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只”字相解
2019-07-07 | 阅:  转:  |  分享 
  
“只”字相解

“只”字始见金文,《说文解字》解:“语巳词也。从口,象气下引之形。”许慎认为“只”是语气词,但甲骨文、金文中鲜有纯粹的语气词,从“只”组成的一些古字看,“只”应有实意,如:

轵(軹):古代车毂外端贯穿车轴的小孔。

齞:齿露唇外。

咫: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说文解字》



只(金文)只(小篆)只(楷体)只(异体)

楷体“只”嬗变,从口、八,字相:口分开或张开。“口”字含义很多,除了表示嘴口外,还可以表示:

通道或开口:如谷、向、启、高等。

人口:如吉、呆、吕、富、邑等。

器口:如足、器、倉、豆等。

那么“只”字中的口属于哪一种呢?“只”的一个异体从口、二,说明古人中有人认为这个“口”是坤(阴)口,那么这个“口分开或张开”就了不起了!

“只”有一个异体“隻”,有人认为“隻”同“只”,其实不对。古时“隻”与“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说文解字》解隻:“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又”即右手,隹为短尾鸟。古人结队出外狩猎为生,只抓住一只短尾鸟,太少了,无法维持生活,故隻有独、少的意思,如隻身、片纸隻字等。



隻(甲骨文)隻(金文)隻(小篆)隻(楷体)

文字改革后,“隻”并入“只”,对“隻”的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对涉及“隻”原意的地方,作了辅助处理:

愯(sǒng):被手抓住的隹会怎样?肯定十分恐惧,故“愯”恐惧,现在用“悚”。

蒦(huò):捕获,加草字头意在“草丛中抓到隹”。同“擭”,现在使用“获”。

護(謢lū):口头承担、辅助,如“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護高祖。—《史记·萧相国世家》”,废“謢”,保留“護”。

现在再看那个了不起的“口分开或张开”,“只”在古文中,虽有“一个、单、独”意思,但比起那个“小、微、悚”的“隻”,表现得大而气派,如: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诗·鄘风·柏舟》

匹马只轮无反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3)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4)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韩愈《镇州初归》

以“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为例,“只”的意思与“啊、哇、啦”感叹不同,它除了感叹,还有“独有、独大”的意思:母亲啊您是天字老大,不体谅(我)这个人字老大。试译为“妈耶天哪!不体谅人哪!”这是三千多年前的女子所言,对爱情的执着,令人敬佩!





2019年5月19日























2

















































献花(0)
+1
(本文系董印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