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比徐志摩妥妥的更“渣”啊。

 行云流水vmmxd6 2019-07-07

徐悲鸿死于1953年,很幸运,他没有看到的第一个夫人蒋碧薇的自传《我与悲鸿》,回忆跟他一起共度的28年岁月,不然得气晕过去。

蒋碧薇真是下手毫不心软,书里口口声声对他的称呼都是“徐先生”,带着旧人的一种客气疏远,还有不屑,当然还表现自己的风度。

但在表面的“客气”背后,那个点踩得真特么的“狠”。

连张幼仪日后回忆徐志摩,都没有下这种“狠手”,从蒋碧薇的自传看,徐悲鸿真得太渣了。

在蒋碧薇笔下,徐悲鸿除了热爱绘画和有绘画天赋,其他简直一无是处。

这种程度跟二人转里秦香莲骂陈世美有一拼了,改下词儿就是:

骂一句,徐悲鸿,你是什么人啊?

我说你是个子,你不孝双亲,

我说你是个父,你父不爱子,

我说你是个夫,你朝三暮四,好狠的心!

我说你是个艺术家,谁晓得你好那虚名!

.....

狗头上带纱帽,徐悲鸿,你装的哪份人啊你?

所以,世上最奇异的关系真是男女关系。

好的时候恨不得,把我掏心剖腹全给你,全给你,我一点儿也不留,给了所有,还问对方说够不够?

一旦翻脸撕逼,当年怎么看上了你这种人?瞎了我的狗眼啊。

蒋碧薇幼年就跟人定了亲的,后来徐悲鸿到她家里做客,她父母都很欣赏他,而情窦初开的蒋碧薇也陶醉于徐悲鸿的翩翩风度和才华,暗自难过,为自己已经许配他人。

当时徐悲鸿要到法国留学,于是托朋友私下问蒋碧薇,要不要跟着他一起走。

18岁的蒋碧薇于是跟着他私奔跑了,对自己父母完全没有交代,留下书信一封,吞吞吐吐,似乎跑了,又似乎死了。

蒋家在当地也是书香门第,大户人家,父母急得要死,为了挽回面子,只能假装女儿已死,退了亲事。

仅仅从这一事情的开端就可以看出徐悲鸿的性格,此事蒋碧薇自己固然有责任,但是徐悲鸿的处理也有问题,得到了别人的赏识,爱上别人的女儿,怎么不自己出面跟别人讲清楚,就私自带着她跑了?退一步说,假如怕当时遭到阻扰,走不成,也应该到法国后就立刻主动联系女方家里,表示歉意,交代情况吧。

夫妻二人在法国呆了8年,当时徐悲鸿没有成名,生活拮据,此时徐悲鸿虽然不懂理财,爱花钱买画集什么,不管家事,什么琐屑的事都让蒋碧薇去做,醉心艺术,不体贴伴侣,非常自我。

这些毛病吧,虽然跟他一起生活的人会很痛苦,但是以大众眼光来看,这还是属于“才子”的“正常性格”。

徐悲鸿也以蒋碧薇为原型,给她画了很多画。

8年后回国,蒋碧薇写到了她跟徐悲鸿一起回徐家,发现徐悲鸿对自己家人非常冷漠。

徐悲鸿的父亲寄居庙里,不回家,没多久就死了,母亲为了培养徐悲鸿,含辛茹苦,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然鹅,法国8年,徐都没有寄一封信回家。

儿子回家,老太太欢喜的跟什么似的,似乎她一生的欢喜,就在这几个小时了。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忽然有强盗来了,开枪,大家都吓坏了,等蒋碧薇反应过来,发现身边徐悲鸿不见了,他母亲和蒋碧薇急得要死,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到处去找徐悲鸿,结果是,他一听到声响,第一时间就自己飞快跑了,根本不管老母妻儿,躲到屋后谷仓里去了。。。。

徐悲鸿给他两个孩子写信中常见爱意,也给孩子画过很多幅画像,然鹅,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件事,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一般人也不能理解的事:

他带着孩子出门,坐火车,他给自己买了二等票,给两个孩子和佣人买三等票,被蒋碧薇质问,还信誓旦旦的说,三等票座位可以节约点钱,反正都会到的。

蒋碧薇书中写,我觉得真可笑,那你怎么不把你自己也换成三等座位的票,还节约钱呢?

