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新生 :明晨,听“她”述说……

 老鄧子 2019-07-07
明晨,听“她”述说……

那年春季,我在浙江新昌采访时,恰遇采茶。于是,稿件写好,身心轻松之余,在一泓绿水之畔,细品了一番当地绿茗——大佛龙井。继而,畅游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那是总面积约69平方公里、由3家知名景区组合的开放式自然生态景区。最凸显的文化主题,自然是亿万年形成的硅化木群。尤其是树干16米、直径达3.5米的“中国硅化木之王”,形态奇异、年轮清晰,堪称白垩纪神木也!

接待者看我如醉如痴、若有所思,便笑着赠与一块黑褐色、形态不规整但纹理清晰的硅化木,伴随我春游江南江北……

今年盛夏,当我在晨起后翻阅资料时,放置在精装史书上、巴掌大小的硅化木进入眼帘,似乎向我娓娓道来……

“她”的语气很青春,但略感深沉。随着“她”的叙述,我眼前呈现一幅久远画面——14亿年前,大约在中元代时期,“她”前身的居住地,曾接天连水、一望无际。幸好“她”与姐妹们苍翠挺拔、浓密如屏,散发着绿植特有的清馨。

那年月,作为原始森林树种之一的“她”,丝毫没有察觉——随着岁月更迭、四季变幻,波涛在地应力影响下渐渐低落,褐色的山峰由此缓缓隆起,如书似剑、如壁如槌,造型奇特。1.4亿年前,中生代侏罗纪时期一个沉静夜,“她”在睡梦中,被惊天动地的巨响所惊醒,但见火山熔岩大面积

喷发,迅速溶解万物的热能,让“她”的族群连同大地一切生物来不及颤抖便化为灰烬。幸好,“她”的灵魂尚在、神识尚存,于是,“她”在漂浮中真切体验到涅槃重生……

“她”向我说,那是一段悠长但难以纪年的岁月。随着带有毁灭意味的巨变不断展演,天暗如墨、热浪汹涌,“她”似乎看到,坚实的岩层迅速松软。类似今日松柏、被后人称为“裸子树种群落”的躯干,一瞬间,便被气浪劈为数段,绿叶翠果被烈焰烧焦,继而成为火山沉积物,深埋地下…… “她”潜意识感到,世间万物,从诞生到毁灭,从消亡到萌发,全凭天地造化。归于寂静,漫长的岁月,“她”真的不知持续了多久,终于,一个清晨,红日在玫瑰色霞彩的簇拥下升起,红色砂岩缝隙中的土质层开始萌发绿色,久已消失的生机渐渐回归。那是洋溢希望之光的画面——过了不知多少时日,林野间,鸟群在石灰岩溶洞上开始飞旋,一股山泉沿着白云岩两翼奔流而下。曾有恐龙出没的山体,新绿如毯,相继跳出欢快不已的松鼠和山鸡…… 虽然,“她”漂浮的神识可感受此类景象,但当年被摧毁并深埋于地层深处、以松木为形态的“肢体”,却依然在冰冷、幽暗的地下郁闷、叹息。神识与躯体若即若离的时日,“她”记不清有多少遍春风秋雨在地表之上吹拂、浸润…… 地层之上,欢愉的生命群落在一代代繁衍,一代代消逝,有交流也有肉搏,有吟唱也有哀鸣。地层之下,久久沉寂的生命在不断凝结、在不断雕刻时光……也不知度过多少岁月,“她”惊异发现——深藏地下的粗壮树身,渐渐变得硬如山岩,奇幻的梦境在铁色的枝干内变为力量!遗憾的是,这些变质、变色,日渐坚实的树干,还是不被人知!

其实,已变为硅化木的“她”并不知晓——就在江之南,“她”的同类,在溪流的冲荡下已浮出水面,与青石撞击后支离破碎,被一位从镇江古城走出的科学家沈括托在掌心,反复端详,然后在自著的《梦溪笔谈》中,写下“松化为石……”为后人探勘、精研硅化木留下珍贵依据。万千岁月,对于历史老人,仅是弹指一挥间。而对于这个世界,则演示出天翻地覆的变数。一个让“她”难忘的明丽之晨。由远而近、肩扛仪器的地质学家向这里走来。随着惊叹声和金属碰击声。尘封已久、面目全非、坚硬如石的“她”,破土而出。神识与躯体融合一处、重获新生,“她”见到世间第一缕阳光。与此同时,也听到自己的名字——硅化木。“她”与同族,被人们轻轻抬起、拼接、聚拢、展示,朗空悠云之下,与求知的学子对视,与研究者心灵沟通……

“她”向我深情陈述,我向“她”温情抚慰。我深感世间万物、芸芸众生,在天地自然面前是何等渺小、何等脆弱!很多血肉之躯,难以掌控自己命运、难以预知明日感知,却还在为一贪之念、一孔之见、一名一利、一喜一怒而血脉奔张、横眉立目甚至拼死相搏……反思其中情由,何等荒唐!

深思间,见手中的“她”冷静如霜晨,静观无语。江南文友寄来的新茶,温度恰好,传来缕缕清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