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之间的争执和矛盾,聪明的爸妈必须懂得怎样才算不是凑热闹

 李涣 2019-07-04

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当争执、冲突、矛盾发生时,我们往往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可能是我们与其中一方之间的联系/关系,可能是一直以来我们自己坚持的理念,也可能是因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限制。

而这些,都可能会驱使我们做出一些有关是非对错的判断,选择一个自己支持的“阵营”。

那么,当你的孩子在学校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

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第一时间会在心里下个模糊的判断——在这件事情中,谁做错了,谁是对的。

即便很多时候,出于本能的对孩子的呵护,我们不会将内心的对错判断太过直接地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但我们却也不能否认自己的确会有这样的念头存在。

而当对错判断一旦形成,我们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站在那个“对的小孩”的身边,去责备、批评、教育,甚至惩罚那个“做错事的小孩”。

仿佛在这场矛盾中,“做错事的小孩”便是“强势方”,而“对的小孩”则是个“弱势方”

娜娜今年8岁,前几天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一场孩子版的“撕名牌”活动。

娜娜以为,这本应该是一次高高兴兴的和小伙伴玩耍的机会。

却没想到,在游戏时,同班的女孩琳琳因为玩得太兴奋认真,竟然直接上嘴,试图用牙来把自己胸前的名牌撕掉,结果名牌虽然是撕下来了,但娜娜的肚子上却也被蹭下了一块皮……

这事乍一听,是不是会很心疼娜娜?

气不过琳琳再怎么样也不该用嘴去撕名牌吧!

当娜娜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第一时间里他也是既生气又心疼。

但当他冷静下来后,他却给老师和校长发去了这样的信息:

不要太强硬让孩子给我女儿道歉,我相信她不是故意的。

丫头的情绪我们会正面引导,对方孩子已经哭了,说明她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就足够了。

现在让她感受到被人谅解的温暖比让她沉浸在恐慌里更好,强迫她道歉很可能会让对方家长当着孩子说出:我家孩子又不是故意的,你们事儿怎么那么多?

若真不小心引发了对方家长的情绪,对两个孩子有负面影响才会更大。那才是对我女儿的伤害。

在这位智慧的爸爸看来,大人连去要求一个游戏中的小朋友做到完全的行为约束都不太可能,更何况是一个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游戏里面的孩子呢?

他甚至反而心疼琳琳,在被严厉批评和要求道歉后,这个孩子一定会沉浸在犯错后无助的情绪里,被大人们加入很多恐慌的情绪……

其实在一些情况下,对错的划分界限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清楚明确。

有一位志愿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我们从哪里得到了这么一个荒唐的念头,认为要让人们做得更好,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感觉更糟?”

明明不管是对于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感觉更糟只会加重他们内心受伤的程度。

相较于批评和惩罚,鼓励和谅解永远会更有效果。当人在感觉更好时,他们才能做得更好。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简·尼尔森曾针对学校的孩子们,设计过这样一个调查方法:

她让孩子们去回想别人试图通过一些行为(实际上只会让孩子们感觉更糟的),来激励他们做得更好的情况。再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 我受到的惩罚

❏ 被惩罚时我的想法

❏ 我决定怎么做

而依据不同的惩罚情况,孩子们给出的三个问题的回答分别是这样的:

孩子 A

我受到的惩罚: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

被惩罚时我的想法:这老师真的很让人讨厌

我决定怎么做:留在教室,假装做作业

孩子 B

我受到的惩罚:被请家长

被惩罚时我的想法:麻烦了,我要想点什么办法解决这事

我决定怎么做:和爸爸妈妈说,“我不是我没有我不知道,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

孩子 C

我受到的惩罚:名字被挂到黑板上

被惩罚时我的想法:无所谓,反正会被擦掉

我决定怎么做:我行我素,做我自己(不打算改变)

可见,那些在我们看来“应该”是有用、有帮助的惩罚,对孩子来说,可能只会让他们想朝反方向逃走。

为此,简·尼尔森提出了四个,可用来帮助孩子们以正确的方式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忽视眼前出现的问题

停留在当下的矛盾环境里时,我们几乎无法从这些负向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也因此,比起留下来对抗、打架或争吵,走开则需要耗费孩子更大的勇气。所以,我们可以做出一些主动的引导,比如:

◆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去做其他事情,可以找一个游戏或活动

◆ 保证孩子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里远离当下的环境,确保他们进入了一个冷静期后,再继续进行如下的步骤

以尊重的方式把问题摊开谈

心有强烈的抱怨和不满时,是永远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的。

◆ 引导孩子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对方知道“我”不喜欢刚才发生的一切,那让“我”很不舒服

◆ 让孩子去倾听对方说出他们的感受,以及让他们不喜欢、不舒服的是哪一点

◆ 让孩子说说,他们认为自己在这个矛盾中的问题和责任所在

◆ 互相告诉对方,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自己愿意付出哪些,尝试什么样的方法

达成一个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

比如:

◆ 制定出一个具有协作性的计划,包括彼此间的分享,一些顺序轮流等

◆ 彼此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尽可能地弥补对方,修复对方的损失

寻求第三方的帮助

如果孩子们没有办法想到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向第三方寻求帮助。比如:和父母、老师、朋友讨论这个问题。

三个工具卡

同时,简·尼尔森也为了帮助父母解决和孩子在家里发生的矛盾而设计的“三个工具卡”

积极的“暂停”

人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主观意愿很重要),积极的“暂停”能够让我们尽可能快地冷静下来,并感觉好一些。

◆ 和孩子一起在家里“建立”一个暂停区,让他们决定暂停区的样子以及里面要怎么布置、放什么东西

◆ 让孩子给暂停区取一个特别的名字

◆ 当孩子生气时,可以问他们:“要去你的_____(孩子暂停区的名字)待一会吗?”

◆ 同时,也给自己准备一个“暂停区”,给孩子做一个积极暂停的榜样

专注于解决方案

不要专注于责备,转而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 明确方案

◆ 用头脑风暴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 选择一个对每个人都有效的方案

◆ 试行一周一周后再评估,如果不管用就重新再来

愤怒时的选择轮

◆ 告诉你的孩子,任何感受到没关系,但行为并不总是没关系的

◆ 在孩子感觉平和时,给他们看愤怒时的选择轮,并看一遍尊重地表达愤怒的方法

◆ 当孩子生气时,要认可他们的感受,然后再提供选择给他们,“你觉得现在什么对你有帮助——是积极的暂停,还是选择轮?”

(愤怒选择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