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铜官窑,被称为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与浙江越窑和河北邢窑齐名。长沙窑从始至终都是名副其实的大买卖,被世人称赞,后人却一直参不透其生意兴隆的奥秘。直到长沙博物馆的一件器物被展示出来,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件器物究竟透露出长沙窑怎样的秘密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沙铜官窑兴于唐代,在唐末时最为兴盛,所制造的瓷器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远销西域,同时也使得外国人对中国有了“陶瓷故乡”的称赞。 不过事情似乎并没有结束,湖南长沙博物馆中的一件器物打破了专家们的尴尬。长沙博物馆中展出的这件器物,是一件青釉褐彩题记壶。该壶壶身处是古代典型的青釉褐彩风格,并没有太多出奇的地方,壶口处为细颈盘口,主要是为了防止倾倒时洒出液体,同样也无太多出彩之处。 古代铜钱和银两之间是可以换算的,一两银子等于一贯钱,一贯钱等于一千文钱。如果按照古今大米价格的换算,一两银子的价格大约在100元左右。因此大致可以推断,古代的一文钱相当于现代的一毛钱,也就是说,价值伍文钱的青釉褐彩题记壶,在现代的价格为五毛钱! 读者们可以自己想一下,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五毛钱究竟能做什么呢?恐怕连买一瓶矿泉水都不够吧!可是在唐代,五毛钱却能换来一个由长沙窑生产的名牌生活器物,究竟超值不超值呢? 除此之外,长沙铜官窑还有一个生意理念,这便是“童叟无欺,言无二价”。意思就是说,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子购买铜官窑瓷器,绝对保证质优价廉,并且谢绝任何人讲价,绝不多卖一文钱,也绝对不少卖一文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