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浸莫扎特,感受音乐美妙

 工业设计abc 2019-07-04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萨尔茨堡,逝世于维也纳,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莫扎特3岁便展现出他的音乐奇特才能,他不仅具备绝对音准更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力,5岁时更请求父亲教大键琴给他学,随后亦猎及小提琴、管风琴和乐曲创作,至此他的能力宛若平地一声雷响彻云霄,在学会阅读、书写或计算甚至能懂得乐谱视读、巧弄拍律。6岁,时值1762年,已谱出三首小步舞曲(KV.2、4、5)和一曲快板(KV.3)

1762-1773年

乐行欧洲

莫扎特在这段时间经常随父母在欧洲做演出旅行。在伦敦他见到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在后来的创作中深受其影响。

1766年,他开始受聘于到架构交响曲的技巧。

1767年,11岁的莫扎特便写出第一部歌剧《阿波罗与希亚钦杜斯》(Apollo et Hyacinthus,K.38),并由萨尔茨堡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学生们演出这出拉丁喜剧。返回奥地利后,他定期往返维也纳,且于1768年夏天写出另外两部歌剧,名为《牧羊人与牧羊女》(Bastien et Bastienne, K.50)《善意的谎言》(La finta semplice),当时莫扎特年仅12岁。隔年便受大主教提名为乐队首席。

他父亲为了使他能够与近邻意大利(当时仍为分裂的封侯国)有所接触,特地申请留职停薪的假期。从1769年至1773年,莫扎特便规律地远赴他乡,并在当地研习歌剧,写出《Mitridate re di Ponto》、《Ascanio in Alba》和《Lucio Silla》3部歌剧。他在教皇国博洛尼亚跟马蒂尼学习对位法,马蒂尼也是一位对莫扎特产生很大影响的作曲家。莫扎特破例成为博洛尼亚爱乐学院(Accademia Filarmonica de Bologne)的会员,该组织大致上只接受20岁以上的成人加入。教宗克勉十四世甚至册封他为金马刺骑士(Cavaliere del lo speron d'oro)

1771年12月16日,和蔼可亲的大主教施拉顿巴赫辞世,随后由亲王科罗尔雷多(Colloredo)继任该职位并成为莫扎特的新雇主。

1773-1781年

人气搭配服侍亲王大主教

莫扎特在家乡的生活并不幸运,新的雇主科罗尔雷多并不乐见他出游,并要求他的作品必须为了宗教仪式而写。17岁,他心有不甘地接受这个限制,使得他与亲王大主教之间的关系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持续恶化。所幸那段时间的莫扎特在维也纳结识了海顿,两人互相通信,并建立了彼此惺惺相惜的友谊。

海顿对列奥波尔德·莫扎特说道:

“在上帝面前,我要诚实地告诉你,你的儿子是我所认识或知道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有最好的作曲学问,也很有品味。”

莫扎特对海顿的描述:


“只有他具备了能使我欢笑并且深入我心灵的秘密。”

1776年,莫扎特20岁。他决定离开萨尔茨堡,然而亲王大主教拒绝让他离开父亲并要解除他乐队首席的身份。经过一年的准备,他和母亲先到了巴伐利亚公国慕尼黑,但并未找到工作,又经奥格斯堡帝国利伯维尔辗转到了普法尔茨伯国曼海姆建立为数不少音乐界的友谊。不过他寻求工作的脚步依然无所进展。同样在曼海姆,他疯狂地爱上了女高音歌手阿罗伊齐亚·韦伯尔,这引发了他父亲的怒火,他要求他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事业。负债累累后,莫扎特明白了他必须重新寻找工作,并于1778年8月前往巴黎。

莫扎特与阿罗伊齐亚·韦伯尔

他希望能够从梅勒西奥·格林处得到支援(他曾负责他七岁时的巡回演出),未果。在巴黎他写作了《第31交响曲(巴黎)》。但是他没有找到工作,在危机中的法国他甚至难以找到人为他的作品付钱。他母亲在这段期间不幸病倒,并于7月3日离开人世。莫扎特只好返回故乡。途中经过韦伯尔一家生活的慕尼黑,但阿罗伊齐亚爱上了另一位歌剧导演,沮丧的莫扎特在1779年1月29日回到了萨尔茨堡。他的父亲已说服亲王大主教重新聘用他。

这幅肖像被称为《博洛尼亚的莫扎特

《博洛尼亚的莫扎特》由一位无名画家成画于1777年萨尔茨堡,是博洛尼亚的马蒂尼神父为他的作曲家肖像画廊而订购的。这幅肖像现存于博洛尼亚市音乐博物馆。关于这幅肖像,列奥波尔德·莫扎特在1777年12月22日一封致马蒂尼神父的信中写道:“这件作品艺术创作的价值不怎么吸引人,但以相似度的观点来说我向你保证,它很完美。”

