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何以败?秦军史上最可耻一战,导致统一天下的步伐推迟了36年

 xianfengdui111 2019-07-04

引言

长平之战之后,秦国引得胜之师长驱直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包围,企图一举消灭赵国,邯郸之战由此打响。战争进行了足足两年时光,最终秦军在赵、魏、楚联军的合击下惨败,并出现了秦国历史上少有的秦军投降现象,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不得不放缓。邯郸之战的惨败,被归因于秦国的急功近利所导致的战略误判,后人更是觉得邯郸之战秦国本就不该去打,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邯郸之战秦国发动邯郸之战的两点理由

其实,秦国发动邯郸之战是有理由的,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取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经此一战,赵国主力土崩瓦解,全国的精壮年男子基本死于此战,赵国元气大伤,十几年内根本无法复原。此时对秦国而言,正是灭掉赵国的绝佳时机。

其次,山东诸国合纵之势渐成。在长平之战以后,秦将白起是主张乘胜立刻拿下赵国的,但由于秦国国相范雎嫉妒白起的功劳更大,便以秦军疲劳为由,劝说秦昭王罢兵,改让赵国割地请和,秦昭王同意了。赵国本也同意割地请和,但赵国的一个名叫虞卿的大臣极力发对,他认为秦国的贪婪没有止境,而赵国的土地有限,不断割地赵国也最终会灭亡,不如拿准备割给秦国的土地贿赂其他诸侯国,然后形成合纵之势共同抗秦,才有生机,赵王同意了他的建议。

合纵连横图

山东诸国合纵一直是让秦国非常头痛与害怕的事情,眼下山东诸国合纵之势渐成,有什么办法能够打破这个局面呢?那便是发动邯郸之战,趁着赵国国力空前虚弱之际,一鼓作气拿下赵国,便可以大大威慑住其他诸侯国,合纵之势自然瓦解,一举两得。由此可见,秦国发动邯郸之战,是有道理的。秦军邯郸之战的有利形势

那么,发起邯郸之战的时候,形势对秦国是否有利呢?答案也是肯定的。首先,在军事实力上,秦国本就胜于赵国,再加上不久前的长平之战,秦国虽然也受到了不小的创伤,但综合实力还是远胜赵国的。

长平之战示意图

其次,政治形势也对秦国有利。因为之前的长平之战,其他诸侯国对秦国已是心生畏惧,虽然此刻赵国在积极策划合纵,但并没有立刻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支持,最佳的例证就在于当赵国派遣使者去魏国和楚国求救的时候,魏王和楚王的态度。魏王虽然派遣了晋鄙率领大军前去救赵,但其实是表面功夫,实则观望。楚王则是非常的犹豫不决,赵国的使者花了很大的力气都没能说服楚王。

战国七雄地图

最后,赵国国内的混乱形势也对秦国有利。史书曾记载在邯郸之战的时候,有人对平原君说: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民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锺磬自若……

可见邯郸之战赵国都城的百姓可谓是惨不忍睹,但赵国的统治阶级却依然是锦衣玉食,腐化不堪。平原君在当时还算是天下闻名的贤士,尚且在国家危难之时如此奢华,那其他人就更不必说。还有一个细节可以证明赵国的弱点,那就是在邯郸之战的时候,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还在邯郸做人质,在这危急关头,他要逃回秦国,吕不韦就花了重金买通了守城的人员,偷偷跑了出去,这才捡回了一条命。由此可见,赵国内部的弱点对秦国也是很有利的。

吕不韦像秦军缘何失败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秦军惨败,可原因不能说是秦国打响邯郸之战的战略有错,而是秦国对这场战役的认识和准备不足。

首先,对赵国而言,这是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生死之战,肯定不会和以前那些战役一样好打,赵国军民一定会殊死抵抗,秦军应该有这方面的认识。况且秦军在当时有着虎狼之师的称号,凡遇战事,都爱斩首邀功。赵国军民知道一旦落入秦军之手就必死无疑,更会拼命抵抗。秦国此时聪明的做法就该是适当改变原来的策略,在施加军事压力的时候让赵国有条退路,起码是投降能活命,说不定能从内部瓦解对手。

其次,秦国对其他诸侯国的认识不足。它断定其他诸侯国不会冒然前来救援赵国,所以只要警告他们一下就可以了,这本来没什么问题,秦国的警告也起到了作用,楚王和魏王都不敢冒然来救。但凡事都有意外。楚王最终在毛遂用生命相威胁下同意出兵,魏国则是信陵君窃符救赵,不惜跟魏王翻脸杀掉了大将晋鄙前去救赵,形势一下就对秦国不利。

信陵君窃符救赵

最后,赵国的统治阶级也并非顽固不化。在危难时刻虽然还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有人建言之后能及时改正,平原君之后就拿出了自己的财产并家中一干人等全部去守城,大大增加了赵国的团结度。

就这样,形势从原本对秦国有利朝着对秦国不利前进,但秦国还是不罢手,盲目相信自己的军事实力,结果造成了本国历史上罕见的惨败,使得日后整个国家的战略不得不调整。如果秦国能够对这场战争有充足的认识,及时正确的调整好战略,不盲目轻信轻靠军事实力,把握好时机,胜利的天平早就倾斜向秦国一边了。秦军大将白起就准确看到了这一点,他本来打算在长平之战后立刻灭赵,但被阻止,后来又让他挂帅去灭赵,他坚决不从,就在于他看到此刻的秦国已经失去了先前的战机。

影视剧中的白起结语

由此看来,秦国发起邯郸之战是没有战略问题的,但其对整个战局的认识与部署没有准备充分,从而错过了胜利的时机,最终被别人反转了战局。

参考资料:

《史记·秦本纪》《史记·赵世家》;

林剑鸣《秦史稿》;

杨宽《战国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