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四王”之一王鉴,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

 夕妙斋 2019-07-04

仿古山水图册 之七

清初四王”之一王鉴

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王鉴(1598-1677年),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称'王廉州'。

“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他们的绘画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即追求笔墨,注重摹古,因此被称为“清初四王”。

“四王”通过“仿古”总结历代绘画大师程式语言,形成了“集大成、开生面”的艺术风貌,引领了整个清代及近现代绘画艺术长达三百余年,被誉为“国朝正统”、“南宗正脉”。

《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 台北故宫藏

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大名鼎鼎的晚明文坛盟主王世贞;父亲王士骐是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

《仿赵孟頫山水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殷实的家庭底蕴,在文化艺术上给王鉴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和学习条件。他少年时代学画董源,自幼就有了很高的摹古起点,为他奠定了纯正的文人画笔墨语言基础。

《仿赵文敏》

崇祯六年,王鉴36岁才在乡试中考取举人,之后受祖荫任左府都事,继而出任广东廉州太守。但上任不久即遭遇“粤中开采”之事,他挺身而出,以太守之力“力请上台得罢”,企图阻止开矿恶政,却险些引来牢狱之灾,两年后归隐,再不出仕。

《仿摹赵大年》

在晚明的乱世中,既不能“兼济天下”,就只好“独善其身”。即使在数年后多铎率清军攻破常州、无锡、苏州等城之后,他也没有迎降清军,出仕新朝,而是守住清白,继续绘事。

《仿梅道人山水》

四十岁以后,王鉴专心于绘事,'尽力画苑',成为专业的文人画家。如自述所言:'余生平无所嗜好,惟于丹青不能忘情。'罢官归里不久,画名已远布四方,如崇祯十年(1637年)夏所作《秋山图轴》(上海博物馆藏),王时敏题跋即云:'玄照画道独步海内,展作纷纷,不无鱼目混珠之叹。'

《溪山仙馆图》

王鉴和王时敏、袁枢一样,早年曾经得到过董其昌的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诸名公墨迹'。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

《溪山深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人同为四王之一,也是同族,但王时敏却幸运多了。王时敏家族兴盛,即使到了清朝,也备受帝王器重,子孙在朝中担任要职。王鉴到他这一辈家道败落,名门世家只徒有虚名,而且仕途坎坷,虽有心报效朝廷,但最后却落得罢官的下场。

《群峰浮翠图》

这样的经历恐怕也是他在画风上与王时敏、王原祁的不同之处,他更能注意到一些自然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仿古、摹古。

他一生的画业就是沿着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发展,继续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多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

《青绿山水图 》

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息跃然纸上。

《长松仙馆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他擅长山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信云林山水意极绵密。

《江山雨后图》

仿山樵山水,仿赵大年《春景》没骨山水、仿洪谷子设色山水,疏密奇正,纯以篆法写轮廓。仿子久《秋木山色图》、《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摹沈石田山水、仿董源《秋山图》、仿范华设色山水、仿巨然山水,骨重气轻。其作品大多摹古,信效名家,缺乏独创,并具有浓厚的复古思想和形式主义画风。

《关山秋霁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王鉴中年时期的作品风格多样,构图饱满、表现内容丰富,画面或丘壑深邃,或群峰秀润,或山川华滋,或草木清旷,笔墨或秀润苍厚,或空灵疏朗,集历代大师的语言于一身。

《仿王蒙秋山图 》 台北故宫博物院

晚年的王鉴已与古人心神合一,表面上回归了对董源、巨然的风格模仿,但笔墨语言已无早年刻意模仿的痕迹,有些作品以看似坚硬而尖细的线条和皴擦,经过精心的画面安排和整体笔墨的调整,表现出董源、巨然和“元四家”的不同风貌。

《秋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