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门推敲肆:中医鬼谷子医理纵横术 | 读 . 书味

 369蓝田书院 2019-07-05

张胜兵聆听导师、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教诲


林序

我关注到“中医鬼谷子”张胜兵是从2016年3 月其《医门推敲》网络连载开始的,当时作品还没有正式出版发行,但阅读过后,顿觉像春风扑面而来,耳目一新。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23年,参与全国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20 年,曾任局科技司中医科技处副处长、中药科技处处长,又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任副社长10 年,因此对于中医药专业作品有很强的辨别能力,能够迅速判断其含金量,而胜兵的《医门推敲》让我颇为振奋,理论与临床并重,内涵与文笔共存,实乃中医界少有的佳作!

2016年8 月,我在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刘学安局长的陪同下赴仙桃市西流河镇农民刘振华家调研取证。刘振华2013年购买到我的著作《腹针临床效案点评》,因受书中我临床治愈“先天性单纯哑巴、癫痫典型病例”的启发和鼓舞,“照单抓药”,应用腹针疗法的处方、穴位,采用蜂疗的手段治愈其女儿刘逸峰(女,24 岁,听力、语言二级多重残疾,诊断为感音性耳聋)的聋哑。2016年11 月10日中国中医药报头版头条以“我用针灸让聋哑女儿开口说话”为题报道了刘振华治愈其女儿聋哑的事迹。在仙桃市调研结束返回武汉时见到了胜兵,相谈甚欢,“欢”在赞叹其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良好的临床疗效,更令人感慨的是此人居然是一位80 后中医!

成就“大师”之路无外乎20 世纪90 年代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振吉副局长提出来的“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同时我提出来成就“大师”很简单——白天临床,晚上读书,或白天读书,晚上临床!胜兵做到了这两点,“大师”可期。

2018年7 月,我以师伯的身份出席了“庸胜堂——张胜兵第三届收徒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热爱中医之士20 余人拜张胜兵为师,学习中医。胜兵现有130 多位弟子,遍布全球,国外涉及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几乎遍布每个省份,绝大多数弟子年纪都比他大很多,有些甚至比他父母还要年长。有意思的是,他与我一样,我有4 位大学本科同学本着“能者为师”理念拜我为师,他也有5 位大学本科同学、2 位研究生同学拜他为师,成为佳话。有人就这件事总结了3 点:一是“同学师父”人品好,否则你再有本事也没有人拜你为师,何况是大学同学;二是“同学师父”确有真才实学,德艺双馨;三是“同学徒弟”有一颗奋发有为的心和好学的精神,放得下“面子”。

《医门推敲》一、二、三部一经出版便重印多次,一时“洛阳纸贵”,说明胜兵不保守,书中“有料”,大家学习后临床实践“有效”,胜兵善莫大焉。值胜兵贤弟《医门推敲(肆)》《医门推敲(伍)》新书出版之际,愚兄稍作感叹,塞以为序。望胜兵贤弟在发展中医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林超岱

北京超岱中医研究院院长

2019年4 月8 日

张胜兵第三届收徒仪式(二排左四林超岱院长、右四张胜兵)


李序

中医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指导着中医临床。千百年来,历代医家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经久不衰。然近百年来,西学东渐,中医学术渐微,愚人之言,数典忘祖,言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废医存药之流言四起,实属中医界之大不幸。然医之流传,实乃疗效使然。无效之医,自遭淘汰,中医学流传几千年而不衰,实乃历代医家总结经验,著书传道,效之使然。

今国际中医界80 后杰出代表张氏胜兵,年轻好学,勤求古训,博览群书,遍访名师,求教于民间杏林高手,收集名方、偏方、秘方,结合众师之长,自成一家。主编《医门推敲》系列图书,推医之理、病之理、脉之理、药之理,使医道彰然。书中言简易懂,理中寄之医案,案中分析医理、药理、脉理,使人一目了然,有画龙点睛之效,实乃一部好书,也是我中医复兴之佳作。

  余与张氏熟识,实乃偶然。微信群中听张氏对肝病的解读,甚感精辟,遂与之交。后破格特聘其为俄罗斯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并邀张氏同行意大利罗马之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始乃见庐山真面目,相见如故,相谈甚欢。蒙张氏赠《医门推敲》三部,闲暇之时拜读如故,甚感张氏对医道之解读精辟,语出不落窠臼,读之甚有新意,启人开智,使往日医道之惑豁然开解。张氏虽年不长,然医道精熟,理论功底深厚,临床活法圆机,师于古而不泥于古,师于今而不惑于今,实乃医界之奇才,堪称国际中医未来之脊梁,中医之复兴,有望矣!

