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老田家的4个孙子孙女都相继考上了名牌大学,其中有三个是清华大学北大。 老大的儿子田婉洲考入北京大学,后又读了硕士; 老二的女儿田蕊考入清华大学一直读到博士; 随后,老三的儿子田舟琪考入福建工程学院,后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老四的儿子甘剑英(外孙)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是祖上保佑还是孩子智商高于常人?爷爷田富喜说出了答案:家教。 田富喜曾说:对孩子的教育从小就要抓,早教早好,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规矩、有责任,要勤奋、保持进取心,并要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教育出来的娃娃都不会差,而父母也要学会给孩子做榜样,这样的精神传承,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 良好的家教决定孩子的高度最近刷屏的武亦姝成为了网友们的女神,因为不仅是她的高考分数,而是整个人有才情,有气度。 相比她的高考分数,我更看重她两年前的表现。 《中国诗词大会》上她淡定从容,深沉微笑,她的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惊艳四座,让导师也惊叹不已。 网友们评价说,相貌不在于才华之下,她却双双夺胜于人间。 更难能可贵的是,诗词大会后,她谢绝了所有的采访,回到校园安心学习。 她的高度在于,明明可以拥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享受众人艳羡的目光,但她拒绝了,她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学业。 这其中就离不开武亦姝爸妈的培养,全家陪她一起看书,交流心得,玩词语接龙,更重要的是思想高度,让孩子的境界也不一样。 武亦姝妈妈说: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 好一春风化雨、自然无为,一下子道出了教育的高度。 作家孙生龙曾说:“这年头,不是有钱人的天下,也不是有权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比钱、拼权都是假的,拼智慧、拼情商、拼给孩子最好的传承,才是真的。” 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虽然政治上很成功,但是在教育孩子上很失败,对儿子的溺爱和毫无底线的放纵,最终导致儿子被捕入狱。 李玫瑾说,青少年一切问题的根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好的家教是让孩子站在山顶看问题,差的家教是让孩子站在山脚看问题。 好的家教,是一种信仰为什么田富喜家能连续出三个清华北大呢?因为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本科及硕士、博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银川女孩田蕊的母亲康女士在谈到孩子成功的秘诀时说道: 我们家这几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都离不开爷爷、爸爸妈妈及家庭的影响,好的家风与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能一直坚持下去,是这三人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主要原因…… 信仰是无形的力量,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标。 电视剧《中国母亲》(十几年前的)中,母亲一直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榜样,培养他们正确的三观。 即使面对走上歪路的老二,母亲一样不抛弃,不放弃,最后终于将他感化,考上了名牌大学。 剧中的母亲有4个孩子,4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同的问题,早恋、打架等,但是她不仅接纳孩子的缺点,更坚持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终于4个人都成为了博士。 好的家教是不仅教会孩子好的习惯,更是接纳孩子的缺点。 当好的家教成为家风时,那就是一种信仰,对孩子的影响深刻。 都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家族富了15代,那就是苏州贝家,建筑大师贝聿铭就是家族中的一员,他们的祖训是“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他们中有“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理泰、贝祖诒,还有诗人贝青乔、藏书家贝墉、贝信三、建筑师贝季眉、建筑大师贝聿铭、教育家贝季瑶、女画家贝聿昭、科学家贝聿渠、贝聿铣、经济学家贝世鸿等等。 当家教能够影响后代的子孙时,那就是一种信仰。 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很重要。 大家熟知的梁启超,一生都在践行爱国的理念,而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从戊戌变法,到思想启蒙,梁启超始终投身于爱国救亡的民族运动之中。 中科院院士,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曾说:“我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爱国’”。 正因为梁启超的身教,所以他的7个留学海外的子女,学成后无一例外地回国效力,甚至于牺牲在战场上。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家长总是拿着个手机叫孩子写作业,孩子会写才怪,你都做不到,凭什么叫孩子做到。 人啊,总是看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满眼都在挑别人的刺。 著名教育工作者张于义曾说:孩子的心灵犹如白纸一样纯洁,既容易受真善美的熏陶,也容易受假丑恶的污染。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书香门第总出优秀的孩子,因为家教会创造好的环境,环境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育儿之道,其实就像杨晨煜妈妈说的一样简单,你自律了,他就自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