1930年是蒋碧薇很难过的一年,她的四弟和姑妈都在那一年去世了,她奔丧回去,结果收到徐悲鸿的信,你赶紧回来,不然我要爱上别人了。

蒋碧薇还以为,徐悲鸿是借故催她回家,结果他跟她坦白,他爱上了他的学生孙多慈,并一边表示自己不打算离婚,会改,一边继续跟孙多慈来往。

蒋碧薇并不是那种好欺负的“贤妻良母”,挺硬派的,假如她是那种宠着老公的类型,把老公当儿子养的传统女性类型,徐悲鸿跟她未必会走到最后的一步,但蒋碧薇不是。

她对这事儿是非要管的,于是把他画的跟孙多慈一起的画像什么的藏起来,又要管他的行踪(包括后来好想孙多慈想得到徐悲鸿资助开画展和留学,蒋碧薇也不允许),于是徐悲鸿不耐烦了,赌气离家出走,急得蒋碧薇要死。

第二天徐来一封信,大意是:

夫妻是以爱结合的,现在不爱了,就应该分开。你反正在法国呆过,也有自立能力,我出钱,两孩子归你抚养。

蒋碧薇不愿意放弃,带着自己母亲去找徐悲鸿,结果老人家看不下去了,问徐悲鸿说怎么办?徐悲鸿说,我怎么知道怎么办,先回去再说吧。

为了不让他继续跟孙多慈交往,蒋碧薇跟徐悲鸿再次旅法,但此时早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这次旅法,在蒋碧薇本身的设想里,是想修复夫妻感情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大大的互相又伤了感情。

有一日朋友家聚餐,徐悲鸿没到,蒋碧薇到处找,找不到,急得要死,房门又锁了,蒋碧薇到隔壁邻居那借宿了一晚,那邻居就是张爱玲的母亲。

蒋碧薇不知道徐悲鸿就在家里,故意在家里不开门,又担心他是出了什么事,一宿惊慌,结果是徐悲鸿是之前去找那个朋友,他们刚好出门买菜了,徐悲鸿便以为他们故意整他的,于是自己也反锁了房门,报复蒋碧薇。

蒋碧薇一怒之下,收了行李就冲走了,也不跟徐悲鸿打招呼,后又害得徐悲鸿四处找她好几天,担心她的处境。

两个人都很倔,都不是让步的人,彼时蒋碧薇对徐悲鸿其实已经非常失望和反感了,他做的任何行为,她都反感,没法再重建信任了,理智上想一家人工工整整,但是情感上已经很失望了。

当然这也许跟另一个男人张道藩的出现多少有关系,而徐悲鸿也很敏锐的感受了蒋碧薇的这种变化,攻击力也变得格外强。

这次旅法回来,两个人都很累,然后蒋碧薇发现,徐悲鸿还在继续跟孙多慈联系,甚至在外面写生时,被学生拍到了跟孙多慈接吻的照片。只要蒋碧薇回娘家或者出门,徐就跟孙多慈在一起。

两人于1934年分居。

有一次有人匿名写信给蒋碧薇,说她一走开,孙多慈就跟徐悲鸿在一起,而孙多慈那边也收到了匿名信,孙多慈大怒,跟徐悲鸿说分开,于是,徐悲鸿就跑去找蒋碧薇大发脾气,蒋碧薇针锋相对,是我写的?那我也收到了呢!

两情已逝,徐悲鸿去了广西。

临去前,跟蒋碧薇有次谈话:

蒋碧薇的意思是,假如你跟孙多慈彻底断绝关系,你还是可以回来的,但是假如是对方不要你了,你再回来,门都没有,我不是给人家当垫脚石的。

徐悲鸿说:能娶你这样的太太,我应该满足,但是,你也太过于挑剔了,我无法应对。

还有个小八卦,蒋碧薇在饭桌上谈夫妻关系,略带讥讽的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徐悲鸿勃然大怒,我不是鸡,也不是狗,我也不要谁来随我。

1937年,徐悲鸿有一天怒气冲冲的回来说,蒋碧薇没有对自己履行妻子的责任。(按时间线推测,蒋碧薇此时应该是跟张道藩同居了,1937年初的,故而才有了徐悲鸿的此举,虽然我有人,但是我不能容许你有人啊)。

蒋碧薇嘲讽道,如果你说的是那件事的话,你不是还有自备模特儿吗?

徐悲鸿指着她大骂“混蛋”。

张道藩与蒋碧薇同居相爱激起了徐悲鸿的危机感。

1937年,他让蒋碧薇带着孩子去重庆,有心想复合,蒋碧薇为了孩子着想,也因为张道藩另有夫人,也曾试着接纳徐悲鸿。


然鹅,两个人的感情已经伤痕累累,再也回不去了,也互相没什么可说的了,相顾无言,十分勉强。

蒋碧薇心里一旦有了其他男人,就真的放下了徐悲鸿了,根本不再爱他了。

徐悲鸿即使哭,也只是勾起了她的怜悯,而不是爱意。

所以,徐悲鸿搬回家没多久,又怒气冲冲的冲走了,说是,人心已变,不能再住下去了!

