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最奇葩的战争,没有之一!几十万人的大混战,结果却只死了一个人!

 江山携手 2019-07-06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后世成为正德帝或明武宗。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这场奇葩的战争发生在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话说这位明朝最贪玩的皇帝已经成为了后来文人墨客的饭后谈资,虽然朱厚照同志平时喜欢玩玩闹闹,私生活也要求比较奇葩,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朱厚照同志确实是个天才,他和现在很多从小贪玩不爱学习但是智商极高的孩子一样,往往上课不听讲,课后看例题就能考100分,当然朱厚照同学的天才并不表现在学习能力上,更多的还是遗传因素比较多。
朱厚照比较喜欢玩,不仅喜欢给大臣们起外号,而且还喜欢给自己封官,每次都把自己的官封的最大,有一次朱厚照写了道诏书给地方官,随便编了个官名,结果地方官还以为朝廷的官制有变化,赶紧去查阅,查来查去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以为是有人恶作剧,过几天朱厚照派人来问地方官:那啥啥事好几天了,怎么还不赶紧办啊,地方官到此时才知道原来这个官职的主人就是朱厚照,当然朱厚照同志的奇闻轶事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想要看得可以翻翻明史,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其实朱厚照同志不仅仅会玩,而且还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当时北边蒙古边境一直不太安宁,蒙古部落有一个叫小王子的首领十分霸气,隔三差五的就派兵骚扰大明的边境,大明追不上也打不跑,十分让人头疼,有一年小王子又率兵过来进犯,消息传到京城,满朝文武都十分的恐慌,纷纷不知所措,朱厚照却显得异常兴奋,心想一直想玩打仗的游戏,今天终于有了机会,于是第二天就当朝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打败小王子,此消息一出,满朝文武更慌了,这位哥们平时在京城玩玩也就算了,可是这次要去打小王子,说不定把自己的命都给丢了,结果满朝文武大臣天天反对,哭着不让朱厚照离开京城,但是朱厚照却丝毫不为所动,但是这些老家伙又不好惹,怎么办呢?朱厚照表面答应了大臣们的请求,说这次我听你们的不去玩了,结果大臣们刚刚松一口气的时候,朱厚照就微服逃跑了,这一跑一直跑到了边关,看着关外的土地,朱厚照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做出一点惊天动地的大事。
很不凑巧的是朱厚照刚到边关,蒙古的小王子就派兵过来了,真淡定大家都为朱厚照同志的安危担心的时候,朱厚照心中已经形成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战略计划,他在来边关之前已经命令各地的将军对战局进行了调动部署,但是这些边关的守将并不知道,看着外边气势汹汹的小王子,再看看里边这个翘着二郎腿喝茶的大爷,边关守将死的心都有了,不久小王子就发起了全面进攻,他并不知道此时大明王朝最高的统治者已经被自己包围了,但是这边的很多守将是拼了命的打阻击,生怕皇帝被小王子俘虏了,结果小王子打了几天都没打下来,气的团团转。
他不知道为什么以前进攻的时候为什么这些草包一听自己的威名立马开关投降,今天却一反常态,不久朱厚照调的大兵纷纷从各地赶来,此时明军总兵力已经达到了近10万人,而小王子这边马上陷入了劣势,思考再三,小王子决定放弃这次进攻,而朱厚照也因此大获全胜,本来按理来说这应该是一场不小的胜利,但是史书却记载双方交战仅仅死了一个人,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大家试想就是几十万人去赶集,估计还要踩死一两个,两军交战打了半天,竟然才死了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皇帝杀的,这真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战争奇迹。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分歧,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武宗只不过只是喜欢玩乐,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