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不一样|从北京到东京,追寻平凡又幸福的人生

 长沙7喜 2019-07-04

孩子不优秀不成功也可以,不读大学也可以,只要孩子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开心的事,平平凡凡过一辈子也可以——这大概是当下教育里最“政治正确”的话,但真正相信,并且打算让孩子这样过的人却很少,东京妈妈佳影是少数人中的一个。令人意外的是,她选择这样做,不是因为家境优越能给孩子托底,而是因为她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前半生。

三川写在前面:

佳影一家是我在东京的airbnb房东。

从踏入他们家第一秒钟开始,我们就感到前所未有的、久违的美和放松。他们的家非常美——百分百传统的和式三层小楼,据说现在连日本人也很少住在这样的家里,每个细节都令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夫妻俩都不用朝九晚五上班:先生是花艺师,太太佳影是每天练瑜伽的全职主妇;儿子Yuki就在家旁边步行两分钟的公立学校上学,不怕考不上好中学,甚至不读大学也可以。

他们一家都很漂亮,人漂亮,房子漂亮,生活漂亮;他们一家都很放松,会集体打游戏,会花一个月在一个地方慢慢玩,孩子因为来了客人聊天激动晚点睡也可以。

晚上我们聊到深夜,回到三楼榻榻米上舒服地打滚。一刹那间,我想,原来人可以这样不一样地过一辈子呀!

以下为女主人佳影的自述,我看的时候因为共鸣不停点头,也有一两回眼角悄悄湿润起来。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读的是海淀名校,后来去德国念书,留学期间与日本同学结婚,一同回北京创业。我现在是全职妈妈,先生是花艺师,我们有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一家人生活在东京一幢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传统和式房子里。

童 年 

我为什么不快乐?

我爸是六十年代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的电气工程师,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他对孩子在学业上期望很高、要求严格。他给我们姐俩做了完美的人生规划:读好大学,找个稳定的好工作,嫁个父母都满意的好人,过好日子。

我和我姐都是资质平平的孩子,面对一个头脑聪明又刻苦的爸爸和他给予的高期望,我们感觉压力有点大。

高中时,我姐偷偷参加国航空姐的招聘考试,并且众里挑一考上了。我爸快气疯了,他的孩子怎么可以不上大学!怎么可以私自做主!这在我家是绝对禁止的!

80年代,对于一个连飞机都没坐过的孩子,空姐不仅是一个职业,那简直就是一个孩子能飞上天、俯看世界的梦想!对于我爸的强烈反对,我姐正值青春期,叛逆得甚至没去参加高考,这让我爸很伤心,躲屋里偷偷哭。

那年我12岁,看不懂我爸和我姐为什么恨对方到痛苦绝望,也改变不了他们恶化到冰点的父女关系,我就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们绝对不要变成这个样子。

我小学读的是北京非常著名的小学,大概从四五年级开始,一切好玩的课程例如美术音乐书法,都给语文数学让路(那年代小学还不用学英语)。我们每天交替学习语文数学,体育课是唯一可以撒欢儿的时间。

记得期末考试前,语文老师从第一课捋到第三十课,再从第三十课捋回第一课,一遍又一遍直到考试那一天。当时我就想:妈呀!哪天是头儿啊?

后来上了中学,学校要求7:30开始早自习。班主任要求我们7:15就开始先自习15分钟英语,再自习其他课程。对我们这种住得比较远的学生,这意味着每天不到6点就得起床。当时我对未来一片迷茫,长期缺觉让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睡懒觉。

每个周六下午我都渴望能自由玩半天,结果每个周六就变成了我和我妈的吵架日,一个非要出去玩,一个打死不许。一直持续了好几年。那时我经常想:以后我有了孩子,绝不能让他过得这么无聊又辛苦。

青 年

为什么我学的是有用的

他学的是喜欢的?

留学德国时,老师称呼我们某某先生某某小姐,平等地和我们商量事情,天气好时带我们走出学校,找一片草坪,一人一杯咖啡,躺着坐着,边晒太阳边讲课。

那是1999年,这种教育方式和与师长的平等关系让二十出头的我震惊,我当时就决定:以后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出国念书,让他知道上学可以这么快乐!

