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打歪的“不老针”

 昵称64903013 2019-07-04
原创: 作者 侧颜先生 6月19日

目前国内最早的现代医美的概念和实操来自于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最美丽的人文风貌有剑河康桥的惊鸿一蹩,也有十里洋场的风姿妩媚;

有滚滚红尘的笑靥如花,也有横眉冷对的京华烟云。

在《邪不压正》的这部电影中,我们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到那个年代的一些医美故事。

               1.  凤仪身上的不老针

民国革命题材下的电影《邪不压正》:

“您不老啊!”

“就是打这个针打的呀,一周一次。70岁了,不像吧?”

“真不像,顶多69”

“69, 69,想想就刺激……”

片中也通过这支不老美容针展开和引发了故事的叙述:

烧伤外科医治好的李天然,怀着深明大义,回国后一血前恨世仇。

整形外科矫正好关巧红的裹足,释放出了最美女性的天性,行走如飞,同仇敌忾。

还有风情万种的唐凤仪,翘臀上注射的是不老美容针,压死的却是日本倭寇……

当时医美技术真的那样美吗?

现实的是至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种药物是通过皮下组织注射,就能完美的达到全身医美效果的,当然这也是影视作品中一种表现医美效果的象征手法。

              2.   林徽因的双眼皮

曾经很多医美网络平台和大小媒体,通过钱钟书的《猫》和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文章,把文中的女主人公默认为追求整容的民国才女林徽因。

实际上,在林徽因的真实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学家兼任丈夫的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金岳霖。

梁思成与她终成眷属是因家族世交,婚约在先;

徐志摩离婚后写了对她的求爱信,得到的回应是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婉拒,但徐志摩却依然很执着,逼的梁思成在大门贴上告示--“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g”;

哲学家金岳霖更是一生痴情于林徽因,终生未娶,可能哲学家对待感情的角度不同,直到林徽因因病早逝后,金岳霖一直和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孩子们住在一起,待孩子们如同己出,并被他们送终……,他的一生只知道用孤单去守望着那个“人间四月天”。

一个在爱的,一个被爱的,还有个到死都爱着的;身处民国时期三大才子佳人的爱意不绝,会让一代才女怀疑自己的容颜?再加上林徽因身体比较差,东渡日本去整容纯属当今媒体的臆想,逞心而谈,借料营销,这届医美媒体有点“邪”。

爱美之心,民国也流行,只不过是在阶级上层的权贵生态圈中,名媛佳丽争相抖艳的心态蔚然成风。

有大家闺秀,肤若凝脂;有美颜尚可,斗美争艳,甚者有胜过日食住行之度,那个时代的美容医生有了最早的一批粉丝群,电影中的凤仪虽在北平,但当时的整容之都却在距离千里之外的十里洋场上海滩,最早的医美KOL是如何展现他们审美的?

引用网络一些辩证的图片,堪比现代整容,甚至手法技术还要高于现在的各大整容机构,不要说当时的医学技术,手术环境等等条件,被称为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力最大的消炎抗菌药物之一青霉素于1942年才开始医用。

可想而知当时民国名媛们术后的消炎去肿是如何完成的,可能当时她们的审美观是心心念念的“肿”之美吧。有必要认真考究一下当时《申报》图片的美颜滤镜。

            3.  今天被打歪的“不老针”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但幻想着用创造颜值来创造神话是否真的可行?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爱美人士的“不老针”是被打歪了的,如果在事前没有基本的医疗美容准备和事后的心理预期及承受力,只是躺在冰冷的医床上期待着逆天改命的锦鲤人生,成为幸运与不幸,全凭家族运气了。

很多求美失败者在梦的断片中,都能闪闪烁烁的浮出梦魇。大多数人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创伤的心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谎言作为向导,在讥笑和冷眼中走着所谓的人生路……

变美整容这件事,始于民国时期,那个时期也是传统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一个桥梁,不过从医学各个角度来诠释,那件事只是昙花一现,在那个玫瑰与炮弹共同绽放、长衫与豪气一起飞扬的年代,医美整容这件事更像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一个“趣味”,一个摩登时代的“注脚”。

路越走越分明,天也越走越亮, 或许,变美这件事可能愈真反而愈纯。

   参考资料:

   1  图片来自网络

   2 《民国女子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叶细细   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