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用竹子,这个日本人让武隆懒坝50年的老屋变身“竹音剧院”

 常心舟 2019-07-03
图片
简单的格子衬衣,休闲裤。每天9点准时出现老宅里,敲敲打打,摆弄他的宝贝疙瘩:那些妙趣横生的竹音小乐器。
闲的时候,他会背着手,走向对面的大山,看看飘渺的云烟。最喜欢食堂的饭菜,什么烧白、回锅肉等,他都连连夸赞美味。
这么接地气的一个人,是日本久负盛名的国际艺术家松本秋則。在松本秋則身上,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感知到沉静、沉浸、沉淀的气质。这与大地的气质如出一辙,指向生活、艺术以及文旅市场的另一种可能。
图片
图片
图为正在老屋里工作的松本秋則
重庆专属版竹音剧院
远眺青山暮霭,近环绿水清波。一座土木结构的老宅已经在重庆仙女山懒坝上扎根50余载,虽风景独秀,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去年,随着日本艺术家松本秋則的入场······
图片
墙还是那堵墙,有着泥土的黄,和着岁月的痕迹。推门而入,却如同掉进兔子洞,开启了爱丽丝的奇幻仙境:
扑闪着翅膀、扎成风车状的竹制小乐器,在竹子指挥家的演绎下,水墨般拉开乡村的宁静、海洋的深邃、山里的一天等多主题场景,在光影纵横交错中,在静谧的时空里,打造出天籁级的声音剧院。
图片
图为松本秋則在武隆懒坝的作品
在老宅里,除了添置了100余个竹制小乐器外,那些关于房子原主人的生活痕迹,包括灶台、蓑衣、以及贴在墙上的奖状等,都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
这是刻意为之。
松本秋則为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而来,参展作品为竹音剧院。它以当地风貌为基底,当地材料为素材,创作具有专业高度和容易解读的艺术作品,强调与当地的关联,更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互动。
图片
松本秋則
“作为在地独立项目,保留老宅那些记忆,让老宅有温度,有故事,让作品与当地环境交流正是大地艺术的魅力所在。我还用武隆当地的竹子,制作了各式各样有趣的小乐器,赋予老宅灵魂和艺术内涵,打造专属懒坝的竹音剧院。”
图片
图为松本秋則在武隆懒坝的作品
艺术原本便蕴藏在生活中
松本秋則的竹音剧院,并非一蹴而就。最开始,他进行了5年的油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意识到绘画语言不足以完全地表达他的想法。
为了寻找更好的艺术表达方式,在25岁到30岁期间,松本秋則停了下来。
图片
松本秋則
“某次,我利用家里的废弃物做了一个“声音物件”,吸引了整个公园里的小朋友迅速靠近,那些孩子围着我的作品看啊笑啊。我突然明白,“声音物件”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创作。”
在接下来的30年,松本秋則的声音物件的材质从最初的金属制品,演变成更益于切割、音色出色的竹子,截至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明了300余件有声乐器。
为了抵达理想国,他常年在海外民俗村落游学,去见识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音乐。比如曾去过贵州的侗族生活区,见到当地人使用不同尺寸的芦笙组队PK场景。这些感知让他的竹音拥有了丰富性,同时也让以艺术回归大地的思考逐渐成型。
图片
松本秋則
从声音物件到声音剧院的探索
如何在焦虑的年代寻找到幸福感?松本秋則给出的答案是,沉下来,给生命加些厚重。
从“声音物件”、 “声音景观”、“声音剧院”,松本秋則将长短不一、形状千奇百怪的竹子,变成了听指挥的“乐手”,可能连竹子自己也没想到其拥有如此宽广音域。
“最初,我制造了一个个独立的“声音物件”,观者站在作品的外部,充当“观赏者”的角色。之后我试图将所有的“声音物件”连结起来,引导观者进入作品,感受作品。再之后我开始营造能将所有“物件”联系在一起的空间,我将光影元素融入创作,使观者沉浸在我所营造的气氛中,真正使观众成为我作品的一部分。”
图片
松本秋則为观众讲解
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他使用了马达、纸水池、砂石、松叶等营造竹音剧院。通过马达带动“物件”制造空气运动,将运动的特性作用于 “声音物件”。竹片的撞击与空气的震动交相呼应,从而形成一系列自然有趣的声音。在光与影的作用下,观者自然沉浸在他所营造的世界中,感受平和、童趣与天真的奇幻色彩。
“竹音剧院”已经在世界各地有了多达100次的展览,且每一次都会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做再创作,不会重复。
图片
图片
图为松本秋則在武隆懒坝的作品
原住民和艺术家共同完成的作品
随着声音剧场逐渐成型,它也迎来了首批观众。他(她)们不仅是观赏者,更是此次艺术创作的参与者,懒坝的原住居民。艺术家与居民,艺术与生活,剧场与现场,从这一刻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对于76岁的竹编艺人王庆武而言,这位远道而来的艺术家慢慢改变了自己对“竹艺”的理解。“竹”不仅能幻化千姿,更能发出时而低沉、时而厚重、时而青涩、时而清脆的 “自然之声”。
艺术不再被束之高阁。
图片
图片
图为懒坝原住居民参与“竹音剧院”创作
而对于松本秋則而言,王庆武思维灵活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在原住居民身上,他也学习到另一种处理竹子的方式,而竹编”技艺的加入,为创作带来新的风貌。
图片
图为懒坝原住居民参与“竹音剧院”创作
“优秀的大地艺术节能给当地居民和参与者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我希望每当他们回忆起来就会为自己参与这样的艺术节而感到自豪。”松本秋則说,大地艺术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当地居民的良好沟通,当地人真正欣赏并理解当代艺术作品,才是“艺术走进乡村”的真正含义。
“艺术节不仅是作品的展示平台,更在优秀的民俗文化与观众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这才是大地艺术节存在的意义吧。”
观察
大地艺术节或将实现区域经济的复兴
我们全部的热情在于思想。武隆·懒坝正带给我们更多思考。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将以每两年一届的形式开展,不断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武隆现场创作。首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主题为“把艺术还给人民”, 于2019年8月3日开幕。
图片
懒坝全景效果图
展览分为三个板块,“我从山中来”“大地的声音”和 “村落共生计划”。目前进入作品实施阶段的作品,除了松本秋則的“竹音剧院”之外,今年武隆懒坝以大地为舞台,已汇集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托马斯·丹博(Thomas Dambo)、吉尔斯·斯图萨特(Gilles Stassart)、松本秋則(Akinori Matsumoto)、浅井裕介(Yusuke Asai)、罗中立、庞茂琨、展望、傅中望、向京、景育民、陈文令、高孝午、于凡、唐勇、田禾、柳青、黄玉龙等40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作品。
图片
懒坝大地艺术效果图
目前,各艺术家的作品创作已接近尾声,武隆·懒坝正带给人们更多想象空间。“艺术改变乡村”或是新时期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破题路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