我和我先生是在德国的语言学校认识的,他是日本人。第一次去他家玩,他给我看上学时的照片,打棒球、游泳、开演唱会、做木工活、修学旅行……

 ▲18岁,先生说,怒吼是青春的语言

我问他怎么没有学习的照片。他说:我们哪儿有时间学习啊!不玩的时候还得谈恋爱呢。什么?!要知道我们喷薄着荷尔蒙的青春时代,那点爱的小火苗儿,可是被手持“灭火器”的老师和家长追着灭的!

先生学生时代的照片简直就是一部日本青春偶像剧,我好想让我的孩子也能这么青春无悔、这么激情热血!

当时,同为亚洲留学生,我们中国学生未来的目标是进入一流大学学金融、管理、IT、机械制造等会有稳定工作的学科,而日本留学生大多学的是声乐、钢琴、画画,甚至烤面包、按摩。

所以,第一次听说先生是来学插花的,我很吃惊。插花是什么?花需要插吗?需要辞去日本的工作,从学语言开始再耗费好几年来学吗?未来需要花艺师吗?

当时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大环境限制了我对未来的想象。正如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的环境下也为我做出了一些短视的人生谋划。

我曾经想学时装设计或者酒店管理,都被我爸否决了,在我们家小孩是不允许自己做主的!我只好按着他的意愿学了财务,那个父母眼中最稳妥的专业。我对财务毫无兴趣,根本无心学习,一个人只身在国外,突如其来的极大自由让本来就叛逆的我狠狠玩了四年,最后干脆退学了。

现在我还经常感到遗憾,二十年后的中国,我曾经放弃的那些感兴趣的专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幸运的是,我认识了我先生,他带我走进了花艺的世界。离开父母的日子真自由!25岁时我甚至没通知父母就和先生结婚了,有了自己可以做主的家,我突然很想念那个好几年没回去的父母家。

婚后,我执意回北京。先生是花艺师又不会中文,在2003年的北京很难找到工作。我们一起开了花艺公司,作为他的助理和翻译,我帮他经营公司和生活,让他可以一如既往单纯又快乐地插花。我们一起工作了十年,做着喜欢的职业,成就感爆棚,并有幸见证了短短十年间花艺和时尚在中国的飞速发展。

 ▲ 夫妻两人在工作中。

妻 子

人生还有一种职业是全职主妇

后来我们有了孩子,育儿焦虑随之而来,孩子两岁时我们全家决定搬到提倡轻松教育的日本生活。

在北京工作了十年,突然结束一切去日本,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这对家里长辈来说太可怕了。家里亲戚说我“为了孩子牺牲太大”,可我谁也不为!我就为了我自己不陷入焦虑。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能极力摆脱原生家庭曾经给我带来的不快乐,我不想把这种不快乐延续下去,我为了小时候经常说的那句话: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一定……

日本育儿提倡“陪伴成长”,我也特别认可爸爸出门工作,妈妈持家育儿这种社会分工,所以我很喜欢全职主妇这个新工作。

很多人做不好、抱怨或者不喜欢,是因为她们没把这当成一个工作来对待,而且,很多全职主妇得不到家人的认可,会觉得被轻视,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前年我一个人回国了三次,每次回东京前先生都给我发短信说:这几天累死我了,佳影,谢谢你一直照顾我们。

我同为全职妈妈的朋友看了想哭,她说老公从来没对她说过谢谢,她很渴望得到这样的鼓励。原来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会忽视全职妈妈的努力付出啊。

有朋友说我们看上去很年轻,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家庭比较和睦。之前看过一句关于学外语的话:说自己的母语,只能到达对方的耳朵;说对方的母语,就能到达他的心。我日语不好,先生的中国话也半半拉拉,在谈情说爱时有些遗憾,但是在吵架时就显出优势了。

我俩从来不藏着情绪,经常为一点小事互相对骂,但是下一秒就能勾肩搭背一起出门找好吃的,因为再难听的话也到达不了我们的心。而且我们规定,吵完架必须马上和好。所以儿子看见我俩吵架马上就上厕所,等他上完厕所出来我俩已经亲密无间了。

我们还订了一些有助于家庭和睦的规矩,例如:吃饭时绝对不许动手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和朋友一起。在我们看来,无视别人、自己捧着手机的侧影勾成一个“G”字,这简直是世间最冷漠最无情的样子。绝对禁止!

