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谢满禄北京四年(1880年-1884年)老照之五:老公 宝藏寺 八里庄

 旧京遗韵 2019-07-04

清末,公公是对太监的尊称,对年纪稍大的太监称“老公”。

谢满禄对此作了专门的注释:老公-年长的宫内太监。(图01、图02)

图01-1 一位老公-宫内老太监

图01-2 宫内老太监

图02-1 宫内老太监

图02-2 宫内老太监

看到这两张太监的照片,让我好奇地追溯起这两张照片中的太监可能是谁?可能的拍摄地点?

从照片中的背景看:拍摄地在宫外,不像在皇苑范围内。从“老公”衣着和形态分析,此太监仍在宫内“重用”,并且有机会或场合与“洋人”能接触,1880年-1884年那个年代能有这个条件的“太监”并不多。

这让我想起一个人: 刘多生(法名刘诚印,道号素云道人 1839年 - 1895年)。

1880年-1884年期间,这位紫禁城三大殿掌管玉玺的首领太监正是“飞黄腾达”时期,此时的刘多生“ 慷慨捐资,庀材鸠工, 广修寺观,购买地址,添建神祠 ”。自清同治九年(1870年)皈依道教。继其师傅白云观第十九代方丈张耕云之后,成为白云观第二十代律师,是当时北京地区道教发展的活跃人物。刘多生是慈禧太后“甚为倚重”身边太监,

所受宠眷远在李莲英和小德张之上; 光绪时曾为宫廷内务府副总管,为内务府总管李莲英之副手。碍着清宫的规矩,大太监李莲英是不敢“随意出宫”的:那位曾经下令斩杀大太监安德海的“慈安皇太后”于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刚刚殡天,在未“入土为安”(九月十七卯时葬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定东陵)前,还躺在景山殡宫观德殿梓宫的金棺里(图03、图04、图05),这对于想招摇的大太监也要收敛一下。

图03 景山观德殿慈安东太后殡天梓宫经棚

图04-1 景山观德殿慈安东太后殡天梓宫经棚

图04-2 景山观德殿慈安东太后殡天梓宫经棚。下图:经棚的西面

图05 景山观德殿慈安东太后殡天梓宫经棚

由于刘多生与“慈禧皇太后”和紫禁城太监总管李莲英的关系,以及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完全有可能以那样的装着和气派出现在宫外。如果算年纪1880年-1884年时刘多生四十多岁,照片中的太监看上去年纪要大一些,或许因太监的特殊身体,看上去要显“老态”些。刘诚印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在外被称作“老公”也不为过。

在谢满禄的相册中有一张“宝藏寺”照片(图06)。宝藏寺的位置很好:不仅能俯视玉泉山(图07上图。 图右模糊的“碉楼遗址”可能是“西小昭” 图07-1),还能遥望万寿山(图07下图。图07-2) 。  也许“宝藏寺”的风水不错。谢满禄在拍摄了十来年后的1895年,刘多生“无疾而终”就葬了在“宝藏寺”。图06 的另一张原注加了“二进院”一词(图06-2 上图)。这让我想起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和硕怡亲王弘晓曾在宝藏寺修建了一个院子“清凉禅室”。后来一直是文人雅士喜欢小憩之地,当然也是洋人们喜欢避暑之地。谢满禄去过“宝藏寺”,刘诚印死后葬在宝藏寺,根据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以及各自“需求”:谢满禄和刘诚印可能是认识的。

图06-1 宝藏寺

图06-2 上图   宝藏寺:二进院

图07 上图 在宝藏寺看玉泉山。下图在宝藏寺看万寿山

图07-1 在宝藏寺看玉泉山

图07-2 在宝藏寺看万寿山

还有一张是“八里庄”系列照片中的一张(图08下图、图08-2)。

图08 八里庄。上图:塔寺山门遗迹。下图:庄外的庙

图08-1塔寺山门遗迹

图08-2 庄外的庙

图09 1900年天津至北京交通水系地名图

八里庄位于北京城至西山要道上的一处重要村镇(图09),又是去门头沟的重要通道。离正福寺的“法国墓地”很近(图09中的“红圈”内)。八里庄有一条东西大道穿村而过,原有围墙,东西庄口各设庄门(过街楼)。清末时只留有庄门和门两侧的不连贯的围墙(图10),这座门一直存在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1960年修建的“京密引水渠”穿“八里庄”而过(今天把从“昆明湖”到“玉渊潭”这一段称作“昆玉河”),这座东门大约在今天昆玉河东边“八里庄小学”稍东一点的位置。八里庄东门曾在多位外国摄影师,如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 海达·莫理循(Morrison, Hedda 1908-1991))镜头下出现过。“八里庄东门”的东面比较好辨认:在券门两侧靠地基的墙体位置各砌进了一块“须弥基座石”(图11中“白框”内)。图11就是甘博拍摄的八里庄东门东面的照片,透过门洞路右侧(路北)那个小庙门(图11中门洞里的“红圈”里)就是今天“八里庄小学”。

图10-1 八里庄东门(过街楼)东面

图10-2 八里庄东门(过街楼)东面

图11 美国传教士甘博1918年拍摄的八里庄东门(东面)

八里庄的西门早已不存在。

八里庄以村中明神宗之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1576年)所建的永安万寿塔,(又名“慈寿寺塔”、“永安万寿塔”、“玲珑宝塔”)而闻名, 后来这座塔的原名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八里庄塔”。

慈寿寺位于八里庄东西主干道的中间位置,离东、西庄门一里左右,寺山门朝南正对主道。可惜在谢满禄的照片中,除了“慈寿寺塔”(图12)。有一张慈寿寺山门破败倒塌已成废墟的照片(图08上图、图08 – 1 )。

图12-1 八里庄慈寿寺塔

图12-2 八里庄慈寿寺塔(局部)

图12-3 八里庄慈寿寺塔(局部)

图08下图照片在两本不同的相册中出现,这一张标注”八里庄” “外面的寺庙”(参看图08下图下面的注释);另一张标注“新山门”。(图13)

图13 八里庄外的新建山门

在谢满禄这个期间拍摄的“三山五园”照片中多为残垣断壁。

新建修复的极少。

而图08下图表现的“新山门”却是一个例外。谢满禄的标注是否有某种“暗示”。

图08下图原标注“外面”,“在什么的外面的”,从该相页的标注和前后位置应该是指“位于八里庄外的庙”:图08 上图为慈寿寺已成废墟的山门,修复的不可能是“慈寿寺的山门”,因为慈寿寺在八里庄里。

在原相册图8的后面有一张“八里庄-墓地”(图14)。

图14-1 八里庄:墓地

图14-2 八里庄:墓地 (局部)

根据民俗习惯,墓地不可在“八里庄里”,一定是在“八里庄外”。

此时我联想起八里庄西门外“恩济庄”的“李莲英墓”,据说那里原先也是一座寺庙,后来被清宫太监盘下来成为“万年吉地”,那里曾是一大片柏(松)树林。图08-2 会不会是太监庙的山门不得而知,我估计李莲英选择那里作为“吉地”,绝不会孤零零只有他一座坟,一定是一个“塔院”。

在谢满禄图14 注有“八里庄 墓地”的照片的一大片松树林中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多处“坟包”(参看图14-2),坟地是不可能设在村镇里的,庄外的可能性比较大。也许那片松林坟地和图08-2的山门还真有点关系。

图15照片中的太监是谁?拍摄的地点是哪儿?

不得而知!

图15-1 宫内老太监

图15-2 宫内老太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