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40.2

 钟家台 2019-07-04

  【1643年】,崇祯十六年,“正月,司天奏帝座下移。帝谕后宫同日修省。后五月,轩辕绝续不常,大小失次,至九、十月间乃复。轩辕者,后妃之舍,主内政,以弼太微。为周后同殉之象。”天象示警,周后必与崇祯同亡。

  不久,年仅三岁的七皇子又莫名其妙的夭折。

  【1644年】,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三,“壬子,葬皇贵妃田氏。夜,星入月中;占云:“国破君亡”。”田秀英下葬的当天晚上,又是天象示警,国破君亡。

  从1639年开始,田秀英母子基本是一年死一个,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明亡的快,四皇子朱慈炤就难逃周后毒手了,明亡其实也是间接地救了朱慈炤一命。

  丙戌,诏征天下兵勤王。命府部大臣各条战守事宜,上候于文华殿,各札入。左都御史李邦华、少詹事项煜、右庶子李明睿皆言南迁及东宫监抚南京;上骤览之,怒甚,曰:『诸臣言何为』!稍间,色渐平;心念寇日剧,言或可采,竟中寝不敢发。吏科都给事中吴麟征请弃山海关外宁远、前屯二城,徙吴三桂入关屯宿近郊,以卫京师;廷臣皆以弃地非策,亦竟不行。

  壬辰,始弃宁远,征辽东总兵吴三桂、总督蓟辽王永吉率兵入卫。

  乙未,上按籍勳戚、大璫,征其助饷。遣太监徐高谕嘉定伯周奎倡之,奎谢无以应。高泣谕再三,奎犹漫词;高怫然起曰:『外戚如此,国事去矣』!奎奏捐万金,上少之,勒以二万;奎上书中宫求助,中宫勉应之五千金,奎遂先输三千金而逸其余。

  三月十八暝,都城陷,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帝又命袁贵妃自缢,系绝,久之苏。帝拔剑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嫔数人,袁妃卒不殊。上微服出自中南门,杂内侍数十人,皆骑而持斧,欲出东华门;内监守城,施矢石相向。时成国公朱纯臣守齐化门,趋其第,阍人辞焉;上太息去。趋安定门,门坚不可启。天且曙,仍回南宫,散遣内员;携王承恩入内苑,登万岁山之寿皇亭。俄而,上崩;太监王承恩亦自缢从死焉。御衣前书曰:『朕自登极十七年,内陆三陷,逆贼直偪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又书一行:『百官俱赴东宫行在』。

  三月二十一,崇祯尸体被发现,大顺军将崇祯帝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也允许投降的诸臣前往送葬,只是人数不多,“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馀皆睥睨过之”。

  四月初四,崇祯与周后被葬入田秀英的墓穴之中。后清朝以“帝礼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谥曰庄烈愍皇帝,陵曰思陵”。就这样,思陵成为了明朝唯一的一座妃子与帝后同葬的帝王陵。

  而四皇子朱慈炤在明亡后化名“王士元”,倒过来念即为“原是王”,也就是《红楼梦》中“王雪雁”和“王一帖”的名字来历。朱慈炤干过农民、讨过饭、当过和尚,然后是做了几十年的教书先生,最后在山东被捕,康熙四十七年,76岁的朱慈炤和他的儿子们被满清以假冒之名杀害。

  晴雯的“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世人总是不解:执政十八年来,一向对人刻薄寡恩的崇祯怎么就唯独对杨嗣昌一人始终信任、恩遇非常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一切只有在拨开东林党制造的伪乱后,才能获得答案。

  通过我前面的细致分析还原,我们发现真实的历史是:杨嗣昌不但是明末极为难得的高明的帅才、出色的战略大师,更是忠君爱国、大局为重的忠良之臣。世人皆以成败论英雄,认为杨嗣昌的“十面张网”是“纸上谈兵”,可是事实是杨嗣昌差一点全歼了农民军!所以崇祯才会悲叹:“自杨嗣昌殁,无复能督师平贼者!”杨嗣昌制定的总体策略是正确的,具体战术也是不错的,他个人更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我不得不佩服伯乐田秀英的慧眼独具,可是杨嗣昌的优秀和忠诚却还是没能挽救明朝的衰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