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明道之正人

 修身庭 2019-07-04

天覆地载,育庇苍生,仁愛不言,信義昭彰。天学禮智而万有,格物致之。天地之心为心,智慧在其中,永恒在其中。此万古不废之实学也。

老子《道德经》里讲一句话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精髓处,正是“天人学”,就是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人处物待人的智慧。直接的回答人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怎么去?这样的生命科学的核心问题。表现上呢,现代人喜欢把它分成这样家那样派,实际上真正传统文化的核心,没有派,不讲家,只讲境界,只讲层次,只讲宇宙永恒不变的真理大道。只是还有体现在物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多样形式,由于历史久远,加上那些不懂装懂的所谓专家文人利用什么主义、逻辑弄的东西,你食人牙惠就以为那是传统文化的根本了,实际上可能是谬以千里的东西。就想我刚才引老子的这段话,你到那些道教名山,也都可以看到“道法自然”这样的匾词,你去问一些道士,很多道士都不知何意,给你云山雾罩的解释一通,实际上这话讲得非常深刻,含涵了天人之道的精华智慧。现代许多人只是拿古人的字句用来装潢,其实真正的学问不是写在书本上的那丁点,更况人类社会的书,到今天很多书都已经是影中观影,池塘评天的东西。而真正的聖者著作呢,人往往用今天人类的“眼见为实”的变异认识观和现代科学的狭隘框框把它封住了,不得要领,不知真章,还妄评妄论。人学天地是非常直接的,它的方法万古不废。因为这是天人合一的精华体认。人能够通过读有字聖书,诚意正心,始终一贯地做格物致知的修为,人就可以因为不断的提升心性而打开更高的智慧范畴。一个人读不懂“无字天书”,那说明他只是一个影中过客,不管他读了多少讲了多少,本质也还是浮光掠影。我看有一个据说很著名的所谓“国学大师”讲说,他读了一辈子的书,发现唯一的真理就是“变化。”这真是洞穴观影的真实讽刺。人如果不能了知万变之后那不变的大道,本质上什么也算不上。

那么这个天人学的精华,在大成儒家就叫格物致知,我讲,“格物致知”与佛法和道家的“禅定”是不是一回事呢?绝对是一回事。实质要求是一个样子的,所以今天我们播遠堂讲传统文化避开儒,释,道的名称,避开各个学说的藩篱,而把真正的东西给大家讲清楚,不仅讲清楚他是这样的,而且是要告诉大家为什么是这样的。就是要使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一定境界的所以然,以使得你一下子豁然贯通,化解伪赝,从而对传统有真实的,明晰的体认,用以升华自我,用以利益更多的人,从而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复兴中华的传统文化于生活中。

明道乃人生第一本质价值,“道明而术器自得”这是一个基本的传统文化大学习智慧。以前屈原处在那样的乱世,百思不得其解许多事情的所以然,思想有如一片舢板在茫茫大海中无方向地航行,极其苦闷孤独。他有《天问》篇,就是他问得很深很彻底了,问到天人神之由来,问到为什么的为什么了。基本上也象西方后来的贤哲说的“我们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他都问到了,还问到了“如果是那样我们怎么去?”的类似的话题。但是他终其一身,还是未明大道,只是以他本性的灵明守着他的操守,却无法脱离现象界与观念对心灵的锁封。他觉得郁闷,但是没有办法解脱,他说:“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他还是太刚,太在意人世现象界的得失,终于投汩罗而殁。尔后还有不少的俊逸人物,比如三国时的何晏、王弼诸人,精研玄理,虽然绝顶聪明,却是在理的皮壳里颠倒,还是不能得偿其愿。

可见人生要听闻正道大道,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以前人磨肩放踵,到处寻找,今天的人送到跟前还是挑三拣四,这也是一个令人惊诧的事情。事实上,许多事情正在更新的时代中兑现一种迅速的嬗变,而能够真正回归传统,按照真正传统的要求正心修身的人,才是我们认为其能够得到真实幸福的。所以大家不仅要珍惜所听到的,要紧的是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你才能够得成长,你才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开创一个坚实的幸福根基。

传统文化的本质是生命科学,是生命自然主義。内涵宇宙体认、生命相处和处物智慧、创美生命涵泳神性的艺术。是将永恒不变的宇宙本性化导入生命,指导人生达到内聖外王、内外相得相成的大成学问(教化),他以天人合一为本体论,以格物致知为方法论,以知行合一为道问学之要求。强调人以至诚而通感,以禮智行仁義,定伦理以范信,立廉耻以防非,。中庸以度,恻隐存心,万物有灵,自然天真,法用自然。随变而化,万变守宗。他不是拿来供着的偶像和书本,而是心法、术慧和艺术的合同表达之本体精魂。人通过传统大道,洞明从生命和物质从那里来,到那里去,怎么去。那么真正的根本传统,就是宇宙的宪法。万类尊之则生机勃勃,掊败之则颠倒舛乱以致败亡。

那么传统文化就不是拿来供着的某个偶像,也不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那几本著作,他是不变不动的宇宙精神在道术器上的不同表达,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耶稣,不足以框定传统,相反,他们都可以视为在真正宇宙传统中证悟自己的境界。其实他们教人,也不是要人把他们高高供着,用以卑失自己,他们从某个方面来说,正是以一身身教天下。佛家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儒家讲仁義为生命本心,人之初性本善。道家讲人本性真纯,“复归于婴儿。”也都是要人破开后天的迷惑,证得先天本来面目。那么历史以来建立的不同方法,也都是殊徒同归。但是层次差异非常大,论述方式和表现方式甚至迥然相反,这都没有什么。人生要不通过阅读有字之书進而读懂宇宙无字天书,实际上不过是书袋子。拘执前人字句,那就是书呆子。以前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真正的书生,那是把书当渡船,认得好书真书,進而通过他的帮助,开始启悟天道。当然你要错把胶粘的船儿当宝贝,惑于表面的华采,说不定到河中间,船儿分崩离析,你也身首异处。那么这话呢,应该是“百无一用是书虫。”不识真伪,不能专精,终成陋椟。但今人多陷其中,以博杂为能事,亦是可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