余医道混迹20 余年,方入医门,对张氏佳作,勉为其序,然水平有限,不能尽显《医门推敲》之全貌。后学者当借之、鉴之,使中医学发扬光大,惠及众生。

俄罗斯中医药学会会长 李云海

2019年3 月26 日于莫斯科

张胜兵(左四)出国讲学与有关专家学者合影(左二为俄罗斯中医药学会会长李云海,2018)


自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经历了太多太多,想说的太多,内心很复杂,感慨很多。

自从《医门推敲》前三部出版以来,承蒙世界各地广大同仁和读者的错爱,各大媒体和网络的传播,我很快成为所谓的“国际名医”“国际名师”,国内、国际各种中医药大会纷纷发来邀请函括第十届世界养生大会(中国合肥)、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意

大利罗马)、首届国医节(中国成都)等,并被破格特聘为俄罗斯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获得“2018 年最具影响力中医奖”,母校湖北中医药大学设立“张胜兵中医奖”奖学金(所有奖学金由我一个人承担)。《世界华人周刊》创始人亲自到我的中医工作室采访2 天;著名书画大师、国际文豪彭义浔为我作藏头诗书法作品;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新京剧创始人储兰兰老师给我送锦旗;俄罗斯中医药学会会长李云海贤兄、北京超岱中医研究院院长林超岱贤兄也给予我高度评价并为本书作序。2018 年举行的庸胜堂——张胜兵第三届收徒仪式收到了齐白石徒孙、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大猫赠予的书画作品和贺词。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成名成家的感觉肯定特别好,其实不然。我每天接到各种不同的电话和信息,包括有人想拜师学医,有人想请我参加商业活动,有人请我为某些中成药或者产品代言,有人想请我为他们的培训班讲课等,当然更多人是预约我看病,我俨然成了

一位像明星一样可以靠走穴过活的中医大咖。由于《医门推敲》系列图书的全球发行,我在罗马机场居然被认出,在法、德国等也有人认出我;有几次在国内讲课,在路上也被认出来了,这件事着实让我惊叹。我并不是一名娱乐明星,作为一名中医医生,一名中医作家,一名中医老师,我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公众人物,成为一名走穴的所谓“大咖”,我更不希望自己成为某些人和某些企业的捞钱工具,我希望多一些私人空间,能够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临床、写书、带徒弟。中医是一门靠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过活的技术,来不得半点浮夸和虚假,不能因为我侥幸治愈过癌症,就认为我真的是“华佗再世,元化重生”;不能因为我治愈过一部分疑难杂症和怪病,就认为我可以治愈一切顽疾。中医博大精深,我仅仅学得九牛一毛而已。我的确治过很多癌症,患者大部分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少部分临床治愈,但是对于一部分晚期转移了的癌症病人,我虽绞尽脑汁,用尽毕生所学,但仍然只能看着他们离去而爱莫能助。即便是我治愈癌症的成功率已经超过很多中医,但是我仍然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大突破,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自从2016 年创立国际中医传承机构“庸胜堂”以来,我已经举行了三次收徒仪式,弟子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弟子几乎遍布每个省份,弟子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年纪比我大,其中有部分人已经是名医,有的是博士后,有的是研究生导师,对于他们屈尊来拜我为师,我内心是非常感动的。或许是我一改中医保守的传统,赢得了更多尊重吧!我讲课、写书、带徒,从不保守,毫无保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上我性格耿直,实事求是,不惧所谓的权威,反对虚假浮夸,对于不学无术的人嗤之以鼻,无论他地位多高,头衔多大;对于有实力的人,我非常尊重,虚心请教,无论他地位多低,学历多低。我时常跟我的弟子说:学医的目的只有一个,治病救人,有效就是硬道理,不在乎学院派还是民间派,更不在乎学什么医学流派,能治病救人就是好流派!无论是真教授还是伪教授,能治好病就是好教授!开方不管是大方还是小方能治病就是好方,无论是经方还是时方能救人就是好方!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庸胜堂弟子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了临床技能,很多都成了当地名医。教学相长,我也跟着弟子们一起进步,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带徒弟的确很累,耗费了我很多精力和心血,为了防止出现因精力不够而误人子弟,所以我打算以后提高门槛,少收、精收徒弟。

