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盼好运 2019-07-03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阳春三月去踏青,春色果然好。

杨柳绿河水清,梨花似白云。

阳春三月去踏青,春色果然好。

蝶儿起舞鸟儿欢唱,野花似繁星。

…… ……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听着这首蔡国庆的《望春》歌,你是否也想出去走一走?中国人游春之俗,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诗经·郑风·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是关于青年男女春日上巳节出游水滨的诗句。而《论语》中孔子与弟子曾皙的对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也成为对游春活动的经典描述。

古时游春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在正月初八,有时在二月二,有时在三月三。明清以后一般是在三月三上巳节或清明节进行,并冠以诸多雅称,如游春、踏青、寻春、探春等。不少画家用画笔记录下踏青游乐的场景,其间风俗也如春天般多姿多彩,充满阳光闲逸之趣。

下面就让我们展开一幅幅古卷,走进画卷里的春天。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咫尺千里一片春】

目前所知最早的游春画作当属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这幅画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源头。同时它还连通了远古和中古的中国画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唐摹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游春图》为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画作采用远景鸟瞰式构图,远山如黛、春波荡漾,其间隐廊桥庭院,溪径盘桓,花木扶疏,画面宏大开阔,虽然尺幅不大,但有千里江山之趣。

在苍山春水间,点缀着点点游春之人,人景相融,和谐而灵动。右岸山前,一队人马沿着溪边山路,迤逦前行。为首者红衣白马,行至桥头,驻马低头,面对溪流,若有所思。身后两名侍女亦停下脚步,躬身观望,似为春色所陶醉。侍女身后转弯处,一马呈奔跑状,马上之人回头召唤,似乎在说:“这么好的景致,快跟上啊!”他目光所及处,一红衣侍女正在树下驻足欣赏桃花。山脚下近景处,二人骑马缓辔而行,现悠闲之态。画面中心大片水域,波光潋滟,一条小舟荡漾其间,舟上四人,一红衣白裙女子在侍女陪伴下怡然而坐,一人立于船尾,似在荡舟前行。左岸水边,两人长衣飘飘,立于花树之间,似乎正在吟诗作赋。此画中人物虽然都很小,但是布局精巧、造型生动、精细严谨、动静相宜,表现出展子虔高超的绘画技巧。

《游春图》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魏晋以来“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情态,以青绿精雅替代稚拙简古,开辟了“咫尺千里”的山水画新格局。《游春图》如同春天里的一声惊雷,拉开了隋唐山水画明媚的三春景象。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跨马寻春意境新】

与展子虔的《游春图》不同,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则是以人物为呈现焦点,描绘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带侍从盛装出游的情景。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唐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在杨贵妃得宠后被迎入京城,赐予宅邸和封号,过起了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声名不佳。唐代诗人张祜曾有诗云“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讽刺虢国夫人骄纵轻佻,却自诩美貌,不施脂粉,只淡描蛾眉就入宫朝见天子。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带领眷从盛装出行游春,前呼后拥,极尽排场。张萱画作所展现的即是此次游春场景,这也是史上唯一一次以虢国夫人入画。张萱是唐代有名的宫廷画家,其仕女人物画在当时被评为“天下第一”。可惜他的画作真迹未能流传下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宋徽宗赵佶命宫廷画师临摹之作,虽是摹本,但基本保留了原作的气度和神韵,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打开画卷,会有人奇怪,画的名字是《虢国夫人游春图》,却不见一景,只有人物,是不是搞错了?其实这正是画家的高明之处,游春而不见春,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春痕隐隐,意境清新;着眼于人物刻画,通过人物闲适欢快的神态和骏马轻举慢行的英姿,从侧面展现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气息,令人遐想无限。

画中共画九人八骑,呈一二二三队形排列。为首一人着男装骑高头大马,鞍韂豪华,引路前行。其后一名仕女和一名男从错落跟行。再后是两名贵妇并辔而行,着绿裙者脸侧向着红裙者,似有所语。而着红裙者揽辔勒缰,身体前倾,似有意停下马来倾听。此二人占据画面重心,装扮与众不同,头型均为坠马髻,符合当时的贵族装扮,有人判断其中之一即是虢国夫人。从画家构图思维来说,穿红衣者为虢国夫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其后中间位置一年长妇女怀中抱一幼女,似为保姆与幼主,左右各有一侍从陪护前行。整个游春队列错落有致,设色典雅富丽,格调活泼明快,极具装饰意味,呈现雍容华贵、自信乐观的盛唐气象。

