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试题。(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 共34分) 1.小宇坐在行驶的船中,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 A.河岸上的树 B.河岸 C.小宇坐的船 D.迎面驶来的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估读倍数越多越准 B.测量时,只要认真细心并遵守操作规则,就可以消除误差 C.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D.随着科技发展,测量技术提高,误会逐渐减小. 3.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 ) A.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用形态和色彩 C.用旋律和节奏 D.用特定的慨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A. V甲 < V乙 B.V甲 = V乙 C.V甲 > V乙 D.无法判断 5.在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确定 6.声音在下列物体中传播时,速度最快的是: A.水 B.空气 C.真空 D.钢铁 7.人耳朵能分辨两次声音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 s,那么,常温下要听到高墙反射而形成的回声,人至少要离高墙: A.68 m B.34 m C.17 m D.340 m 8.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s=vt说明:( ) A.速度越大,则路程越长; B.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大; C.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A.8.60 cm B.1.60 cm C.1.6 cm D.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10、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 s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
A、甲、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B、甲、乙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 C、乙声音的音调高于甲声音的音调 D、甲声音的响度高于乙声音的响度 1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拨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C.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 D.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增大了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6.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7.下列对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针孔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小孔成像。B.看到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日食时太阳在月亮和地球之间。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计24分): 18.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文字。(1)写字台的高度约0.82 ;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 (3)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4)纳米(nm)是 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只有0.1mm,合为 nm。 19.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五次记录是17.82 cm、17.83 cm、17.81 cm、17.28 cm、17.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数值 cm是错的,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 20.同学们乘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导游用温柔的话语给游客讲解沿路的风景时提示:6米车厢是我们旅游时的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0.5 s。则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km/h,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 的。 2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教室里,两旁的同学看黑板常因“反光”而看不清字,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光的________规律。 22.木工师傅用一只眼睛来检查板面是否是平面,线条是否是直线,这种方法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__性质。 23.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_______;如果反射光线同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是________。 24.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是运动的。 25.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 大;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 ,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
27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简答、作图和推证题(每题2分,共8分): 28.“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用物理知识来说明其中物理。
30、 为什么我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看到镜中的物体? 31、如图,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射到天花板的A处,当水面上升时,A的光斑如何移动? 四、实验、探究题(共21分):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 。 (3)为了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在正式测量前,要多练习几次,目的是 。 (4)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C点所需时间t,则上述测量中, 的测量有误,原因是 。 33.(每空1分,计5分)如图A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l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仔细分析下面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反射角与________角是________ (“相等”或“不相等”).
34.(8分每空2分)表中是小明分别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数据。 表一
表二
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表二中第3分钟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是 ℃。 (2)由表一、表二数据可发现冰熔化和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都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3)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 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
五、计算题(共13分,解题过程要写出必要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不得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