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行员,你的听力为什么会变差

 zwd2125188 2019-07-03

很多飞行员都会发现自己的听力能力出现减弱的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飞行员的听力弱化呢,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我们今天为您介绍一下“航空听觉和噪声”。

 听觉 

听觉是指对于声音信息的处理、转化能力以及灵敏性的综合体现。听觉是航空器运行过程中获取关键信息的又一重要生理感知机制,其重要性仅次于视觉。听觉使我们能够在周围嘈杂的环境中接收、处理并识别有用信息。

弹性窗口共振。这样的震动产生的压力波作用于耳蜗内的淋巴液,使耳蜗内壁上数以千计的纤毛状感觉接收器产生运动。这样的运动就好像轻风吹拂下的麦浪一样柔和。传感器的模拟转化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由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然后电信号通过大脑处理并识别为某一种特别的声音。

△听觉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

听觉系统由外耳、耳道、耳鼓膜、听小骨、耳蜗(一个充满了淋巴液的蜗壳状结构)以及听觉神经组成。

外耳负责收集外部声音,通过耳道向内传播,声波会导致耳鼓膜震动。耳鼓膜的震动机械性地传递给听小骨,听小骨的震动会使耳蜗内的一个弹性窗口共振。这样的震动产生的压力波作用于耳蜗内的淋巴液,使耳蜗内壁上数以千计的纤毛状感觉接收器产生运动。这样的运动就好像轻风吹拂下的麦浪一样柔和。传感器的模拟转化会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由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然后电信号通过大脑处理并识别为某一种特别的声音。

声波

声波一词是指在介质(比如: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以纵波形式传递的机械震动产生的能量。声波是相较于外界稳定气压而言局部空气压力的变化。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它所描述的是一种可以被听觉感知到的感官变化。所有的声音都有各自独特的三种变量:频率强度持续时间

频率

频率是声波的物理特性之一,决定了音高。因为声音能量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可以通过每秒的波振荡和波周期实现量化,其单位为赫兹(Hz)。人耳可以感知到的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赫兹,在这之中听觉最灵敏的频率范围是500-4000赫兹。频率低于20赫兹或是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耳无法接收。正常的谈话产生的声波频率在500-3000赫兹之间。

强度

声波强度和响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分贝是用于衡量声波强度的物理单位。正常的人耳听觉灵敏度处在-10到25分贝之间。低于-10分贝的声波几乎无法被感知。如果一个飞行员几乎无法听到25分贝以下的声波(在所有可被感知的频率范围内),基本可以断定他已经失去听觉。

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决定了声波知觉性和辨识度的品质,同时也决定了高强度声波环境中对听力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大小。短时暴露于高强度噪声中造成的损伤等同于长时间暴露于强度较弱的噪声中。因此,是否对听力造成损伤不仅仅取决于暴露于声波中时间的长短,同样取决于声波的强度。

噪声

噪声一词指的是能够明显给人带来不快,或是音量过大的声音,尤指不悦耳的声音。换句话来说,噪声泛指一切有害的或是令人烦躁的声波。对于噪声的归类,其实是非常主观的。比如,重金属摇滚对于一些人(通常是青少年)而言是一种音乐享受,而对另一些人(通常是成年人)来说就是一种噪声。

航空噪声来源 航空环境中有多种噪声来源,不论是在地面还是在空中。从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由动力驱动的航空器开始,飞行员就暴露在了噪声环境当中,而且这个问题从那时起就普遍存在。

飞机的各个部件设备都会产生噪声,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油泵、螺旋桨、发动机转子、液压和电气驱动器、座舱环境控制和增压系统、驾驶舱咨询和告警系统、通讯设备等等。

噪声也可能是气动噪声,这是外界大气(附面层)和机体表面、机翼、控制面以及起落架等表面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的。

通过接收外部声音信号,飞行员可以藉此评估并监控飞机的运行状况。所有的飞行员都知道正常运行过程中航空器听起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声音信号或是必须的声音信号的缺失会对飞行员产生提醒作用,有助于他们关注到可能的故障、失效或是危险情况。

每个飞行员应该都体验过驾驶舱过于嘈杂,必须依靠大声喊话才能实现相互交流的情况。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仅会增加工作负荷,而且,长此以往,会对听觉造成永久性损坏。

然而,需要记住的是,即使是远离了航空工作岗位,个人在家里、工作中、道路上以及公共场所中都很容易暴露于噪声环境中。飞行员在飞行前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会对其飞行时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声波/噪声来源

