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养出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 一个人炫富的方式有千万种,但一个家庭最高级的炫富,就是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天使魔鬼都在人间 记得高考当天登上头条那个“跪地谢母”的男孩吗? 男孩叫王恒杰,6月8日,安徽合肥十中考点外,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只见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男孩步伐轻松,笑容洋溢,冲到人群中的妈妈面前。 突然双膝跪地,大声说道: “妈,我有话和你讲!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在场的人纷纷被男孩的下跪举动震撼到,再听到他的话语后,更是百感交集。 而王恒杰的妈妈更是直接哭了出来,双手抱住儿子的头,两人相拥。 这一幕,真是又温馨又感人。 世界之大,千变万化。一面幸福温情喜剧,一面骇人听闻悲剧。 之前,看到这样一则电视新闻: 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一幕惨剧,赴日留学5年的25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生命垂危。 究其原因,这5年汪某赴日留学的经费全由母亲一人承担,花费超过150万。 他母亲省吃俭用,将唯一的房产变卖,寄住在娘家,最后四处举债,仍无法继续支付他高昂学费。 母亲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当不能满足儿子的要求时,却换来儿子的仇恨。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声音: 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也是本能。 甚至绝大部分的中国父母,穷其一生都在为孩子而活。为了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用好,他们不惜承担了所有的压力,包揽了所有的事情。 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自己当成“心头肉”的孩子,长大后却成为榨干自己、嫌弃自己、甚至仇视自己的白眼狼,这让操劳了一生父母真是感到彻骨的冰凉。 对陌生人感激涕零,对亲人不知感恩 泰国有一部公益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完美再现了如今孩子的心理。 陌生人一个小举动就能让孩子感激涕零,而家长的全心付出,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抱怨和冷眼相待! 故事的开头,一个小女孩站在一个美食摊位面前咽着口水,看了一会儿神色黯然准备离开。 这时摊位老板叫住了女孩问道:“想吃点什么?。” 女孩惊讶道:“可是我身无分文。” 老板回答:“坐下吧,我做给你吃。” 看到这里,我们肯定和女孩一样以为这个摊位老板是出于善心可怜女孩,于是和她发出来同样的疑问:您为什么这么善良? 却没想到老板边做饭边说道:“我并不善良,这只不过是一盘米饭罢了。有一个人比我善良的多。” 镜头切换到一个正在做饭的女人身上,她每天清早起来变着花样坐着精美的饭菜,家里处处都是她忙碌的身影,洗衣、擦地、做饭、叫孩子起床。 老板说道:“虽然她很唠叨,还爱挑剔,我们总爱和她唱反调。” 原来这个女人是女孩的妈妈,女孩因为和朋友出去玩,很晚才回家,并挂掉了妈妈焦急的电话,于是女孩回家后,两人大吵了一架,女孩向妈妈大吼:“妈妈,你要给我一些私人空间!” 于是开始收拾行李离家出走,在街上四处游荡,才出现开头饿着肚子没钱吃饭一幕。 女儿突然失踪,妈妈情绪崩溃,开始拿着女儿的照片在大街上四处寻找,所有人都没看到,最后妈妈来到这个摊位老板面前,举起女儿的照片问:“请问你见过我女儿吗?” 摊主摇摇头。 妈妈头发凌乱哭着说:“如果你见到她,她身上没有钱,请你给她做点好吃的。” 妈妈递给摊主一些钱,并交待了孩子喜欢吃的口味。 摊主最后做出来的炒饭果然是女孩最喜欢吃的那一种,和妈妈做的口味相同,女孩惊讶道:“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这种?”。 店主对女孩说:“那个人正在绝望的等你回家。” 女孩边吃边哭,这时她才终于惊醒,明白了妈妈的苦心。 她的唠叨、焦急、催促都是因为她的关心,她关心你的一餐一饭,知道你的所有喜好,顺着你要经过的路,挨个掏钱,叮嘱摊主你喜欢吃的东西,你还在和她赌气,她却只怕你饿肚子。 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菜,都会让我们心存感恩,觉得这个人真善良,而妈妈每天为你的生活操劳,我们却觉得她唠叨又烦人。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中国很多父母都是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付出的太多,孩子却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懂得感恩 当家长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自己给出了原因: 就是因为对孩子太好,事事以他们为中心,让孩子觉得自己才是这个家里的头号人物,最终养出这样不知道感恩的孩子。 孩子言传身教都源于自己的父母和家庭,所以当孩子不懂感恩时,绝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最应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 是父母太无私了,无私地付出 ,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想要的一切,从而让孩子误以为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就应该这样,无需回报,不必念念于心。 在我国几乎每个家庭都认为,家庭教育里,孩子的“感受”永远排在第一位,把“一切为了孩子”当做绝对的教育理念。 北京四中校长说过: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这种错误和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已经残害了中国大多数溺爱孩子的家庭。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习感恩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以身作则示范感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一言一行,他都会模仿,你做得好的坏的,他都照单全收,因此必须从你开始,做到感恩。
当你无时不刻给孩子传递感恩信息的时候,就打造出了一个感恩的家庭氛围,他自然会慢慢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不会认为什么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了,有些好处甚至是需要付出代价和回报的。 ✍跟孩子讲条件,不要凡事都无私付出 我们在看韩剧的时候,总会被韩国人的讲礼貌,无时不刻在鞠躬表示惊叹,其实他们在小时候就接受这样的感恩教育。 吃饭的时候,一般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坐好,孩子要给父母盛饭;而吃完饭,孩子会给爷爷奶奶敬茶,韩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参与一定的劳动,是让他们体会辛苦,对父母辛苦做饭,长辈努力劳作的感恩。 但在我们中国,父母做好饭,等着父母盛饭的孩子大有人在,现在可以转化一种方式了,吃完饭,让孩子参与洗碗收拾,让他知道,享受了妈妈辛苦做出来的美食,就要以洗碗做家务作为回报!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寻求回报,但唯有这种“有负担”的爱,才会让孩子认为,我们的爱并不是唾手可得。 ✍利用节日或仪式表达感恩 中国有很多节日,在节日或特殊的日子,让孩子做一点事情,表达对其他人的谢意,是一个特别不错的方式,让孩子在“仪式感”中体会感恩。 ✍延迟满足或者不予满足 有一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延迟满足或者不予满足可以让孩子明白东西的来之不易,这样才会珍惜。 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实出了问题,多半是根也有问题,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往往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付出了太多,习惯包办孩子的大小琐事,却忘了孩子有学习爱与给予的权利。 你的爱太过浓密,却错过了让孩子学习感恩的机会。付出越多的父母,越容易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往往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