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犯人犯了死罪,为何一定要等到秋后问斩真实原因很简单

 倦鸟依林 2019-07-03
在很多关于古代的电视剧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犯人在犯了死罪之后,判官会宣判:打入死牢,秋后问斩。之后犯人得在监牢里痛苦的熬到秋天,然后等待他的是死刑的到来,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而且处斩的时间往往还要在午时三刻,那么这里面又有什么讲究呢?

先说为什么一定要在秋天问斩,这个做法起源于西汉,大家都知道西汉时期汉武帝推崇独尊儒术,弘扬儒家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仁”,对待国民需要仁义,对待犯人更需如此,然后有人就提出了在秋天问斩犯人,这样可以使犯人落叶归根,可以安抚民心,于是这个做法就逐渐传承下来。

此外一点,那就是以儆效尤,起到震慑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全年都要忙于农活,只有在秋收之后才有闲暇时间,因此选择这个时间,才能让更多民众看到,才会起到震慑的作用。

再说为何要选择在午时三刻。古代的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也就是正午十二点左右,此刻光照最强,也是阳气正盛的时刻,也意味着正气十足,因此此刻斩头就有邪不胜正的意思,也向围观群众宣告不要和朝廷作对。此外,犯人在行刑前都会吃饱喝足,正午时分正是人最困乏的时刻,会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形,此刻斩头也是为了能够减轻犯人的痛苦,多一点人文关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