《虢国夫人游春图》以纤细的线条勾勒人物,圆融秀劲中透着妩媚灵动,人物形态生动,表情丰富,堪称古代人物画的典范。虽然描绘的是贵族生活,但是在开明兴盛的盛唐时代,春游之盛可见一斑。而今妇女,如能骑马寻春,亦不失为一乐事。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春游晚归意自适】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宋 佚名《春游晚归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经唐入宋,春游之风不减,有时候玩儿嗨了就是一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宋人小画《春游晚归图》,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3厘米,无作者名款,只钤有明末“黔宁府书画印”、清安岐“仪周珍藏”二印,据专家推断为宋人作品。从场景判断,画面描绘的是南宋时期江南官僚的生活。他们偏安一隅,悠闲自乐,踏青寻春,至晚方归。

画中一老臣头戴乌纱,执鞭回首,似乎意犹未尽。随行十名侍从前呼后拥,有的背着行囊,有的扛着椅子,有的搬着茶几,有的挑着食盒与酒具,打开木栅,正向着官府鱼贯而行。这些人物小不盈寸,但须眉毕现,姿态生动,线条流畅,色彩明丽,在一片春绿中动感十足。画面背景亦十分工致,楼宇树木细致入微,具有明显的宋画院体特征。宋人的生活是悠闲安适的,宋画更着意于表现人的情态意趣,具有生活化美感。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明 戴进《春游晚归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此类似,明代戴进也曾绘有一幅《春游晚归图》,描绘的是明代大户人家春游晚归的意境。此图为绢本立轴,风格接近宋院体画风,构图较为平板,层次不明晰,有明显的浙派风格。不过,整体意境刻画还是很到位,特别是人物场景设置有独到之处。画中右下角一大院外,主人晚归,正下马叩门,院内一仆人挑灯应门,正合了晚归诗意。主人身后,几个仆人挑担扛伞正欲过桥。中景水堤小径之上,两名农夫荷锄晚归。两相对比,意趣盎然,令人遐思。明代的社会形态与宋代类似,所以画风以及画卷所反映内容亦有诸多相近之处。这种游春至晚方归的闲适,令人羡慕。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月曼清游赏春花】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杨柳荡千”

踏青郊游少不了玩乐之趣,饮酒、品茗、赏花、荡秋千、放风筝等在画中多有呈现。如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中即有妇女春游荡秋千的描绘。

《月曼清游图册》为绢本设色,共十二开,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每开纵37厘米,横31.8厘米,配有乾隆时期的太子太傅梁诗正的行草题诗一首。此图册以一年十二个月气候变化为背景,描绘了宫女们随主人在庭院内游玩的生活场景。

其中二月一幅题为“杨柳荡千”,图中杏花初绽,柳芽微吐,草色萌发,正是一派早春景象。宫女们走出闺房,在芳草地上相伴嬉戏。秋千架上,一女身姿轻盈,面带笑容,衣袂飘飘,如一只春燕,摇荡欲飞。架下一女双手微举,做呵护状。左侧石凳旁六名女子,或交头接耳,或用手指点,各具情态,意趣盎然。陈枚借鉴明代唐寅、仇英仕女画的审美标准,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把春游场景描绘得秀润飘逸,美而不俗。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清 唐岱、丁观鹏等《十二月令图轴》之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种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描绘了十二个月民间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其中二月早春,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青嬉戏。男人们还带着猎具,一边狩猎,一边观景,主与仆,或相携,或独行,或聊天,或闲吟;女子则或荡秋千,或赏花。三月即以“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踏青”的民俗为主题,描绘了文人墨客在小河边“曲水流觞”、饮酒相庆的场面。《十二月令图轴》据考为清画院画家唐岱、丁观鹏等合作,与陈枚的《月曼清游图》风格相近,但场景更加宏大,也更生活化。二者关于游春的主题呈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END

一朝游尽画里春——漫谈古代《游春图》

看了这些春游图,不禁掩卷凝思。如今生活节奏太快,人们春日郊游大多是游山赏景,走马观花,不能尽兴。如能像古人一样,让生活慢下来,邀三五知己,驱车至郊野,找一清幽所在,饮酒品茗,烧烤聊天,至晚方归,或携行陌上,赏花逐月,与春同醉,不亦快哉!

(文/王俊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