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再欣赏《二十四节气》邮票,你就懂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cxag 2019-07-05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开始热播。剧里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唐朝盛景,让很多人感觉穿越回唐朝。整个故事的时间线就发生在大唐的一天内。

导演说,他们努力还原了大唐的一天,中国人的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皆有定数。如果你懂了十二时辰,那么也就懂了中国人的一天。

  集邮君再加上一句,

  如果读懂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

  你也就懂了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可以说二十四节气

  是中国文明对世界的独特贡献。

节气在过去至少有两个作用。

一是指导了农耕时代的生产和生活,农民借助于节气,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春种、夏生、秋收、冬藏,这是一年农耕的基本规律。

这也对应着人类一天24小时的生活规律。比如,凌晨3点到9点即春天,要锻炼食补;漫长的白天则代表成长和收获的夏秋季;晚上9点后,务必尽早静养休息,好比冬天的稻田,大雪时节过后,万物潜藏。

二是士大夫给上层文化立下了很好的参照。在古代,对于时间的感受有着美妙的体验。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诗句就描写出了白露的诗意和浪漫。而对于时间把控混乱的现代人来说,这些都是最美好的治愈。

可见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都是古人对时光最美的雕刻。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春秋,西汉就已经完整录入历法。


古人在几乎没有任何气象观测仪器的时代,仅凭肉眼观察、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就归纳总结出这样一套简练优美的规律,道尽寒来暑往、四季更迭。


还有那些富有诗意的名称:惊蛰、清明、谷雨、芒种、白露……更是意境悠远,美得让人心尖儿打颤。


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实至名归!

中国集邮 | 不仅有集邮的自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