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的教育学:附学背后

 记得看看我 2019-07-05

本文字数约

请输入标题 bcdef

专栏:漫读红楼说教育】

【栏主张晓冰

湖北省监利县教育局原局长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参与打架的学生有名有姓的有十多个,没名没姓的有一大群,可见贾府家塾的规模并不小。架打起来之后,“众顽童也有趁势帮着打太平拳助乐的,也有胆小藏在一边的,也有直立在桌子上拍着手儿乱笑、喝着声儿叫打的,登时间鼎沸起来”。这一段完全可以单独成篇,辅之以细节,作为短篇小说来刻画。

作者为了把“顽童闹学堂”这一回的场面写好写足,第七回曾有过铺垫——秦钟准备到贾府家塾来读书。第九回之后还说:“金荣又是赔了不是,又是给秦钟磕了头,回家以后心中十分不快,越想越气,说:‘秦钟不过是贾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贾家的子孙,附学读书,也不过和我一样。’”这里首次出现一个教育学上的词语——“附学”。www.

附学,指的是学生到别人家的家塾读书。明清时期,朝廷倡导义学,许多封建家族由有钱人牵头建立起类似于义学的家塾,吸引没有能力聘请老师的家庭的孩子去就读。在理清《红楼梦》人物关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秦钟是贾蓉的小舅子,是依靠姐姐秦可卿的亲戚关系到贾府家塾来读书的;因为金荣也是靠亲戚关系进来的,所以金荣说他和自己一样,也是“附学读书”。宝玉当时向秦钟介绍说:“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我因上年业师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且温习着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读书。”(第七回)

来贾府家塾读书的学生,除了族中那些富家子弟以外,更多的是宗族中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子弟,或是亲戚中因家庭贫穷而聘请不起老师的孩子。在《红楼梦》中,外姓附学读书的就有秦钟、金荣以及“香怜”“玉爱”之类的学生,他们来附学的目的,当然也有如秦钟一样希望蟾宫折桂,真读书的,但大多更是来混吃混穿,混生活支出的。

学堂里的风波平息之后,金荣气得不行,回去给母亲也说了。可是母亲胡氏不但没有对儿子表示同情,反而责怪儿子,说了一大堆话:“你又要争什么闲事,好容易我望你姑妈说了,你姑妈又千方百计的向他们西府里的琏二奶奶跟前说了,才得了这个念书的地方,若不是仗着人家,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得起先生?况且人家学里,茶也是现成的,饭也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书,家里也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体面衣裳。再者,不是因你不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什么薛大爷了?那薛大爷这二年也帮了咱们有七八十两银子。你如今要闹,出了这个学房,再想找这么个地方儿,我告诉你说罢,比登天还难呢!”

金荣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哪里知道这些!哪里知道母亲的盘算!哪里知道穷人的艰辛!在这里附学,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还省饭钱。薛大爷还资助了七八十两银子,相当于五口之家平民百姓三四年的生活费用啊!刘姥姥第一次专程到荣国府忍辱寻求资助,王熙凤才给了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便谢天谢地地磕头感恩。薛大爷平白无故地就给了这么多银子,哪里还能再找这么个地方,那比登天还难!你还闹个什么?还有金荣的那个姑妈璜大奶奶听说金荣在学校里被人欺负,当时也是气昏了头,不掂一掂自己几斤几两,还要过去找秦钟的姐姐评理,真的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幸亏她后来到宁府之后还算“知趣”,改变了主意,没有再提这事!所以,穷人的孩子在附学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利益,又哪里还有什么尊严可言,生存第一!

当然,穷人家的孩子到家塾附学,除了经济原因之外,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非经济因素——攀附权贵。在附学的这段时间,和有权有势人家的孩子在一起交往,建立关系,或许对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在《红楼梦》的文本中,我们没有看到曹雪芹写这样的情节,也许是孩子尚小,对自己的未来并不关心,但是家长就不同了。长大成人之后,同学之间相互提携,我称此为“同窗效应”。古往今来 , 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如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年轻的时候(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 1041 年)和王安石同入京城太学相识,彼此欣赏。后来王安石虽然中了进士,却没有被重用,曾巩自己连进士还没考上,就利用自己的影响竭力举荐王安石。

这种“同窗效应”在现代也是有的。我曾经和一个高中校长讨论县(市)一中或城市重点高中高额的“择校费”问题,我问道:“为什么有那么多家庭的父母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考不取名校,还愿意出高价送孩子到这样的学校就读?”校长说:“我的孩子不行,人家的孩子行啊!今后人家的孩子发迹之后不是可以帮衬提携么?可以找某某同学去!”这实际上是给孩子今后人生道路多一种选择而进行的投资!当然,在阶层固定的社会格局中,这也不失为底层社会走向上层社会的一条通道。像贾府家塾中这样,穷人和富人的孩子同在一个教室里读书,同受一个先生的教导,若干年后,也许会看到类似的“同窗效应”!

这当然是我从现代的角度来解释当时的教育问题。可惜的是,抱有这样的目的去附学,在贾府却并不靠谱!我曾翻阅到一个研究资料说,这一场学堂斗殴,导致金荣从此便和贾宝玉结下冤仇,在贾府被抄家,宝玉落难之后金荣还落井下石,陷害宝玉。这种说法虽然只是一种“探佚”,但即便没有金荣的陷害,贾宝玉最后也还是去做了和尚。而另外的公子哥儿比如薛蟠,最后也折腾得进了牢房,自己都性命难保,谈何提携他人!

来源丨《未来教育家》2019年第4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