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岁中国男孩逃学后消失无踪,100年后,200多欧洲人跪拜他称祖先

 迈克尔罗杰斯 2019-07-04

摩尔多瓦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多瑙河下游,是东南欧的内陆国,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接壤。曾是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以后独立出来,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国。

都基希讷乌的北边46公里的奥尔海城附近,有一个村庄叫做“卢卡谢鸟加”,人称“中国村。”

卢卡谢鸟加村共有200多人,和整个摩尔多瓦这个樱花和葡萄酒飘香的国度一样,卢卡谢鸟加也到处都是盛开的樱花和精心栽培的葡萄藤架。这里的人们有着欧洲人共同的体貌特征:五官立体,长相俊美,身材健硕,交流语言是摩尔多瓦语和俄语。

而年纪最大的长者,却能用流利的中文娓娓讲述一段100年多前发生的真实故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在长城脚下,年仅12岁的小男孩张春山逃学跑了出来,正四处游逛时,在路上遇到了两个大鼻子的外国人。他们原籍摩尔多瓦,战乱中成了俄国俘虏,被迫跟着来中国参战。他们借机逃了出来,想一路向北,返回自己的祖国。可是,人生地不熟,他们迷路了,正好遇到了张春山。

他们要张春山带路,并把他塞进马车。车颠簸着一直向北行行驶。张春山迷迷糊糊睡着了,等到一觉醒来,已经被两个大兵带到了俄国境内。其中一人又把他带到了在当时还属于沙皇俄国的摩尔多瓦。

于是,张春山就认这名大兵为养父,一起定居在此。

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没有谁在意一个12岁的孩子的死活去向。张春山就这么悄悄地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此后,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新中国成立。

而张春山也在养父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并娶了一位摩尔多瓦姑娘,他们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家族兴旺繁衍,代代延续下来。

1968年,81岁的张春山去世。可是,这位小人物的故事却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划上句号。

1991年,摩尔多瓦共和国成立。1992年,中国向摩尔多瓦派驻了大使馆。使馆的工作人员听说了关于张春山的故事,就派出专人走访了张青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如今,张青山的后代已经繁衍到第五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他的子孙已经有200多人,他们在当地形成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村落“卢卡谢鸟加”。

这200多位子孙中,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42岁的孙子米海伊是生产队里的拖拉机手,其大儿子是牙科大夫,二儿子毕业于罗马尼亚林业学校,娶了一位罗马尼亚姑娘。米海伊的弟弟瓦列里是“中国村”所在乡的副乡长,负责土地管理 工作。长孙女刘霞的两个女儿都是护士,另一个孙女是奥尔赫伊城的检察官....

这些张春山的后人们,已经完全融入到摩尔多瓦文化中,在他们身上,看不出中国人的样子了。每每有中国人来到这里时,他们都会操办一大桌丰盛的佳肴美酒,家庭主妇拿出自制的熏鱼、腌肉、奶酪夹心青椒,还有大罐大缺罐的家酿葡萄酒,以及买来的当地特色暖棚黄瓜、西红柿、白兰地酒来招待客人。

主人还会拿出一大摞照片,给客人们一一介绍在世的和不在世的家族成员,其中,唯一的最古老的一张,是中国老祖宗张春山的小照片。

张春山始终没有机会再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去看一眼,直到去世时,他仍满怀遗憾地思念着自己的祖国和故乡。

张春山的子孙们虽然没到过中国,却始终记得自己的祖先是中国人,他们对中国的亲情也代代延续下来。

第二代中唯一还在世的,是张春山的女儿瓦西里察,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够去中国看一看。

无论时间怎样流逝,永远割舍不断的,血液里流淌的亲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