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分享一下投资企业和仓位管理的文章。之前多是研究具体企业的文章,这次我把投资企业与仓位管理结合在一起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投资企业的分类 买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几种情况。 1,跌到合理价位的稳定的能够抗通胀的消费型企业,这种下跌到合理价位水平往往是因为大盘不好,也就是整个金融市场低迷造成的。比如去年跌到500元的贵州茅台。通常此类企业到建仓机会的时候,很多生意模式一般的企业已经先行跌到非常便宜甚至极度便宜的水平。而这类优秀的生意模式到了合理甚至合理以下水平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金融市场熊市的中后期。 2,跌到历史估值下限区间的带有周期性的成长型企业,带有周期性的企业往往会受到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的影响,波动会比较大。但是如果自身带有成长性,那么每一次受到周期性影响而向下大跌的时候,而这个大跌又到了历史估值的相对下限区间,往往是买入的时机。虽然是周期成长型企业,但是有的周期性大于成长,因为扩张空间小,成长性有限,周期来了波动很大,比如2014年到2016年的永利澳门,经济下滑加上政策反腐双重打击,随后的永利皇宫的开业和经济复苏给了这家企业很大的成长型复苏。另外就是那种成长性远大于周期性的,就是成长空间大,周期性波动快,影响时间短。比如牧原股份,前几年生猪养殖的市场份额1%,出栏量每年保持50%以上高速增长,这样周期性波动就小很多。当然这个也要看原先企业的业绩基数,增量大基数小,则更多成长性,增量小基数大,则更多的周期性。 3,跌到行业历史低估区间的遭遇暂时困难的行业龙头,在整个行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时候,行业龙头企业遭遇暂时困难。比如如今营收停滞的周黑鸭,还有如今增速放缓,业绩停滞的顺丰控股。这类企业必须具备,企业品牌好,行业公认第一名,整个行业当中毛利率最高,赚钱能力超过同行其他企业。由于整个行业空间还很大,暂时的困难也许就是企业的巨大机会。但是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就是困境时间过长导致投资回报不佳。 二,仓位管理的原则 仓位管理有效分散规避风险。看以下几点。 1,企业杠杆比例和成长空间。最佳的情况是能够在公司无负债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实际情况中,往往增长迅速的估值比较低的是负债比较高的企业。比如这三年的房地产行业。此类企业净负债水平如果在100%,那么必须三年内要有三倍增长空间来弥补,如果三年内预估只有一倍空间,那么净负债率不能超过50%,对于地产行业算上表外负债,不能超过150%和80%。 2,总仓位的杠杆水平决定留存现金和持仓比例。比如持有a企业净负债率50%,b企业净负债率30%,a企业持仓比例是30%,b企业持仓比例是40%,那么a企业30%乘以1.5,b企业40%乘以1.3,那么两者相加就是97%。不超过100%,也就是虽然手上还有30%现金,但是实际持仓当中因为企业本身运用杠杆之后,实际70%的仓位达到了97%的效果。原则就是乘以企业的杠杆水平之后,实际数值不要超过100%。通俗点来讲就是持仓中的企业杠杆比例越高,持有比例要越小,留存现金越多。 三,总仓位潜力与卖出的原则 上文中三类企业买入,仓位管理中符合上文两种原则。那么实时跟踪计算手上企业的增长潜力。 第一类企业由于是消费企业,不出现极度高估一般不卖出,抗通胀稳定增长,可以长期获益,但是如果企业基本面出现重大挫折,就要按照第三类企业去评估了,这里面难度比较大,看个人对企业和行业的理解力。如果估值极度高估了,比如pe出现40倍往上,只有国债收益率的一半的水平的时候。那么将本金卖出,留下利润在里面。这样不影响长期持有的心态,未来应对大幅下跌也游刃有余。而且很多时候高估之下,企业仍然保持高增长,可能会更贵,那么也能享受到这部分收益。 第二类企业由于带有周期性,在企业增长增速快速加速,业绩基数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酌情减仓,中位数pe相对来讲要更低一些。未来一两年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比如有超过50%业绩增长空间,那么适当小幅度减仓。但是按照我的经验,一般带有周期性的企业,产能大幅扩张,都会附带有产品周期性涨价,或者行业周期性繁荣。这里面周期难以判断。如果企业继续往前冲,提高杠杆比例,继续加速扩张,那么要严格执行仓位管理第二点原则,那也得减仓。投资周期性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增长潜力巨大,带有很强的成长性,如果纯粹周期性波动,企业本质没变化,那么不投资,失败概率很大。 第三类企业是行业龙头的困境反转,难度比较大,有时候第一类企业会变成这第三类,原则上就是有不确定性可以买,但是总仓位不超过10%,不去赌博,即使不会亏钱,但是时间成本也非常宝贵,一年就反转还是三年反转,那么收益率完全不一样。这类企业困境反转之后,估值到了合理水平,对业绩进行再次评估,如果未来继续有扩张的潜力那么不用卖出,按照第一类企业处理。 四,黑天鹅事件处理 这个比较清晰明确,就是消费型企业,酌情分析状况,有时候可以适当加仓,比如塑化剂事件对白酒。如果是竞争性的高杠杆企业,第一时间清仓,丝毫不犹豫,不要用还有不少利润就硬抗。 投资需谨慎,方法需科学,风险需控制,收益要抓住。 最终达到效果就是收益最大,风险控制最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