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氏文化:孝悌家庭顺,清忠国祚昌

 白水清风 2019-07-07

在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毛姓人口在姓氏中排名第76位。今天功德君就来讲讲这毛姓的故事。

毛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少数民族改姓、以封邑命姓等,毛叔郑为其得姓始祖。以鸟羽为图腾,毛下为鸟形灵台,灵台天齐上为相风鸠鸟。

毛姓图腾

当代,毛姓总人口约250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2%。在全国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河南三省,大约占毛姓总人口的28%;浙江集中了毛姓总人口的12%,为毛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浙江、川渝湘、河南三块毛姓聚集区。

得姓始祖

出自姬姓

以国为姓

毛姓的得姓始祖是毛叔郑,他本姓姬,是周武王的八弟,祖先为黄帝。

西周初年,毛叔郑受封到了毛国。他不仅是毛国的首领,还在周王朝中担任司空之职,总管土木建筑工程等事务,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孙世袭继承。从以上资料可知毛姓出自周王族,后代以国为姓。

毛国有人认为是在现今的河北地区,也有人认为是在现在的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虽然毛国的方位存在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后来毛氏一族因为避难而迁徙到了河南荥阳。

以封邑命姓

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伯聃(也有说法是伯明),受封于毛邑(今河南宜阳一带),于是以封邑取名毛伯聃。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其封地命姓,行成毛氏。《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周文王之子毛伯明之所封,世为周卿士,食采于毛,子孙因以为氏”。

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

历史上有因功赐姓的例子。

《明史·毛忠传》载:毛忠初名哈喇,西陲人,正统三年(1438年)与都督蒋贵征讨尕儿只伯,大获全胜,升都指挥佥事,坚守边疆十年,皇帝为表彰他,赐予毛姓。

《明史·毛胜传》也记载:毛胜,初名福寿,元代右丞相伯卜花的孙子,因讨还湖广、巴蜀等处有功,赐姓毛。

郡望

西河郡:汉朝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东汉时治所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

荥阳郡:秦朝置郡,当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魏国正始三年(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当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

河阳县:汉朝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

北地郡:战国时秦国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

堂号

西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河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浔阳堂。

北地堂:以望立堂。

舌师堂:战国时平原君有食客毛遂。秦国进攻赵国时,平原君向楚国求援,毛遂跟着平原君出使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判,直到中午也未能达成出兵援赵的协议。毛遂就拔剑胁迫楚王,晓以利害,遂订了楚国出兵援助赵国的条约。回到赵国,平原君夸奖毛遂说:“毛先生三寸舌抵百万之师!”毛氏因以舌师为堂号。

代表人物

毛遂

毛遂 ,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鸡泽县毛官营村人 ,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2008年11月,经中国毛氏研究会最终认定,毛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世祖。

中国毛氏研究会会长毛炳汉诗曰:

鸡泽毛遂一荐名,毛亨毛苌传诗经。

后人数迁到韶山,孕育伟人毛泽东。

毛义

在历史上有个 “捧檄”的典故,与韶山毛氏的一位先祖毛义有关。

根据《后汉书》以及民间的记载,东汉庐江人毛义,家境贫寒自幼丧父,是有名的大孝子。朝庭得知后,赏封他为安阳县文字令。毛义为了安慰母亲,高兴地跑到“临仙桥”去接檄文。不久,毛义母亲病逝,朝廷派人专程前来看望,岂知毛义却跪拜于“临仙桥”上,将赏封官职的檄文双手捧还,表示不愿为官。葬母后隐居山野,朝廷多次征召而不应。

毛义的“捧檄”故事不仅被史书所载,而且一直被当作孝道的典故而传扬,他的子孙后代为铭记他,至今在庐江还留有“捧檄桥”,并刻碑存记。

毛泽东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家规家训

孝悌家庭顺,清忠国祚昌。

礼恭交四海,仁义振三纲。

富贵由勤俭,贫穷守本良。

言行防错过,恩德应酬偿。

正大传耕读,公平作贾商。

烟花休入局,赌博莫从场。

族党当亲睦,冤仇要解忘。

奸谋身后报,苛刻眼前光。

王法警心畏,阴功用力禳。

一生惟谨慎,百世有馨香。

全球功德网,带你走进华夏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