1938年,孙多慈的父亲明显表态,不会让孙多慈嫁给徐悲鸿的。

两边栽跟头,情绪极度低落,气急败坏的徐悲鸿于是给朋友写信,说他要跟蒋碧薇绝交。

这封信写的很搞笑,说,这信你看完了,就等于我已经离婚了。我以后会把我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给蒋碧薇,两孩子归她养,费用我付,但是要节俭。

那个朋友就很无语,回信说,我又不是法律,什么叫我看过了,你就算离婚了啊?你的收入三分之一是多少呢,你要是没收入,她岂不是一分钱都拿不到?抚养孩子又到底给多少钱吗?什么叫节俭为原则呢?要离婚,这一切都要好好算的啊。

徐悲鸿估计被反驳的气死了,干脆不回信了,没两天干脆登报:

我已经与蒋碧薇脱离关系,以后她任何事都与我没有关系了。

蒋碧薇愤怒了,我18岁跟你私奔,颠沛流离,生儿育女,你现在就这么来一个声明,我不是你太太了?想全部撇清不管了?在书中写,这件事他做绝了,我以后就是睡在棺材板上,我都不会忘记。

最后孙多慈全家离开广西,徐悲鸿跟孙多慈结婚的希望破灭,然后他又开始回头找蒋碧薇了。

1939年,徐悲鸿的朋友给蒋碧薇看一封信,那封信是孙多慈写给徐悲鸿的,说,是我父母反对,我才没有跟你再在一起,徐悲鸿在下面批注了,不管是她真心还是假意,反正我已经拒绝了。

蒋碧薇疑惑,为啥给我看这封信?

朋友说,呃,显然是徐先生想让你看到啊。

蒋碧薇正色道,假如他对孙小姐有真感情,那么,就不该将这一封信给任何人看,他以为我会因此跟他复合?不,我只会更加看轻他。

徐悲鸿还给蒋碧薇妈妈写信惹,很有意思,说蒋碧薇脾气太大,跟她这么多一起生活,很辛苦的,不过还是怀念她,还有,他愿意把孙多慈送给他的红豆,镶在项链里,转赠给蒋碧薇,跟她复合。

1941年,徐悲鸿再来信,很低声下气求复合,在信中邀请蒋碧薇再一起出国,大概他们第一次甜蜜时光和第二次的情感修复都在国外,被蒋碧薇拒绝了。

46岁,没有女人的徐悲鸿陷入了焦灼中,说假如蒋碧薇还不跟他复合,他就要去离开重庆找个唱桂剧的女演员结婚,朋友劝他说你这是何苦?徐悲鸿说,我现在画画的再好,也没有女人对我表示倾慕了呀。

蒋碧薇说,这种艺术态度就是有问题的,画家本来就跟明星演员不一样,不是让女人示爱的。

桂剧女演员没看上徐悲鸿,拒绝了他,徐悲鸿又陷入焦灼中。

这时候蒋碧薇的父亲去世了。

临死的时候,徐悲鸿去看他,结果发现蒋碧薇墙壁上还挂着他画的话,蒋碧薇父亲又感慨生活太艰难了。

徐悲鸿当时就要蒋碧薇把画取下来还给他,他要拿走。

大概徐悲鸿的意思是,第一,你感慨生活艰难是说我给你们的钱给少了?第二是,不是不答应跟我复合吗?还挂着我的画算什么回事?还想充门面?

走了后,蒋碧薇父亲说,哎呀,画都取走了啊,我刚刚就不该跟他说生活艰难的。24小时候,蒋碧薇父亲死了,悲痛万分。

徐悲鸿来吊丧,一直不停的跟蒋碧薇提复合的事。。。。

1943年,徐悲鸿跟廖静文相恋,提出要正式跟蒋碧薇离婚。

蒋碧薇提出了离婚条件,赡养费之类的,徐悲鸿本身答应了的,但是复又后悔,说自己没钱,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

朋友们都劝他,说,你现在也知道你画一幅画的价格,多画几张不好吗?

徐悲鸿找朋友倾诉是让大家数落蒋碧薇不对,没想到劝解的人都站在女方说话,徐悲鸿于是又大怒,回家又登了一次报纸,再次发同样的声明:

我跟蒋碧薇已经无关系了,以后她的事自己负责。

蒋碧薇气的发晕,小女儿给爸爸写信,你找一个女人就要登一次报,你以后找十个呢,难道还要登十次报吗?

1945年,两人拖了28年的感情终于结束了,徐悲鸿同意了一切的费用啥的,在离婚时,徐悲鸿的朋友,应该还是徐悲鸿的意思,再问,蒋碧薇,能不能不要离婚?

蒋碧薇淡淡的拒绝了,由此两个人不再相干。

徐悲鸿的这种性格表现吧,至少对于我国男人来说,那是非常熟悉的性格表现,属于最差的性格表现的集合体。

幼稚。

反复。

报复心强,容易羞恼成怒。

不肯承担责任。

不真正爱任何人。

....

这种种表象下体现的是“一个人极度自私和冷漠,极度的没有同理心,以自我为中心”。

为什么说蒋碧薇是个厉害的女人呢?

看看这本书的结尾怎么结的?

她说:

“在徐先生的画室里,他经常挂着一副对联,那是他集前人句亲笔写的八个大字: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横联是他的斋名:应毋庸议。”

蒋碧薇很简单的结束了全书,但言外之意是很有韵味的:


玩艺术当然可以“一意孤行”,做人能行吗?


呵呵?


还是毋庸置疑的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