噪声的种类

持续性的 突然或逐渐产生的持续性噪声且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秒)。比如:飞机发动机噪声,螺旋桨噪声以及增压系统噪声。根据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在持续性噪声达到90分贝的环境中允许的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脉冲/爆炸 噪声突然产生且持续时间较短(少于1秒),其强度通常超过140分贝。比如:开枪,点燃鞭炮,活塞式发动机回火,无线电设备高音量杂声以及突破音障时产生的音爆。高分贝的(140分贝)脉冲/爆炸可能会使耳鼓膜破裂。

暴露于噪声中对人的影响

生理方面

  • 耳部不适  暴露在120分贝左右的噪声中可能会导致耳部不适。

  • 耳部疼痛  暴露在130分贝左右的噪声中可能会导致耳部疼痛。

  • 耳鼓膜破裂  暴露在140分贝左右的噪声中可能会导致耳鼓膜破裂。

  • 短时听力损伤  无保护状态下暴露于超过90分贝的持续性噪声中,较短时间或是长达数小时,可能会导致听力损伤。这类听力损伤通常是短暂的,听力会在噪声中断后数小时内恢复正常。

  • 永久性听力损伤  常年无保护状态下暴露于巨大噪声(超过90分贝)中,且每天都超过8小时,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失聪。永久性听力损伤最初发生在4000赫兹附近(在会话范围之外),并且一段时间内不会被个人察觉。还有一点很重要需要记住的是,在1000-6000赫兹的范围内,听觉灵敏度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从30岁左右开始。

心理方面

  • 主观效应  高强度的噪声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易怒、惊跳反应、突然惊醒以及糟糕的睡眠质量、食欲不振、头疼、眩晕、恶心、注意力和记忆力都受损。

  • 言语干扰  噪声会干扰或掩盖正常的讲话,使人难以理解。

  • 表现  噪声干扰可能会导致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增加。如果暴露在超过90分贝的环境中,那些需要警惕、高度集中注意力、涉及计算以及判断时间的工作会极大地受到负面的影响。

如何保护听力

  • 减少暴露于噪声中的时间 OSHA规定的工作地点最大允许噪声值(包括航空器驾驶舱)持续时间如下:

  • 噪声环境持续时间限制

  • 使用听力保护设备  如果外部环境噪声值超过了OSHA规定的噪声限制,应该使用听力保护设备——耳塞、耳套、通信耳机或是主动降噪耳机。即使个人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永久性听力损伤了,也要求使用听力保护设备,这样能避免进一步的听力损伤。这类听力保护设备会让声波到达耳鼓膜之前衰减,其中大多数设备对于高频(高于1000赫兹)的声波具有有效的衰减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在飞行过程中使用这类设备并不会干扰正常通话,因为它们过滤了高频背景噪声使得通话更加清晰利于理解。

  • 耳塞  入耳式耳塞是一种非常流行、廉价、有效且舒适的听力保护装备。为使其充分发挥效用,耳塞应当以适当的角度入耳,在耳道中发挥一个气密塞的作用。蜡浸渍模塑聚氨酯耳塞有着非常广泛的适用性,在所有频段上都能充分发挥效用,平均减噪30-35分贝。

  • 头戴式通讯耳机 总的来说,头戴式耳机的减噪效果和耳罩差不多,并且比耳塞更容易取戴,但是这类耳机的麦克风会影响氧气面罩的使用。

  • 主动降噪耳机 这类耳机采用了主动降噪技术,允许人为调节声波和信号波以实现降噪,增强信噪比,并且增强了音质。主动降噪对于低频噪声过滤效果良好。低频噪声声波与其镜像声波的精确耦合实现了主动降噪的功能。

  • 保护设备的组合使用 在外部环境噪声达到115分贝及以上时,建议在耳罩或耳机内加上入耳式耳塞。耳塞和主动降噪耳机组合,是当前的技术环境下能提供最大程度听觉保护的方式。

总结

在飞行过程中,听觉是重要性仅次于视觉的获取重要信息的感官。所有的声音都有三个变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长,通常情况下的交谈声频率在500-3000赫兹。

在日常生活中暴露于噪声超过90分贝的环境中就能造成听力损伤。这种损伤起初并不明显因为这种衰减主要体现在4000赫兹左右(在谈话频率范围以外)。如果外界噪声超过了90分贝,那么一定要使用听力保护设备防止损伤。

在飞行前暴露于嘈杂环境中(家中、驾驶过程中、参加聚会等),其危害等同于航空器噪声。

翻译 / 黄宇阳

审校 / 张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