1780年11月,他从慕尼黑收到一份歌剧的请求,这个创作名为《依多美尼欧,克里特之王》,在1781年1月29日首演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回到萨尔茨堡,便意味着莫扎特必须顺从维也纳的雇主,在那儿,亲王大主教解雇莫扎特之前甚至还经常公开地以“饭桶、废物”揶揄他。莫扎特后来便以独立作曲家的身份进驻奥地利首都,并接受韦伯尔女士的补助款。

1782-1791年

维也纳

少了他父亲和雇主的牵制管束,莫扎特终于能够更自由地作曲。178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兼奥地利大公)要求他完成一部歌剧。这就是后来的《后宫诱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使维也纳作曲家兼公众音乐会指挥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冯·格鲁克非常感动,并对莫扎特赞誉有加。

莫扎特认识了Franz Fridolin Weber及其夫人Cäcilia Cordula的小女儿,康丝坦兹(Constanze),但未等到父亲书面同意,便决定与她共结连理。婚礼于1782年8月4日Saint-Étienne教堂举行。

后来,由于受到von Svieten 男爵的影响,莫扎特开始认识巴赫和亨德尔的作品。莫扎特受到巴赫对位法的强烈吸引,进而直接影响后来《c小调大弥撒》(KV.427)以及数首相关作品。同一年,他开始谱曲一系列的六首弦乐四重奏献给海顿,并于1785年结束这一系列的创作。

1784年,莫扎特加入共济会,并迅速地晋升为会长(1785年4月)。他创作许多作品献给共济会弟兄,其中有《共济会葬礼音乐》(Maurerische Trauermusik)(K.477)。

1786年,莫扎特认识了剧本作者洛伦佐·达·彭特,维也纳剧场的官方诗人。后者说服了皇帝批准创作一部基于博马舍的《费加洛婚礼》(Le Nozze Di Figaro)的歌词。但后来皇帝认为该剧具颠覆性,禁止其上演。莫扎特将达·彭特的歌词配上音乐,《费加洛婚礼》于1786年5月1日在维也纳展开首演,但该剧的成功并不能阻止其海报被迅速撤下。然后莫扎特便前往了布拉格,在那儿这个“婚礼”又成功博得满堂采。为了对这个城市致意,他写了《D大调第三十八号交响曲 K. 504》、《布拉格交响曲》献给这温暖的小城。

他随后收到布拉格剧院指挥的要求,希望他能够为接下来的一季再写一出歌剧。莫扎特再次请达·彭特填写《唐·乔望尼》(Don Giovanni)的歌词。1787年5月28日他父亲列奥波尔德过世。这个噩耗严重打击了莫扎特,并接着影响他正在进行的歌剧的创作。首演于1787年10月28日布拉格的《唐·乔望尼》一炮而红,但后来在维也纳并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

因病交加,英年早逝

1789年的莫扎特肖像

在生命最后几年间,莫扎特身体欠佳,尽管有不少酬金丰沛的成就,却越加陷入拮据的窘境。他创作许多的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歌剧(例如《女人皆如此》(Così Fan Tutte,他最后的与Lorenzo da Ponte合作的作品)。1790年时值约瑟夫二世驾崩(他的继位人利奥波德二世既不喜欢莫扎特,也对共济会不怀好感),当时他的好友交响乐之父海顿也去了伦敦,使得这段时间的莫扎特意志格外消沉。

1791年一位共济会弟兄兼剧院经理伊曼纽尔·席卡内德托他写一出歌剧。他提供了一本关于这本歌剧的小册子,而莫扎特也为他谱出一折《魔笛》(Die Zauberflöte),这部作品于9月30日一炮而红,也是莫扎特最后一出歌剧。

7月,一位不知名人士要求他创作一首《安魂曲》,且必须匿名。目前已知是瓦尔塞根伯爵,人们猜想或许他想让他的朋友们猜作者的名字,又或许想将著作权据为己有。疾病和贫穷而衰弱的莫扎特必须面对工作的重负,因为他在八月初收到一份关于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加冕创作歌剧的请求(铁托的仁慈K.621),而且必须于3周内写完。35岁的莫扎特于12月辞世,留下未完成的《安魂曲》(Requiem K.626)(受其妻子康丝坦兹之托,后来这首曲子由他的学生完成,Franz Xavier Süssmayer而后又由Sigismund von Neukomm接手)。Neukomm的集成版只于1819年在里约热内卢演奏,之后就被人们忘记了。第二次演奏于2006年3月10日在Liévin为纪念Courrières矿难而进行。

