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亩塘产鱼23万斤!湖北大力推广流水槽养“健身鱼”

 雷神n5y933u4a3 2019-07-04

“节能、环保,省人工。往年一到鱼的收获季节,需要请4、5个人,穿下水裤拉网、捕鱼。如今只有2亩水池,产量达到23万斤,我一个人穿皮鞋就能够轻松地管理过来!”近日,在赤壁市赤壁镇青山村湖北有才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潘晓南乐呵呵地介绍该公司引进的一种高智能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

只见基地一侧的水面上,修建着五条长22米、宽5米、高1.8米的循环流水养殖跑道。当潘晓南按动跑道顶端的自动投饵机,原本平静的水面立即被出水进食的鱼嘴堆满密密麻麻的一片,场面十分壮观。

潘晓南告诉记者,他从2005年开始涉足传统养殖。由于公司基地资源较多,有果园、猪舍、虾池等,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他于2018年从安徽无锡引进智能化池塘内循环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池塘中固定几个流水单元池进行养殖,通过机械装置使养殖外塘和内塘水体循环流动的高效养殖模式。也叫跑道养鱼,水槽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潘晓南为记者介绍道。

该养殖技术要在跑道型的水池两端,分别安装推水设备和集污池。通过机械造浪造流,在整个大池塘里形成环形水流,用增氧机翻动水体进入流水槽,经过集中养殖区——流水槽后,再利用水流将残余的饲料、粪便等集中到一个槽内统一收集起来,移除出池塘系统。而流出的水体仅仅含有水产动物的排泄物、部分溶解于水体中的饲料物质和粪便物质,流出的水体再经过水生植物等吸收后回到养殖池塘循环使用。

“有了丰富的氧气、更好的生存环境,加之极少的鱼药投放,使得‘跑道’中的鱼长势喜人,身体棒;而且鱼儿‘圈养’在水槽中不断运动,线条美,品质更好。”潘晓南在现场逐一为记者演示了该模式每一个环节的设备设施,“电机部分,能直接连通至手机,随时查看水体的溶氧情况及鱼的生长状况。鱼类排出的粪便流入集污池后,还能够直接灌溉入稻田种庄稼,或收集起来做有机肥。

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所长赵伟表示,随着我国渔业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的逐年提高,生态养殖是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通过集中养殖、集中吸污、集中处理,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可推动渔业产业更绿色、更高效。下一步,市农科院将在我市大力推广该模式的实际应用,帮助养殖户解决水质治理问题,减少池塘的富营养化以及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全面构建起设施先进、生态文明、特色鲜明、产品安全、渔民增收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转载声明

本文来源:香城都市报丨记者:陈婧,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涉及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有误,请及时与公众号后台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