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译制经典《苦难的历程》三部曲(4S^3D9)

 张巍帐篷剧 2019-07-04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是苏联作家阿历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83~1945)的代表作,从构思到完成历时20载,取名来自俄国古经《圣母的苦难的历程》,原著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十月革命,然而作品中所反映的正是苏联十月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这个三部曲的第一部《两姊妹》开始于一九一九年七月,那时候他侨居在巴黎。第二部《一九一八年》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完成于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也正是法西斯德国侵袭苏联的那一天。三部曲交出版商一起付印之前,作者又把前两部作了仔细的修改。在这部鸿篇巨制里作者所描绘的不只是两对年轻夫妇的缠绵爱情,他们的曲折遭遇及经历的“苦难历程”,而是与当时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其场面之大,人物之多,使这部作品充分展示出伟大史诗的特点,是苏维埃文学中最巨大的著作之一。整个三部曲是描写苏联人民的一部英雄史诗,它不仅广泛地描绘了革命前夕、革命时期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俄罗斯生活,为那一阶段的伟大历史事件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而且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受考验、取得伟大胜利的史实,特别是俄罗斯知识分子受到革命锻炼、与人民相结合、逐渐领悟社会主义伟大真理所经历的迂回曲折的过程。一九四三年,阿·托尔斯泰曾把这部史诗的写作经过告诉读者:“《苦难的历程》就是作者的良心所经受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丧和振奋的历程,是对于整整一个巨大时代的感受。这个时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才告结束。”因此,这个三部曲的主题,作者在“自传”中明确地指出,是“回家,到祖国之路”。

        《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也是一部于1959年拍摄的,由小说改编的苏联电影。真实地描写了达霞、卡嘉两姐妹的爱情生活和她们在动荡的年代里所经历的复杂而曲折的道路以及最后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明确地指出知识分子只有在与人民的共同斗争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只有献身于祖国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片名:Григорий Рошаль Трилогия 

译名:苦难的历程(三部曲)

导演:格里高利·罗沙里

主演:卡嘉--Р·尼丰托娃、达霞--Н·维谢洛夫斯卡雅、杰列金--В·密德维杰夫、罗申--Н·格里钦科、 

地区:前苏联

出品:莫斯科电影制片厂

上映:1957年

类型:剧情

配置:4S独家秘藏彩色数码修复版+上译国语配音+国语整理中文字幕

颜色:彩色

片长:89分钟+85分钟+87分钟

音轨:上译国语DD5.1/上译国语DD2.0

字幕:中简/中繁

译制:上海电影译制片厂(1959年)

翻译:萧章、叶琼

导演:寇嘉弼、时汉威

主配:朱莎、林彬、赵慎之、于鼎、邱岳峰、潘我源、陆英华、胡庆汉、富润生、程之、卫禹平、张同凝、苏秀、李梓、高博、杨文元、毕克

        第一部《两姊妹》描写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俄国的社会生活。沙皇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战争使得社会矛盾加剧,社会矛盾的加剧,导致了1917年2月革命的爆发。在动荡、混乱的社会形势下,两姊妹卡嘉与达霞及其她们的丈夫的曲折命运。

        第二部《一九一八年》描写了国内战争关键性的一年——1918年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生死搏斗。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的主人公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道路:杰列金参加了红军;罗申则怀着拯救祖国的愿望投入白军;卡嘉孑然一身,生活无着,便四处去寻找罗申;不谙世事的达霞误入反革命集团,后在流浪中被红军俘虏,成了一名红军护士。

        第三部《阴暗的早晨》展示了1918年底至1920年底苏维埃人民的历史活动。以察里津保卫战为中心,描写了红军同白军的斗争。此时,杰列金已成为红军优秀的指挥员,战斗中负伤后与达霞邂逅相遇。罗申经过一番周折,也走进革命队伍。卡嘉在寻夫过程中历尽艰辛,终于找到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影片以四位男女主人公在莫斯科团聚而结束。

        影片以史诗的规模、绚丽的色彩描绘了宏伟的俄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出色地塑造了四位知识分子主人公的鲜明形象。罗沙里的这部电影史诗是最早掌握宽银幕技巧的影片之一,其中不仅有许多构思巧妙,内容充实的群众场面,而且还有许多把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事件的宏伟规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肖像特写。本片不仅体现了罗沙里及其创作集体的非凡才华,同时代表了是50年代末苏联电影的卓越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