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渭南的这两个遗址,为什么是我们追寻原始社会结构的范例

 思明居士 2019-07-04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县柳枝镇南关桥河村、渭河支流沟峪河东南台地上的元君庙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包括元君庙和泉护村两个遗址。它西南距泉护村1公里。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2~0.8米。1958年冬~1959年夏,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队,对元君庙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出一处保存完整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地;并在此北面探掘同时期遗址,还发现有少量老官台文化遗存。元君庙遗址的发掘,对了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墓葬习俗和墓葬形制,提供了系统的实物资料。

泉护村遗址位于华县柳枝镇东南泉护村北约20米处 渭河南段二级台地上。面积约9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1米。1955年,黄河水库考古调查发掘遗址,当时确认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1958年、1959年、1997年,分别由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陕西分队华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先后三次对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总揭露面积约7179.25平方米,清理出房址、灰坑、陶窑、墓葬等多种类型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陶、石、骨器。

陕西渭南的这两个遗址,为什么是我们追寻原始社会结构的范例

元君庙遗址仰韶文化墓地共发现墓葬57座,可能分属两个氏族。有45座南北成排分布,均为六排。形制上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式上有单人葬、合葬墓,且多人合葬稍多于单人葬;二次葬多见,其中集体二次葬28座,占墓地死者总数的92%。一墓中少者2人,多者可达25人,一般都在4人以上;均为仰身直肢,头朝向。墓地中发现对老人和幼女的厚葬现象,一个老年男性墓穴周围用砾石砌筑,形若石槨,随葬7件陶器;另以墓中的幼女身佩骨珠1147颗。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基本组合为泥质红陶绳纹小口尖底瓶,饰绳纹、弦纹或素面的夹砂红陶罐和磨光的细泥红陶钵。个别墓还出土黑彩宽带纹或几何纹的陶钵、碗、盆、罐、纺轮,以及蚌刀、骨针、骨镞、骨骨珠等陶质可分为细泥红陶、夹粗砂红陶、泥质红陶和细泥黑陶,其中以细泥红陶最多,夹粗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文、彩绘、指甲纹、锥刺纹,席纹、划纹等。彩绘极少,只有黑彩一种,纹样简单,或为宽带,或为几何形图案。陶器制法均为手制,绝大多数为泥条盘筑而成。器形主要有罐、钵、碗、盆、盂、尖底瓶等。

陕西渭南的这两个遗址,为什么是我们追寻原始社会结构的范例

泉护村遗址主要为泉护村一期文化遗存,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文化遗存发现有房址、灰坑、窑址及墓葬。房址平面为方形,建筑方式为半地穴式,四壁及居住面涂有草泥土,门道呈斜坡状,居住面经火烤,有灶坑。灰坑数量最多,平面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结构上有筒状、袋状等,部分灰坑坑壁上可见有工具痕迹。还发现有带斜坡或台阶、坑底有烧灶的居穴。窑址发现有两三座一组的横穴式陶窑,由火口、火膛、火道和窑室组成,窑室平面呈圆形。出土想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夹砂褐陶最少;纹饰有绳纹、线纹及黑彩;器形有钵、盆、尖底瓶、葫芦瓶、罐等。还发现骨针、骨匕和蚌刀等。两种花卉图案一种鸟形鸟形的彩陶盆(钵)、重唇小口尖底瓶、葫芦小口平地瓶和夹砂陶罐等特色十分鲜明。1997年发掘发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地穴数十个,成排分布,东西延续数百米。地穴平面多呈圆形,一般深2~3米,有的底部还有灶坑、陶器,穴壁有草拌泥,在同时期遗址中颇为罕见。遗址中还发现了稻谷,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

陕西渭南的这两个遗址,为什么是我们追寻原始社会结构的范例

遗址内还发现庙底沟文化二期遗存(泉护村二期)的陶盆、罐、小口尖底瓶和庙底沟文化三期遗存(泉护村三期)的灰陶绳纹鬲、斝等。其他还有少量的周、汉唐时期遗存。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是研究仰韶文化、追寻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范例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