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屈原看到了儒家的巨大矛盾!非死不可?

 爬虫爱书 2019-07-07
屈原看到了儒家的巨大矛盾!非死不可?

古代文学课上,讨论完“屈原是谁”、“屈原否定论”后,李青老师在“屈原自杀”四字后重重地画下一个问号。在老师停笔回望之际,同学们纷纷低头翻书。

“这确实是一个千古萦绕至今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生中其他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她环顾四周说道。

稍安静一会,一同学站起说:“他是楚国贵族,楚被秦灭,他怕沦为亡国奴,浪漫诗人的他,与其受尽屈辱不如就此殉国,保住名节。”

“他怕?一个人连自杀的勇气都有了,还怕屈辱吗?他与奸佞斗争,被流放汉北,受的屈辱还少吗?”李老师右手画出优雅的弧度,流眸一转反问道,“殉国表明他爱国,那为什么他不活下去呢!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君死国灭,天下一统大势所趋,他也不可能复国。他匡世济民的理想之花失去现实之土壤,他到了穷途末路!”又一同学霍然站起,铿锵答道,抬眼望着老师。

“理想破灭了就要自杀吗?生命诚可贵呀!他可以随波逐流,可以避世归隐,可以教书立传,可以享尽天伦呀!”李老师瞪着眼睛反驳道。

“他以他的死来警醒后世,以身体的毁灭达到精神的永生。他的死让后世子民痛惜不已,他得以名垂青史,流芳后世!《离骚》也更有悲剧意味。”第三名同学语速更快,全班怔怔地望着他,又望着李老师。

“拜托!”李老师拖着长长余音,“那时自杀没有公用的,完全是个人行为!那时不是信息时代,人死不会有多少人知道的,况且他也没留下遗书呀!”

同学们面面相觑,有的挠起头来,良久,出奇的静。

“我以理科的思维来解释吧!屈原自杀是宏观的,你们非把它弄成微观,问那么多为什么,其实自杀是很简单的事!”语破惊天,气势咄人,这位男生让同学们如闻春雷般振奋,个个直起腰来,目光齐刷刷地射向老师。窃语四起。

大约静了一秒!李老师嘴角轻扬,环视一周又盯着他,细眉向上一挑,字字如粒般蹦出:“你的言下之意,活着不去追问活着的意义,我们就这样地活着喽!”

全场哑然。

李青老师情致激昂地说:“屈原为什么自杀?屈原从不认为自己是诗人,也不认为自己是政治家。他觉得自己是救世主呀!”

“他一开始就说自己是高阳之苗裔,出生在良辰吉日,容貌气度非凡,被赐嘉名。他又不断修身养德,他要辅佐君王,他要救赎苍生,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责任!”老师声音激越。

“谏忠言、辟谄媚、斗佞臣,当所有人不相信他时,他‘指九天以为正’,发《天问》以问天,自始至终他都在践行理想。他没有错,错的是那个时代!”。“时代”二字时,李老师右手重重挥下。

“当看到自己的一切努力无法完成救世的职责,他陷入了绝境,他的信念破灭了!”

全场寂静,李老师像一个老者,缓缓说道。

“当一个人信念破灭,走入绝境时,他有三条路可走:一、随波逐流,二、重归信念,三、自杀。”

“他别无选择,惟赴湘流!”李老师提高一个音调,“他为救世济民已殚精竭虑,无数次的绝望,他依然寻找希望,最终彻底绝望。”

“而随波逐流、苟且偷安是他从没有的人生信条!他坚持救世信念,无所谓沧浪之水清与浊;怀瑾握瑜,不顾世间糟与粕;他身之察察绝不受物之汶汶。”

李老师跨上讲台接着说,“他摈弃了道家‘曲则全、枉则直’,‘自矜者不长’的圆通之道;也看到了儒家精神的巨大矛盾,他坚持‘达则兼济天下’,却将‘穷则独善其身’的退路也抛弃了。”

李老师在“道”上狠狠画上一个X,又在“儒”上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注定了他走的路是,勇往直前绝不回头的,更是义无反顾绝不妥协的!当然也是不归路!”

屈原看到了儒家的巨大矛盾!非死不可?

同学们释然。

屈原是诗人的丰碑。在他之后,中国的历史从未风干诗人的血液!文天祥、夏完淳、谭嗣同等以他们的鲜血来铭气节、照汗青;王国维、海子等以死来重塑精魂,昭示新生。

诗人秉承天赋,人生只为追求、践行理想。行走在自己信念中,忘记了现实,模糊了生死,痛苦地坚持,直到无路可走。

生是开始,死却非结束。死可明志,生可践志,诗人选择前者。死,是他们为理想谱写的挽诗。诗人的悲壮缘于他们的信仰!信仰超越时间与空间,更超脱生死。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多少人“就这样活着”,失掉信仰,迷失自我,消沉堕落。当我们彷徨、迷茫、绝望时,不妨静下心来尝试千年的追问。

屈原看到了儒家的巨大矛盾!非死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