惟庸加上了一条陷害忠良的罪名。

朱元璋作为下棋的那个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俩都是棋子,在这些棋子们争斗的过程中,皇权一步步得到了巩固,皇位也越坐越稳了!

你如何看待朱元璋驭人之术

评论区交流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