《医门推敲》第三、四、五部,是根据我在“庸胜堂”给弟子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这三部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课本来枯燥无味,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同时又不失临床性,我在讲课中,将复杂枯燥的中医理论生动活泼地娓娓道来,并且融入了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各科以及针灸等知识。而且加了一些真实的临床病案,以便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医基本理论。由于我本人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加上整理文字的庸胜堂弟子中医功底的差异,书中纰漏在所难免,还望各位批评指正为感!也在此感谢“庸胜堂”所有参与编写《医门推敲》系列图书的弟子和家人们!

有很多读者和网友,包括媒体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你作为一名优秀的80 后中医,是否属于“祖传”中医?一直以来我没有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如今,《医门推敲》系列图书已经出版多部,网上连载的点击率已经突破了三百万,以后问我这个问题的读者和网友会更多,借此书出版之际,在此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回答。我的父亲年轻时喜欢习武,拜过很多师父学习国粹武术,而很多武师都懂中医,比方说黄飞鸿,他的职业就是一名中医大夫,而让他成名的却是他的武术,所以民间很多武术高手都是懂中医的。我的父亲就是在学习武术的同时,跟随师父学习了中医,对经络、方药都有涉及。在我的记忆当中,我的父亲在30 多岁的时候开始收徒传授武术,当时我只有几岁,很多年轻人来拜师学艺,等我稍大一些,父亲也教我习武。他有一些师父留下的治疗跌打损伤的秘方,很多人找他治疗这方面的毛病,记得小时候父亲也给我扎过针,可以说从小我就受到了武术和中医的熏陶。高考后,父亲强烈推荐我报考了湖北中医学院(现叫湖北中医药大学),大学以后接触了很多中医大家,学习了很多经方、时方和针方,也拜访了很多民间中医高手,收集了很多秘方、土方、偏方,这些经历加上我躬身临床都为我创作《医门推敲》打下了基础。这里我尤其要提及我的胞弟张利兵和胞妹张利芳,他俩都是躬身临床第一线的实战派,由于我们有着相同的童年和成长经历,都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因此我们三兄妹很早就接触临床,而《医门推敲》第一部的很多病案都是我们三兄妹10 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他们治愈的疑难杂症也是不胜枚举,所以《医门推敲》的成功,也有他们的功劳。也感谢大家对《医门推敲》系列图书的支持!感谢大家对我们三兄妹的支持!我们三兄妹以及“庸胜堂”将会继续努力,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医门推敲》系列图书的诞生,还要感谢我的结拜兄弟——中医骨伤名医王家祥,他为人耿直,实事求是,医术精湛,《医门推敲》第一部正是在他的强烈推荐下,才出版成书,也才有后来《医门推敲》系列图书的问世。他的正骨手法、筋伤针法,对于治疗各种疼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面瘫、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都立竿见影,效果显著,在同类中医中属于佼佼者,为我平生仅见!我俩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外出讲课,我们常常配合,我讲辨证论治和方药,他讲针灸和手法,被中医界谬称为“双雄”。我俩的特长结合起来,几乎涵盖中医各科,因此,很多病人、读者和网友希望我们能够强强联手,共同发展。如今,机缘终于到了,应大家要求,我们一起创立了北京胜永祥中医诊所有限公司。我们兄弟俩立誓此生为了中医事业,不抛弃,不放弃!一起临床、写书、带徒弟。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张胜兵云:此生有如此志同道合的兄弟,夫复何求?!