相夫教子之外,我还在考虑如何把我的工作换成看得见的价值。全职妈妈这个职业需要随时待命孩子或者学校的召唤,有小自由没有整块时间。我不想浪费不得不困在家里的时间,2015年我家开始做airbnb,把外面的世界带进家里。

 ▲ 2015年佳影开始在家做airbnb

做bnb的第一目的不是为了挣钱,所以我挑客人非常严格。

第一,就是要长得漂亮。谁让我们全家人都喜欢漂亮呢。

第二,是能主动介绍自己的人。和陌生人住在一起,会主动介绍自己的人,给人很大安全感,而且这样的人大多懂礼貌,会与人交往。

第三,一个人旅行的人。能一个人旅行的人一定热爱生活,一个人还选择住在陌生人家,那他一定是个外向活泼有意思的人。

第四,做艺术工作的人。我们更有聊天话题。

所以,三年我们也只接了三十多拨客人,每一拨都是很棒的人!

▲儿子经常一大早爬起来就跟客人的孩子玩。顺带学了几句英语。(日本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

儿子一个人带着法国小男孩一家去上野动物园玩,用小孩和小孩之间的神秘语言给他们带路翻译。

台湾客人把自己孩子扔在我家,夫妻俩全身心放松去逛街了。当然,他们必须要给我们做好吃的,补偿我们!

意大利来的美丽又活泼的母女,我教她们瑜伽,先生教她们插花,她们给我们做正宗意大利面,吃完还给我拔罐减肥,我的天!这意大利妈妈居然是研究中医拔罐的,还会中国古法绞脸!

▲我先生在教客人们插花

日子过得太快乐了!说英语的客人来,我们就练练英语,说中国话的客人来,先生和儿子就练练中国话。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有朋友,这些客人有的还特意再来东京看我们,有的每年给我们寄新年贺卡。我儿子从小就知道世界很大,他有很多期盼着再见面的朋友。

妈 妈

我孩子的人生

不证明给任何人看

离开中国前,虽然我并不知道国内教育有没有变化、有哪些变化,但同学群里的聊天内容让我感受到,大家已经有了为人父母的焦虑。那些对孩子的期望、规划,没有与时俱进,甚至跟我父母当年给我的一模一样。

大家在群里讨论学区房,讨论如何有技巧地进入名校,包括如何有技巧地接触到学校重要人物……这让我反感,后来我偷偷退了群。

朋友圈里每天有各种儿童学习打卡,英语、拼音、汉字、古文、算数、儿童编程……这些小孩最大才上小学,大部分还都在幼儿园呢!这些都让我焦虑不堪。

到了日本以后我发现,华人家庭的孩子大多读名校、上私立,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甚至卖房子的华人公司也在鼓吹学区房概念。焦虑又慢慢袭来。

我问先生:东京哪个学区好,我们也需要买学区房,或者让儿子跨区去上好学校吗?

先生问我:什么叫学区房?

我说:就是那种师资力量、学习氛围都很好的学校旁边的房子。

他很诧异:要怎么评定师资力量好坏呢?在日本,老师会在学校之间换来换去,甚至校长都会换。学生多的学校,新学期还会重新分班。年年都不一样,怎么判断这个学校好还是不好?再说了,每个学校办学的目的都是往好里办吧?学校如果差的话早就倒闭了。

日本宽松教育政策下,公立学校玩得太多、学得太少,以至于年轻人不像老一代日本人那样努力上进了——这已经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

有些家庭确实也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上私立,但是大部分家庭还是选择让孩子就近上学,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坐电车通学,放学后可以跟同学在家附近公园里玩,父母可以方便给学校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家长教师协会,需要家长参与的内容包括协助学校、幼儿园开展活动等)服务,大人小孩都高兴!我们为什么不选择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呢?

