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地区唯一的状元为何短命

 老钟w6dii5bxca 2019-07-06

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整。而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止,共诞生了592名状元,有籍贯记载的共357人。其中,明嘉靖年间的林大钦是潮汕地区在古代唯一的文状元,也是广东八个古代文状元之一

潮汕地区唯一的状元为何短命

明正德六年(1511年),林大钦生于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也就是现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字敬夫,号东莆。

潮汕地区唯一的状元为何短命

贫苦状元忧国忧民

林大钦生于书香门第,但天资聪慧,十岁时父亲林毅斋带他来到当时潮汕地区首府潮州,给他买了一本苏洵的《嘉佑集》。林大钦对此书爱不释手,日夜研读,后来又迷上了苏洵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并研究三苏笔法。又得族伯万卷藏书“资以自广,寻浸博通子史百家言”(明 薛侃《林大钦传》),深有造诣, 其后人对其文章评价“奔腾磅礴,酷肖三苏风格”。

潮汕地区唯一的状元为何短命

十八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林大钦跟着母亲过起贫苦的日子。但林大钦并没放弃考功名,他一边学习,一边在塾馆教书赚钱,准备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

明嘉靖十年(1531年),林大钦在潮州府参加考试时,就展露才华。后来到广东 政使司驻地参加乡试,当时的督学广东提学副使王世芳“得其文,奇之”,当机推荐给当时的巡按御史吴麟,称其:“是必大魁天下者”。果不其然,林大钦得了举人,排名全省第六。

应试期间,林大钦的文章已显示出其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和政治抱负。如《李纲十事》就很有“医国”的独到见解。(李纲是两宋之交主战派名臣。高宗即位,李纲拜相,力图恢复,联合河东、河西各路义军抗金,并上疏议十事:国是、巡幸、赦令、僭逆、伪命、战、守、本政、责成、修德。)

潮汕地区唯一的状元为何短命

他认为李纲“忠义勇略,允孚时望”,其“规划措置,真足以收拾夷虞”,其“十事之议,皆当时国事所特急”。林大钦认为,这十议都是救国抗金良策,直截了当地指出:“使此策能行于建炎之前,则固不至建炎之祸;使此策能行于建炎之后,则亦不至有南渡之耻。”为此,他确切地断定“宋未尝无可为之势,亦未尝无可为之臣,第无能为之君!”这就是说医国需要有“豪杰”,更要有“明君”。其文一针见血,确如《林大钦传》作者薛侃所言:“考据详核,词旨凛烈,读之觉奕奕有生气。”

嘉靖十一年(1532年),林大钦赴京参加礼部会试,获第12名贡士,再参加由明世宗亲自主持的殿试。当天参加殿试的有三百多人,林大钦“咄嗟数千言,风飙电烁,尽治安之猷,极文章之态”,于明嘉靖十一年三月戊辰即1532年4月24日,被明世宗钦点“御擢第一”,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参与编修《武案实录》。

据《林氏家谱》记载,林大钦考上状元时实际上只有20周岁又3个月,在那个“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时代,实属罕见。

五千言《廷试策》终获青睐

林大钦凭借韬韬5000言《廷试策》,获得明世宗朱厚熜的青睐,金榜题名。

该文持论剀切,论述明快而透辟;切中时弊,措施得力而实用;流畅奔放,文笔犀利而平实。历代知识分子均不约而同地以其比之贾谊、苏轼的策论:丁自申谓其“以合于苏长公制科之策,不辨其孰为长公者”;郭子直称之“气鬯词雄,翩翩乎苏长公风骨”;曾迈称其“出入两汉,驰骤长苏”;陈衍虞说得更透,称赞林大钦“诸策已高距千仞峰头,令人攀跻俱绝,所谓屈注天潢,倒连沧海者,于寸玑尺幅见之。杂置苏集,谁判渑淄。”

《廷试策》之所以这么出类拔萃,最重要的就是指出天下困乏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是流民问题。土地被皇族污吏、土豪劣绅霸占,百姓成了流民,加上田赋徭役严重,百姓流离失所,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冗官问题。大量无用的官吏超出日常工作所需,工作效率低,造成国家日常开销大,国家运营出现问题等。

潮汕地区唯一的状元为何短命

流民问题解决方案:政府应将土地重新均分给百姓,使其有安身立命的基础;同时还要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提高百姓收成;减轻赋税徭役,提高百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冗官问题解决方案:裁撤不作为不称职官员,严格官员考核制度,使得每个官员各司其职,专人专事,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些问题十分明显,但在那个年代,敢于直言不讳既是勇气,也是智慧,同时文章文辞优美、遣词造句犀利平实、逻辑清晰,深得统治者欢心。

忧国丧母状元郎憾逝

但现实并没有像林大钦文章里面描述的那样美好,在翰林院的两年多时间里,林大钦深感宦海险恶,加之宠臣严嵩等嫉忌排挤,嘉靖皇帝无心治理国家,林大钦的雄心壮志已凉去大半。

此外,促使林大钦辞官归里的,还有其更为根本的原因。科举时代,考官就是得中举子的老师,称有司,也称座主。考生则是门生,入仕之后,一般都必唯座主之言是听。都御史汪铉阅处林大钦考卷,并同张孚敬荐之于嘉靖,理所当然地就成为林大钦的座主,对林大钦的仕途必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历史现象竟是那么错综复杂。偏偏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张、汪两人却都是群僚侧目的权奸。这对刚刚涉足宦海的林大钦,不能不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加之林大钦母亲不适应京城气候,水土不服,一病不起。同乡好友翁万达任广西梧州知府,常与林大钦书札往还。林大钦曾在信中表达其对母卧病的忧虑:“老母卧病,侵寻已七八月,此情如何能言。今只待秋乞归山中,侍奉慈颜,以毕吾志尔。”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林大钦便辞官随母亲回家。回家潮州府后,朝廷虽然多次召唤,但林大钦皆“屡趣不起”,“屡促不就”。

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林大钦母亲亡。林万念俱灰,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数度咯血。此后更无心世事,彻底归隐山林。五年后的9月17日(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林大钦病逝,时年三十四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