有个传奇故事说莫扎特在《安魂曲》里见到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先兆,这个传说被用在福尔曼的电影《阿马德乌斯》里,这其中浪漫的想象多过于事实。

莫扎特的遗体,根据利奥波德二世皇帝下达之有关葬礼的法令,最后在维也纳郊区的圣马克思墓园,葬于莫扎特家族与他朋友共有的灵位。与民间相传不同的是,莫扎特其实并未被草率地葬在公共墓园的灵位。那一块共有的灵位则是事先购得,可容纳10具遗体(成人8位、小孩2位)。同年12月14日布拉格举办了一场追思会,参加者成千上万。Emanuel Schikaneder则在维也纳筹画了一场《安魂曲》的首演。

原装进口 正品保障】莫扎特111精装集55CD

专辑曲目(仅供参考)

CD 1 第25,26,29号交响曲(平诺克)

CD 2 第28,31,33,34号交响曲(李汶)

CD 3 第32,35,36号交响曲(卡拉扬)

CD 4 第38,39号交响曲(平诺克)

CD 5 第40,41交响曲(明考夫斯基)

CD 6 第6,17,21号钢琴协奏曲(安达)

CD 7 第27,10号钢琴协奏曲(吉利尔斯)

CD 8 第19,23号钢琴协奏曲(波里尼)

CD 9 第20,24号钢琴协奏曲(比尔颂)

CD 10 第14,26号钢琴协奏曲(皮椰斯)

CD 11 第3,4,5号小提琴协奏曲(帕尔曼)

CD 12 交响协奏曲(帕尔曼、祖克曼)

CD 13 管乐协奏曲辑(柰迪希、裘利)

CD 14 管乐协奏曲辑(莫雷利、沃夫冈、埔尔维斯)

CD 15 长笛与竖琴协奏曲辑(帕玛、艾伦)

CD 16 大组曲辑(奥菲斯室内乐团)

CD 17 嬉游曲辑KV.375,K.388,K270(奥菲斯室内乐团)

CD 18 嬉游曲辑KV.334,K.239 与小夜曲(卡拉扬)

CD 19 哈佛纳小夜曲(贝姆)

CD 20 小夜曲(Eine Kleine Nachtmusik)与邮政号角小夜曲(李汶)

CD 21-23 六首海顿四重奏(哈根四重奏)

CD 24 弦乐四重奏K.515、嬉游曲K.563 (阿玛迪斯四重奏)

CD 25 弦乐四重奏K.516、K593(阿玛迪斯四重奏)

CD 26 管乐四重奏 (柯赫、赛佛特与(阿玛迪斯四重奏)

CD 27 室内乐曲(李汶、维也纳-柏林合奏团)

CD 28 钢琴四重奏(佛瑞四重奏)

CD 29 小提琴奏鸣曲辑(杜梅、皮耶丝)

CD 30 小提琴奏鸣曲辑(帕尔曼、巴伦波英)

CD 31 钢琴奏鸣曲辑(皮耶丝)

CD 32 钢琴奏鸣曲辑(霍洛维兹)

CD 33 钢琴奏鸣曲辑(顾尔达)

CD 34 钢琴二重奏(法兰兹、艾森巴哈)

CD 35 C小调弥撒曲, KV 317 (平诺克)

CD 36 C小调大弥撒曲(伯恩斯坦)

CD 37 安魂曲(阿巴多)

CD 38 音乐会咏嘆调(亚诺维兹)

CD 39-41歌剧:伊多梅尼亚(贾第纳)

CD 42-43歌剧:后宫诱逃(贝姆)

CD 44-46歌剧:费加洛婚礼(哈农库特)

CD 47-49歌剧:唐 乔望尼(阿巴多)

CD 50-52歌剧:女人皆如此(李汶)

CD 53-54歌剧:魔笛(贝姆)

CD 55 轻鬆音乐辑(奥菲斯室内乐团)

继DG 111周年系列产品之后,2012年推出的”莫扎特经典111”超低价套装特辑,成为新的焦点。这套盒装CD中包括许多莫扎特录音作品的经典版本,还有众多知名音乐家的演绎贡献。

这套“莫扎特经典111”第一辑共有55片CD,包装也与DG111周年纪念套装一样,精美外盒还有令人期待的原文曲目与解说。55片CD当中,包括十多首晚期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以及部份小提琴协奏曲,还有六出经典歌剧与两首弥撒曲等录音。天才如莫扎特世间少有,在他短短35年生命当中,却留下历经两百年不衰的经典奇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