▲ PTA决定在幼儿园毕业时孩子送给老师一本纪念册。这幅画上,妈妈画上插图,爸爸将Yuki的话整理成文字:雨打在屋檐上,是小鸟在屋檐散步的声音。

后来,儿子就读了离家走路只有两分钟的公立小学,下午两点多放学回家后扔了书包就出门玩,到晚饭时间才回来。即使五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也要拖到睡觉前才写,还经常错误连篇,老师也不会说他,改正以后就给大红花。

儿子偶尔会拿回来小检测纸,有时候是100分大红花,有时候是50分大红花,有时候是把错误改正后大红花,总之都是皆大欢喜的大红花。

尤其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学校没有期末考试。

我问先生:“没考试怎么证明他学会了?”先生简单的日式思维想不明白我的问题,弱弱地问了我一句:“他需要证明给谁看?”我突然语塞,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啊,我的孩子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啊。

为了消磨儿子大量的课余时间,我给他报了能发散体力的空手道和街舞班,还有能安静坐下来培养专注力的钢琴课。

▲ 儿子取得空手道黄带

我对先生说,儿子学的这几个项目未来可以成为他谋生的手段;如果他选择专攻其他专业,那这些项目会让他的生活锦上添花。先生非常赞同我这个有备无患的计划。他很惊讶,原来中国人当了父母,会为孩子想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这么远,“中国父母很辛苦。”

我从来不勉强儿子,他的各种兴趣都是激励出来的。我跟他说,你好好弹琴跳舞学空手道,以后女孩能爱死你,“就像爸爸会插花,当年路边随手摘几把野花做个花环戴在妈妈头上,妈妈就被他迷住了。”


▲ 爸爸陪Yuki练琴。

在教育孩子“坚持认真做一件事很重要”时,我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发言权:从小到大不论是弹琴芭蕾体操画画都没坚持下来。为了教育孩子时能有说服力,我开始学习瑜伽,并且给自己15年时间慢慢修行,计划50岁时去美国考专业瑜伽师执照。

现在,我就可以底气十足地告诉儿子:妈妈从36岁开始每天坚持练习瑜伽,这5年来的进步自己都不敢相信。认真做好一件事很重要,而且多晚开始都不晚,重要的是你要开始,你得坚持。

▲ 佳影在练习瑜伽。右下图是儿子跟她一起练。

未 来

让孩子有备无患的计划

很多人说我能拥有这样的生活是因为嫁了日本自由艺术家。我觉得,嫁了日本人、自由、艺术家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有能在世界各地谋生的手艺:插花。而我没有,我只能跟随他才能过这种生活。为了让自己也能有仗着走天涯的一技之长,我给自己未来制定了瑜伽师的计划

一技之长很重要,这也是我注重“让孩子有备无患的计划”,而不关心孩子现在学习好不好的原因。我希望他有能娱乐自己又养活自己的手艺,我希望他未来的人生能有多种选择。

我和先生都希望儿子尽可能多上几年学,如果他考不上日本大学的话,还可以出国继续上学,哪怕去国外上语言学校也行。

而且,我惊讶地发现日本有很多专门学校,学什么的都有,宠物美容、做和果子、老人护理……种类太多了。

居然有一门专业是学做活动的!要知道当初我们回到中国,自己开公司做活动,那些经验都是在失败了多少次、哭了多少回以后才总结出来的啊!在日本居然有这个学科,简直太好了!

也经常有国内朋友跟我提到“好高中-好大学-好工作”的说法,这说法自然有它的逻辑。只是,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就是资质平平的人,更不愿意承认孩子是普通人,于是给孩子过高的期望。

如果孩子不能达到大人期望的目标怎么办?相比之下,掌握实用技能不是更重要吗?孩子未来的路,除了进大公司,还可以进小公司,还可以自己创业,还可以做自由职业者,选择多着呢。所以,我们的孩子不考大学也没关系。

未来选择的路太多了,儿子长到需要选择这些的时候,已经是半个大人了,我觉得他完全有能力自己做决定,我们也完全尊重他的选择,只要帮他参考一下就好。

修行瑜伽五年,我体会出一个道理:世界这么大,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选择一个不同的人生,我希望我们全家能过平凡幸福的生活就好。


版权信息:本文根据佳影的采访内容,由童书妈妈编辑裙带菜整理而成。转载请后台联系。

佳影:前Beijing Flower House Enomoto负责人,花艺师助理,现在是全职妈妈,未来期待成为一名瑜伽师。

裙带菜:家有8岁闺女和4岁儿子,童书妈妈编辑,曾做过新闻网站编辑、时尚杂志编辑。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