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暑|蒲辅周老先生:6剂痊愈,小儿暑湿夹食变证

 松静空空 2019-07-07

华医世界


2019年7月7日17时20分25秒

农历六月初五

正式进入今年的小暑节气。

大小暑是中暑的高发季,尤其是户外工作人员,老人和小孩等最易中暑,此时掌握一项避暑技能则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小师妹为大家整理了蒲辅周老先生治疗小儿中暑医案一则,以及颇为全面的避暑技能与消暑美食。

5分钟读完,你也是个对抗中暑的达人!

蒲辅周老先生

暑湿夹食证

赵某,女,8个月。

1964年7月27日初诊

3日来发热,以下午为高,发热以头部及躯干为显,而四肢发冷,今晨起床时体温38.4℃(腋下),现39. 7℃。

有少量清涕,咳嗽有痰,痰声辘辘,食欲减退,大便一日两三次,稍溏而有奶瓣样不消化物,无脓血及黏液,不思饮,喝水则恶心欲吐,小便黄

曾请西医诊治,未找出发热原因,予阿司匹林内服,开始药后有汗,以后再服无汗,并用过土霉素等抗生素内服。

西医检查无异常。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12 x10^/L ( 12000/ mm^3)

中性粒细胞72%

淋巴细胞28%

大便常规:有不消化物,无其他发现。

胸透:心肺无异常。

中医辨证:唇淡,指纹青,脉沉数,舌质正红,薄白苔。由伤暑湿冒风,夹肠胃食滞,以致肺胃不和。

治宜祛暑风、调肺胃,苦辛化湿法。

处方:

藿香一钱,香薷一钱

杏仁 (去皮)一钱,陈皮五分

法半夏一钱,厚朴八分

苏子(炒)一钱,前胡五分

六一散(布包)三钱,生姜二片

服一剂。

1964年7月28日二诊

药后得汗出,身热见退,恶心呕吐已止,咽间痰声减,大便稍溏,有奶瓣,食欲仍差,小便稍黄,指纹青已退。

脉沉微数,舌质正常,苔退。

外感已解,痰湿未尽,治以温化。

原方去香薷、六一散,加炒麦芽一钱,扁豆衣一钱。服一剂。

1964年7月29日三诊

昨天中午复受凉风,而下午又发热至39.7℃,无汗,晚间服昨天的汤药后,略有微汗,大便仍每日二至三次,较溏,有奶瓣,小便黄,咽间尚有痰声,微咳嗽,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

指纹又青,脉仍数,舌质正红、苔薄白腻。

由肺胃未和,痰湿未尽,复感凉风。

仍宜表里两解,辛通为治。


处方:

香薷一钱,厚朴八分

扁豆衣一钱,藿香一钱

法半夏一钱,茵陈一钱
杏仁(去皮)一钱,陈皮五分
麦芽(炒)一钱,通草五分

生姜二片,六一散(布包)三钱

一剂。

1964年7月31日四诊

药后今晨已退热,渴而思饮,食欲稍差,二便同上,腹微满,面青白。

脉沉滑,舌质正红,中心苔秽腻。复感之风邪虽解,而湿热未尽。

宜清利湿热,调和肺胃为治。

处方:

茯苓一钱,焦山楂一钱

莱菔子(炒)一钱,扁豆衣二钱

法半夏一钱,麦芽(炒)一钱

茵陈一钱,荷叶一钱

陈皮五分,神曲(炒)一钱

薏苡仁二钱,厚朴八分

服一剂

1964年8月1日五诊

药后汗透出,热退净,咳嗽止,稍有痰声,大便尚微溏而有泡沫,每日1 ~2次,食欲转佳,思饮,小便正常。

脉沉微滑,舌正苔退

宜健脾化痰湿,以善其后。

处方:

白术五分,陈皮五分
麦芽(炒)一钱,生姜二片
茯苓一钱,薏苡仁三钱

茵陈一钱,大枣二枚
法半夏一钱,厚朴五分

扁豆衣二钱

二剂后诸症均消失而愈。

按语

患儿发热三日,检查未发现异常,用西药发汗退热及抗生素等药物无效。

时值大暑,由暑湿内伏,外感凉风,营卫阻滞,湿邪化热,故高热肢凉,加之肠胃食滞,痰湿内阻,致肺失肃降,而咽间痰鸣。

根据中医辨证,用祛暑利湿兼调肺胃之苦辛微温法,高热见退。

后因复受风,营卫郁闭,以致再度发热,继用上法治疗,营卫宣通,汗出热退,继以清利湿热,健脾化痰以善其后而愈。

由此可见,祖国医学重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综合病之因素与兼夹证而施治,是符合客观的。

蒲老常说:“治急性病,重在掌握季节之常变,辨别主次用药,这是十分重要的。”

此例若不辨病因及兼夹,徒用汗法强发其汗,或用辛凉苦寒强清其热,胃阳受伤,暑湿难解,稚儿脆弱之体,则易发生他变。

小暑易感暑邪

叶天士云 :“夏暑发自阳明”  、 “暑邪必挟湿”。故暑邪致病, 多径入阳明气分, 蒸腾上焦、内迫肌表, 症见身热面红、息热气促、舌红脉数 ;

病初暑热内蒸,迫津外出,故早期见汗多口渴;继因暑热耗气伤津,加之空气闷热、湿滞肌表,暑热之气闭塞汗孔,蒙闭清窍,致暑热 闭阻而无出路,故见体温迅速升高、肤热无汗 、胸闷恶心、头晕嗜睡等症;

暑伤津气 , 故见神疲懒言乏 力 、身软肢倦思睡;暑热闭阻孔窍, 若输液点滴, 则加重暑湿困阻, 导致头昏嗜睡、身重肢胀及发热汗闭等症加重;

暑热亢盛,燔灼心营、内陷心包或引动肝风,则见烦躁谵语、神昏痉厥。

如何预防中暑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常食解暑食物:

1、 荷叶冬瓜煲老鸭

荷叶、冬瓜、老鸭

将上三样食品洗净,同放进瓦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鸭肉。

汤中鲜荷叶清暑利湿,冬瓜清热解暑,老雄鸭能滋阴养血,益胃生津。三者合用既能清热解暑去湿又能益胃生津。

2、冬瓜茨仁糖水汤

冬瓜、生茨仁、黄糖

鲜老冬瓜(连皮)一斤,生茨仁(生苡仁)三两,黄糖适量。

先将老冬瓜洗净切大件,加上洗净的生茨仁放进瓦煲内煲一小时,然后加黄糖,待饮用。

汤中老冬瓜甘清微寒,功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生茨仁,但淡利湿,黄糖清热生津。合而用之则可解暑清热,去暑湿。 

3、冬瓜排骨汤

冬瓜排骨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滞、降脂降压、通利小便之功效。

适用于湿热内盛所致的饮食积滞、大便溏泻、小便短黄、头目眩晕等。

除了上面的三味汤,还有绿豆汤、蛤蜊豆腐汤、丝瓜蘑菇排骨汤等美味的汤品,另外还有海带、莲藕、番茄等果蔬均有一定的解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暑季饮食还有四大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

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3.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

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4.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

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避暑技巧与消暑美食,你学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