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仅出场一次的丫头,泄露了贾元春的死因,真相很惨烈

 江山携手 2019-07-05

贾元春是《红楼梦》中一位很出色的女子,她德才兼备,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女。可是,即便是如此的处境,也没能改变她成为贾府的牺牲品的命运。

因为贾府中的男人们都太不争气了,仅仅三四代之后,贾府已经面临了“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也尽上来了”的处境。在这种状况之下,贾府中的男人又没有一个能撑得起来的,就只能让家中的女儿做出牺牲了,于是,刚刚成人的贾元春,就被送进了“不得见人”的深宫,她柔弱的肩膀,就开始承担起了贾府中兴的重任。

由金尊玉贵的贾府娇小姐,到深宫中一个看人脸色行事的女史,贾元春难免会不适应,难免会需要磨合。她经历了若干年的奋斗,才终于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史,成了高高在上的贤德妃。她终于不负贾府众人所望,给贾府带来了中兴,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贾府的男人们,又可以仗着贵妃娘娘的腰杆子,胡作非为,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

然而,秦可卿临终的时候也说了,这只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将来的贾府,依然难以逃脱“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贾元春的薨逝,使得贾府失去了依靠。

那么,贾元春究竟怎么死的呢?为什么她的死,就会让轰轰烈烈近百年的贾府,立刻树倒猢狲散呢?其实,曹雪芹早就通过一个丫头的名字,揭露了真相,贾元春的死,非常之惨烈。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在他的著作《红楼梦》中,最爱用谐音,来暗示读者一些书中人物的命运、性格特征或故事走向。《红楼梦》刚开篇的时候,出现的一个甄士隐,一个贾雨村,就是整部书的大关键处,一个是“真事隐”去,一个是“假语村”言。一个女孩子英莲,即“应怜”;林黛玉的两个丫头,雪雁和紫鹃,也暗伏着黛玉的人生,一个是雪地里的大雁,其凄凉可想而知,一个是杜鹃啼血,隐藏着黛玉的一片痴心和哀痛之情。

而贾元春的人生结局,其实也隐藏在一个丫头的名字之中。这个丫头,就是当年随了元春进宫的抱琴。贾府四春的贴身大丫头,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这四个丫头,不仅极其巧妙地借助了“琴棋书画”,而且也暗伏着她们的主子的命运。迎春的司棋,是“死棋”,即迎春的一生,就是一盘无法破解的死棋,一个贪财好色的父亲,一个啬克异常,“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继母,再加上她自己懦弱的性格,她的人生也就只能成了“死棋”,在婚后不到一年,就香消玉殒。

探春的丫头侍书,不仅仅暗示着探春有一手好书法,也暗示着探春“势输”的命运。她再争强好胜,再精明能干,也斗不过自己的运势,一个糊涂的亲娘,一个庶出的出身,使得探春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输在了自己的运势之上。同样,将来“独卧青灯古佛旁”的惜春的丫头入画,从一开始就暗示出惜春“入化”的结局。

而元春的丫头抱琴,也只有在元春省亲的时候,才出现了一次,但这个名字,已经透漏出元春“暴寝”的结局。

在元春的判词中,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橼,其词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有的版本,将“虎兕”写作“虎兔”,这很明显是一个手误。因为我们知道,古代作诗词,讲究用典,在古代的典籍中,有关于“虎兕”的典故,比如《论语·季氏》中有“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还有汉代王逸的《九思·逢尤》:“虎兕争兮於廷中”等,但我们几乎找不到“虎兔”的典故。所以,这“虎兔”无疑是当年《红楼梦》在传抄的时候的手误。而虎兕,则指的是两种很凶猛的动物——老虎和犀牛,也借以用来比喻非常残暴的人。

贾元春的这句判词,无疑也是她最后死因的一种暗示,因为非常残酷的人的争斗而亡。在《红楼梦》中,贾元春也曾经被比喻成杨贵妃,比如她省亲的时候,点的那出《乞巧》,就是出自《长生殿》,脂批“暗伏元妃之死”。

杨贵妃怎么死的,我们都非常清楚,因为安史之乱,她和唐明皇逃出京城,在路上被逼死在马嵬坡。这无疑也是暴死。也就暗示了贾元春其实也是如同杨贵妃一样的暴死,即“暴寝”。

对于曾经高高在上的贤德妃,落得这样一种结局,无疑是非常惨烈的。因为贾元春的不正常薨逝,也使得贾府难免受到牵连,所以,贾府也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