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代建筑尺寸演变 1、历代建筑尺寸演变态势很大,远古尺寸是由手、足为尺,另一种尺为物尺。后演变成定尺。此后,产生尺的两种体系,一是(乐尺与常用尺)两种。汉代以前乐尺与常用尺为一种尺。晋代(乐尺)定下来了。明清出现了鲁班尺、门尺…裁衣尺、(讨尺)量地尺。 2、汉代23(尺)清代(32)尺。南方(27)尺。 3、历代常用尺演变(营造尺)古建筑定尺。日本(关野贞)统一(营造尺)谈何容易。中国古建筑尺寸的原始由来,中国古代物尺(黍…署)十黍为一寸。黍“糜子” 古汉族最早耕作的植物之一。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子煮熟做年糕。 4、唐以来历代营造工程中所用的尺子。也称“部尺”。一营造尺合0.32米。《金史·食货志二》:“量田以营造尺。五尺为步;阔一步,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续文献通考·乐考八》:“ 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鲁班传至于唐 , 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 鲁迅 《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用密达尺来量,是不对的,但也不能用什么汉朝的虑傂尺或清朝的营造尺,因为他又已经是现今的人。” 二、古代长度单位 1、古代的长度单位,都以黍为准。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 《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十分为一寸。《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 2、咫:八寸。成语:“咫尺天涯”,即“比喻距离虽近,像远在天边一样”。 3、匹:四丈。绢以四丈为一匹。《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即“二丈”。 4、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 5、舍:三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上写道: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避君三舍”。“三舍”即“九十里”。 6、营造尺库平制是在吸收各朝代度量衡制度的基础上,于清朝康熙时期完善形成的。即以100 粒黍子纵向排列的长度定为营造尺,为度的标准。 三、鲁班尺 1、鲁班尺(鲁班营造尺、鲁班尺长约42.9CM)后经风水界加入八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呼之为“门公尺”。又称“角尺”。 2、鲁班尺也称班尺、门尺、门光尺、八字尺。鲁班尺属于中国传统的建筑用尺,用于控制家具、宅居的尺寸。通过鲁班尺的控制的结果,正好避开了次生波的共振频段。装修家居、选购家具时,用鲁班尺量一下,尽量选择尺寸吉利的。其实,这“鲁班尺”不是“尺”,而是一种对照表。 1鲁班尺=1.368市尺=45.6厘米; 通常情况下,长度单位是有“进位制”的;例如:1市尺=10寸,1寸=10分,即这是10进位制。而“鲁班尺”却无“进位制”,只有文字标注吉凶。第一排八个字“1财、2病、3离、4义、5官、6劫、7害、8本”。 二、鲁班尺使用方法: 1、吉凶判断:曲尺,长度10市寸,即1市尺;每寸用颜色标注,分别是:一白、二黑、三绿、四碧、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以寸为准,一寸、六寸、八寸为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门的尺寸要落在一寸,六寸,八寸位置上,这样才是好门。 2、鲁班尺量与曲尺搭配使用:市场上卖的鲁班尺标有红色和黑色,把所需长度落在鲁班尺“红色”上,则为吉。然后用曲尺量,若所需长度搭在曲尺“白色(一白、六白、八白)”上,则为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