张胜兵

于武汉张胜兵中医诊所

2019 年5 月4 日

张胜兵在为患者诊病




目录

第一章 藏象学说(续) . 001
第一节 六 腑  002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二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附:男子胞(精室)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

第二章 经 络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经别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四、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三章 体 质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用体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个体的易感性
二、阐释发病原理
三、解释病理变化
四、指导辨证
五、指导治疗
第四章 病 因
第一节 六 淫
一、六淫概述
二、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第二节 疠 气
一、疠气的致病特点
二、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三、疠气之卫气营血辨证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一、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第四节 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第五节 劳逸失度
一、过劳
二、过逸
第六节 病理产物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七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诸虫
三、药邪

精彩章节

(一)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指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所以胃被称为“太仓”或者“水谷之海”,由于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有依赖于饮食水谷,所以胃又被称为“水谷气血之海”,胃主受纳,既是胃主腐熟功

能的基础,又是饮食消化吸收的基础,因此胃主受纳功能的强弱可以从食欲和饮食的多少来反映,胃气强则善纳,反之则不能受纳。胃之所以能腐熟水谷全赖其蕴藏丰富的阳和之气而主燥,也就是胃气,胃虽然有受纳与腐熟水谷的功能,但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胃气推动和调控胃肠道的蠕动,以磨化腐熟水谷并按时将腐熟后的食糜下传于小肠,在脾的运化功能作用下化生为气血津液。古代医家特别强调胃气的重要性,《素问·平人气象论》里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由此可知胃气的虚实关系着人体之强弱,甚至生命的存亡。胃为后天之本的意义就在于此。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对于久病、重病、大病患者特别有指导意义,比如癌症患者,我只问几个问题,第一吃饭,第二睡觉,能吃能睡那么预后就好,如果不能吃不能睡那么预后就差。事实证明我所接诊的患者只要能吃能睡,很多都存活了很长时间,与肿瘤共存,甚至彻底治愈肿瘤都有可能。

2.胃主通降

主要是针对胃气有使食糜下入小肠、大肠和排泄糟粕的功能而言,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进入胃后经过胃的腐熟下行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素问·五脏别论》里说:“水谷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下, 则肠实而胃虚。”这个过程就是依赖胃气的通降作用,胃气只有在虚实交替中才能对饮食进行消磨和受纳,所以有“胃气降则诸阳皆降”的说法。胃气上逆可出现呃逆、呕吐,代表方剂有旋覆代赭汤、丁香柿蒂散等。《伤寒论》之胃家实证用的是大、小承气汤,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里面注解说:“承,顺也。胃中气郁滞,糟粕秘结,壅而为实,是正气不得舒顺也。以汤荡涤,使塞者利而闭者通,正气得以舒顺,是以承气名之。”也就是说承气汤的作用在舒顺、通降胃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也说:“浊气在上,则生胀。”人体秽浊之气需由胃气降而推之始出,若胃气不得通降反使之滞逆于上,那么就发生了腹胀、呕吐等情况,所以说“胃气以降为和”,在临床中具有非常的指导意义。藏象学说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胃的通降作用还概括了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因为我们说《黄帝内经》和《伤寒论》有时候将小肠、大肠也概括于胃。胃气的通降使浊物得降是胃得以正常受纳之前提,所以如果胃失和降不仅可以影响食欲,由于浊气在上还可以发生口臭、脘腹胀满、疼痛,以及大便秘结不通等症,若胃气反而上逆,则见恶心、呕吐、呃逆等,如果是由于饮食不得消化而积聚于胃肠的话,不管是呃逆、呕吐,还是便秘、泄泻,都可以用保和丸进行治疗。如出现如《伤寒论》所说的胃中有燥屎,那么就用承气汤类。如果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呃逆的,可以选用丁香柿楴散、旋覆代赭汤之类的。

