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光中:除了乡愁,我还有咪咪这样的姑娘

 就看见看见看看 2019-07-04

来源:磨铁书友会(ID:motieclub)

我原是晚生的浪漫诗人/母亲是最幼的文艺女神/她姐姐生了雪莱和济慈/她生我/完全是为了好胜

——《舟子的悲歌·序诗》

《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纪录片剧照

看完这首诗,记忆先回到1947年。你无法想象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有这样一位浪漫的青年。

他倨傲,清瘦,带一副黑框眼镜。

在常年颠沛流离的逃亡中,19岁的他一并考取了北大和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

这是何等的荣耀!

他就是诗人余光中。

01

1928年10月21日重阳节,因父亲余超英的公职,祖籍福建的余光中在南京出生。

他对自己的生日既感到自豪,又感到哀伤。

1938年余光中与母亲孙秀君

而余光中童年的结束,正是因为避难。

1937年,还是因为父亲的公职,9岁的余光中侥幸从南京撤离。同年的12月13日,日军进入南京市区,开始南京大屠杀。

余光中跟着母亲,在长江下游苏皖一带避难。

记忆里,他的幼年很少玩具。只记得,随母亲逃亡,在高淳,被日军的先遣部队追上。佛寺大殿的香案下,母子相倚无寐,枪声和哭声中,挨过最长的一夜和一个上午,直到殿前,太阳徽的骑兵队从古刹中挥旗前进。凤凰vip彩票app

——《下游的一日》

是幸,也是不幸?对于漫长人生来说,下定论,还是太早。

7年的避难生活,对于尚稚嫩的余光中来说,却是有收获。

2011年台湾导演陈怀恩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中,80多岁的余光中一身清瘦,嗓音清爽,依稀可见少年气。他讲:“那时住在乡下的生活,最大的收获是跟大自然的亲近。

《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纪录片剧照

落基山美是美雄伟是雄伟,可惜没有回忆没有联想不神秘。

要神秘就要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武当山青城山华山庐山泰山,多少寺多少塔多少高僧,隐士,豪侠。

那一切固然令他神往,可是最最萦心的,是噶达素齐老峰。

那是昆仑山之根,黄河之源。

那不是朝山,是回家,回到一切的开始。

有一天应该站在那上面,下面摊开整幅青海高原,看黄河,一条初生的脐带,向星宿海吮取生命。他的魂魄,就化成一只雕,向山下扑去。浩大圆浑的空间,旋,令他目眩。

——《听听那冷雨·山盟》

经过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19岁的余光中还一并考取了北大和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

因为北方动乱,余光中选择金陵大学读书,念外文系。读了2年,又辗转到上海,又到厦大外文系读二年级。

后来从香港到台湾,直到1950年,进入台湾大学,才得以圆满毕业。

《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预告:听余光中读《乡愁》

故乡是什么?

是北雁南飞;是曲中闻折柳;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余光中无数次渴望踏上当年的故土,“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纪录片剧照

02

悠长岁月中的甜蜜

1950年,余光中来到台湾,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他再次见到自己的远房表妹——范我存

自从5年前两人在南京初相遇。17岁的余光中对这个14岁的范我存,只留有一点点印象。

他曾给范我存写信,信中是一本刊物,里面有自己刊登的译文作品。

收信人写:范咪咪。

原来在一开始,在余光中的心中,范咪咪就是范我存的名字。他不知道,这只是范我存的小名。

咪咪的眼睛是一对小鸟,轻捷的拍着细长的睫毛, 一会儿飞远,一会儿飞进,纤纤的翅膀扇个不停。

——《咪咪的眼睛》

在后来余光中的诗中,常出现咪咪/宓宓。

咪咪,她是范我存,是余光中的远房表妹,也是他唯一的妻。

1956年,余光中和范我存结婚照。

1950年,范我存因为患有肺病而休学,一个江南的女子,就这样在家中守着收音机,最爱听古典音乐。

余光中在散文《四月,在古战场》写台湾的相见:

一个是台大的高材生,一个是休学的女高中生。一个书生气,一个瘦弱。两人常常写信,见面。

聊音乐,绘画,文学,一起骑脚踏车去踏青。余光中从厦门街的家里,到中山北路二段去见女友。骑一辆脚踏车疾驰,最快的记录是17分钟。

陷入热恋中的青年,总是会做一些浪漫的傻事。

他曾用一柄小刀,在台湾厦门街自家院子里的枫树干上,刻下“YLM”三个英文字首。Y代表余,L是爱,M是咪咪。

1955年,余光中翻译《梵高传》。他在白纸的正面写译文,反面写情书,然后寄给范我存,由她誊写后再寄回给他。全文30多万字都是范我存誊写在有格稿纸上,之后才由余光中送到《大华晚报》发表。

说起来,画家梵高的名字,也是余光中从表妹的口中知道的。1990年梵高逝世100周年,余光中和妻子一起去法国梵高墓前凭吊。是姻缘天成,还是媒人作?只能说:缘,妙不可言。

1956年,情投意合的两人结婚。

范我存回忆起,余光中有次拿一篇小说给她看,是中学生暗恋的纯爱小说,“一看就知道是他自己的经验。”

1957年,余光中和范我存结婚一周年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等你,在雨中》

下次的约会在何处,在何处?/你说呢,你说,我依你。

——《下次的约会》

三十五年前有一对红烛

曾经照耀年轻的洞房

且用这么古典的名字

追念厦门街那间斗室

迄今仍然并排地烧着

照看我们的来路,去路

——《三生石·红烛》

03

有才气,没傲气

1956年台大教授夏济安的《文学杂志》创刊,余光中负责其中新诗的主编。

所有的新诗,先送余光中过目。

《他们在岛屿写作:逍遥游》纪录片剧照

他一向是做事很认真。审后第一时间还要从印厂取出最新的样本,一一看过,没什么问题后才放心。

聂敏,匿名也。

在当时的香港校际朗诵节上,中小学生有两三万人。像这样的文艺活动,余光中总是尽力参与。别人就送了个外号,叫“黄大仙”,因为有求必应嘛。

以他的名气和地位,何须顾及这些?

台湾诗人痖弦曾说:“我们舍不得拿原稿去排版,怕弄脏,弄丢。常常影印他的手稿,把原稿留下来纪念。”

在当时,大师常有,但这么有趣又谦和的大师,不常有。

04

乡愁去往何方?

在香港任教期间,余光中的乡愁是台北。

但57岁的余光中却没有选择台北,他去了高雄。他对朋友说:“拒绝台北,是清醒的起点。”

当八十多岁的余光中再次踏上这片故土,他用四川话朗诵一首诗《扬子江船夫曲》。

故乡是什么?

2017年12月14日,89岁的余光中在高雄医院逝世。

只是那时,祖国覆盖我像一条旧棉被,四万万人挤在一张大床上,一点儿也没有冷的感觉。

现在,站在南十字架下,背负着茫茫的海和天,企鹅为近,铜驼为远,那样立着,引颈企望着企望着长安,洛阳,金陵,将自己也立成一头企鹅。只是别的企鹅都不怕冷,不像这一头啊这么怕冷。

[1]傅孟丽. 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M].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作者:磨铁书友会,每天八分钟,有效有酷的噗嗤伴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