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中国(54)

 邮币卡365 2019-07-05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19年7月5日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当天,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肯定了该项目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和中国政府采取的保护措施,一致同意将该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沈阳说,这次黄(渤)海候鸟栖息地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证明了中国致力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决心,这也是推动“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飞保护地保护的契机,中方期待该路线其他保护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但是荣誉,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公约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要求,通过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综合管理,保护好、管理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这一大自然给予全人类的礼物。

江苏省盐城市市长曹路宝表示,中国黄(渤)海湿地是全球典型的潮间带湿地,这一区域的突出普遍价值在本次会议上得到了认可,更加坚定了当地政府推动湿地保护管理的信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第一期项目所在的江苏盐城黄海湿地有超过680种脊椎动物和500多种无脊椎动物,其中包括415种鸟类,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

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5种易危物种。同时,这里还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迁徙候鸟勺嘴鹬、小青脚鹬的存活依赖地,也是中国丹顶鹤的最大越冬地。


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54项世界遗产、第14项世界自然遗产,也是我国第一块、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世界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盐城湿地秋色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项目范围涉及我国黄(渤)海多个候鸟栖息地。本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范围包括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江苏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江苏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江苏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该遗产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EAAF)的中心位置,每年有鹤类、雁鸭类和鸻鹬类等大批量多种类的候鸟选择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其中,全球极度濒危鸟类勺嘴鹬90%以上种群在此栖息,最多时有全球80%的丹顶鹤来此越冬,濒危鸟类黑嘴鸥等在此繁殖,数量众多的小青脚鹬、大杓鹬、黑脸琵鹭、大滨鹬等长距离跨国迁徙鸟类在此停歇补充能量,在迁徙候鸟保护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数量众多的候鸟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政府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响应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决议精神,履行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国际义务,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实践。我国将对该遗产地制定专门保护规划,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更好地为候鸟提供生态良好、资源充沛、栖息安全的迁徙驿站,使其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乃至全球候鸟栖息地保护的典范。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数量众多的候鸟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批准新申报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截至2018年底,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92处,分布在全球167个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