(二)胃的生理特性

1.胃气以降为和

胃以降为和是胃的生理特性之一,是和脾的以升为健相对而言。脾气之升和胃气之降的协调有序,既是饮食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吸收、传输的重要机制,又是全身气机升降运行的调节枢纽。脾气上升,水谷精微和津液得以输送至心肺,通过肺朝百脉,心化赤的作用而输布全身。胃气下降,胃中食糜下传小肠,小肠中的食物残渣下传大肠,大肠传导糟粕外出。脾胃居中焦,是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之枢转,故有脾气升则诸气皆升,胃气降则诸气皆降之说,胃气不降,水火不得既济相交,出现失眠等诸多症状。龙虎回环还是由脾升胃降使然。《脾胃论》里的补中益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里的升陷汤等,都是升脾气以达到诸气皆升的目的。如脾不升清引起的诸多上焦症状,如头晕、耳鸣等皆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特别是一些不是由肾虚,而是由于脾不升清,气血无法充养耳窍而引起的耳鸣,这时不用左慈耳聋丸、六味地黄丸,而应该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另外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肝肺升降,龙虎回环,皆由脾气升胃气降使然。心火不能下降,肾水不能上升,心肾水火不得交济,其原因之一就是胃气不降。所以《素问·逆调论》中说:“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也。”《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__

2. 胃喜润恶燥

此生理特性源于运气学说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喜润意为喜水之润,恶燥意为恶燥之太过。胃的喜润恶燥与脾的喜燥恶湿是相对而言,从阴阳属性上说,胃属阳明,居中洲,在五行属土,因阳明经阳热较盛,故为阳土,属燥,正因为胃之阳气充盛,才能有受纳、腐熟水谷之功能,同时胃为水谷之海,具有丰富的津液和精微物质,只有胃中的津液充足,才能很好地受纳和腐熟水谷,饮食才能化为食糜,不断地下降于小肠。若胃中津液缺乏,饮食难以很好地腐熟,以及下降小肠。胃中津液充足,可防燥之太过,这样才能够燥湿相济,与脾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所以在治疗胃病时,要注意保护胃阴。即使必须用苦寒之剂,也应中病即止,以祛除实热、燥结为度,不可妄施苦寒,以免苦寒伤胃阴。妄施苦寒而伤胃的情况在临床当中很多见,比如在我写的《医门推敲(壹)》里的“老青龙汤”一篇,就有将真寒假热证辨为实热症,用清结化痰汤之类的,结果咳嗽不但没有治好,反倒伤了胃,导致患者不能吃饭。后来改用老青龙汤之后,两三付药就解决了问题。

(三)关于胃气

1. 何为胃气

综合《黄帝内经》和历代医家的认识,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胃气是指谷气。《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此处的胃气是指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谷气,而《灵枢·口问》又说:“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这里的胃气也是指谷气。五脏之气本为一身之气的划分,而谷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谷气充盛,则一身之气充足,五脏之气自然得以充实,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谷气弱少,则五脏之气失养,功能自然减弱,即所谓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水谷之精是充养先天之精的精微物质,其化生的谷气则是滋助先天之气,或元气的极精微物质,所以《灵枢·刺节真邪》则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张景岳也认为谷气即胃气,胃气即元气也。在《景岳全书》里说:“盖人有元气,出自先天,即天气也,为精神之父。人有胃气,出乎后天,即地气也,为血气之母。其在后天,必本先天为主持;在先天,必赖后天为滋养,无所本者死,无所养者亦死。”谷气、元气及自然界的清气相合,则为一身之气。一身之气按照不同比例分布到各个脏腑,则为脏腑之气。谷气充盛则脏腑之气充足,随脉的运行,反映出来是和缓之象,所以将有胃气的脉象称为平人之常气,即正常的脉气。《濒湖脉学》说:“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灵枢·始终》:“谷气之来徐而和。”就是谷气来的时候是缓和的。《素问·平人气象论》又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 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所以说根据脉中胃气的强弱与存亡,能够推测疾病的转归。脉从容和缓、不快不慢谓之有胃气;若脉没有和缓之象,见但弦、但毛、但石,皆说明胃气已损,谷气大衰,不能涵养脏腑真气,所以脏腑真气外见,而出现真脏脉。真脏脉其实是病情比较重了。但弦是肝的真脏脉,但毛是肺的真脏脉,但石是肾的真脏脉。

张胜兵为外国患者诊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