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坡:拿破仑

 老鄧子 2019-07-05

为什么把蛋糕跟“拿破仑”纠缠一气,是因为拿破仑发明的还是钟爱的?

拿破仑(旧时译作拿破轮)这个名字,清季刚传入中土后,大多数人对此一头雾水。

传,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主考官为了迎合老佛爷新政,特地在试卷中加了一道策论——《项羽拿破轮论》。这下可为难了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考生。有个考生在试卷上写道:“夫项羽力能拔山,岂一破轮而不能拿乎?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好嘛,他竟然把拿破仑理解成“拿着-破旧-车轮”了。

现在我们不再大惊小怪了。走进西饼店,高声叫唤:“给我来两块拿破仑!”想必没有人会回头盯着你看,也不会有营业员一脸茫然。

至于为什么把蛋糕跟“拿破仑”纠缠一气,是因为拿破仑发明的还是钟爱的?都不是。一个有趣的掌故说,十七世纪巴黎有个蛋糕师傅跟人打赌:要做一个一百层的蛋糕。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可惜,那个师傅最终只做了三十几层就做不下去了。想到拿破仑以个子矮而闻名,人们就把那只仅仅达到计划三分之一高的蛋糕,戏称为“拿破仑”。

事实上,法国人并不把“拿破仑”念成Napoleon,而是叫作Mille-feuille,意思是一千层酥皮。一般,正宗的法式“拿破仑”不过是多安排几层酥皮,上面撒些糖霜,中间再夹几层奶油(或果酱,或巧克力,或水果,或坚果)而已。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只“拿破仑”,由两个蛋糕师创造的记录:酥皮达2048层。

如果光是搞成千层酥皮的程度,相信中式糕点未必卖账,问题是,中式糕点胜在蒸煮功夫,就烘焙技巧而言,确实不如西式糕点,尤其在“夹心”的设计上,西式糕点师总体略胜一筹。

我始终觉得,中式糕点和西式糕点,各有巧妙,不分轩轾。但论及众口一词地说好吃,还推“拿破仑”为最。酥皮的松脆和奶油的滑润交互,成就了“拿破仑”妙不可言、丰富多采、广大亲切的口感。

“拿破仑”是一种“自私”“小气”的甜品。当着众人的面,除慷慨解囊、光被四表外,你也尽可从容独食。那么,是否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呢?不必!—— “拿破仑”天生易碎,断无分享之理。正是碍了这个因素,“拿”着要“破”,难免被“扔”(仑)的“拿破仑”,倘若出现在庄重、优雅的场合,就好比遭遇了“滑铁卢”,并不见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