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的朋友圈,曾经叫QQ空间

 人让人头疼 2019-07-07

文/ 曲玮玮

去年,当我凝神思索要不要卸载掉微信时,我恍然发现,这已经是我生命中第N次搬家了。

不过这不是现实中的搬家,而是一种“网络搬家”。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当代,每个年轻人都会在网上拥有自己的一方角落,把自己的情绪、回忆分门别类,或是一股脑的扔进那里。

我们所有爱过的人,去过的地方,受过的委屈,深夜加过的班,流过的泪,都在那里保存着。我把它叫做“网络上的家”。

但由于时间的流逝或者潮水方向的改变,我们经历过很多次网络搬家,从一个APP转移到另一个APP,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于是,那些爱恨离别也在跟着流转。118彩票

第一个家:QQ空间

QQ空间算是很多人记录生活的起点。

大概是在小学到初中的阶段,大家都把QQ空间当作自己的家在经营和装扮。

鬼知道我们为了装扮QQ空间有多拼。

为了选到一首有逼格又好听的背景音乐,我以我极其匮乏的音乐知识在百度上搜索了几天,最后锁定仙剑里的配乐和钢琴曲《梦中的婚礼》。

省下买零食、抽大礼包的钱,攒了开黄钻和绿钻的钱,还建立了专门的相册,用来存储空间背景图。

每个相册的封面都要精心挑选,并配上好听(非主流)的名字,例如浮光碎影,少年世无双。

留言区也相当重要,这暗示了你在学校的人气和受欢迎程度,没有个千把条留言,都不好意思开放访问权。

内容很单调,要么是“来踩踩”,要么是一堆表情,或者晚安早安。

曾经一度人气低落,我灵机一动开了五个小号,轮流给自己留言,营造出一派热闹的假象。

那个时候表达喜欢的最好方式,是为对方充值QQ会员。

我记得黄钻贵族颇有一些特权,可以清除自己浏览别人空间的痕迹,也可以查看每天有谁悄悄访问了我的空间。

为了那个暗恋的男生,我雷打不动的充值了很久的会员,悄悄潜入他的空间,不敢点赞,不敢留言,发现他和女生互动会难过很久。

偶尔发现他出现在我的访客名单里,会开心得整晚睡不着觉。

大概每个女生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暗恋上班草,校草一类的大众情人。此后对这种类型的男生免疫了,因为你知道,他们再优秀,对你笑得再友好,都与你无关。

那种一个人演完独角戏的感觉,你再也不想体验了。

后来离开QQ空间,是因为这个家的邻居都长大了,我们也都长大了。

那些花里胡哨的符号、闪光的装饰,不再能够调动我们的热情,一放学就坐在电脑前捣鼓一下午。

当我的QQ昵称从“紫色小妖”变成”紫色低调“,最后变成”千年一叹“,我的QQ空间也彻底的锁了起来。

第二个家:微信朋友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用上了微信,大概是从喜欢上它万年不变的开屏图开始。

一个人站在地球对面,那么渺小而孤独。

这应该是住得最久的一个网络之家了吧。

那时候漂流瓶还没有变成广告和深夜聊骚,扔出去的每一个瓶子,都能收到善意的回复。

高三最迷茫想要退学去打工的时候,一个念大学的人告诉我,生命很长,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那时的海滩漂浮着很多瓶子,随手一捞就有,里面有无数孤独和迷茫的灵魂。

毕业后喜欢上玩朋友圈,发自己的自拍,旅游景点照,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评论区仅对熟人可见这个设定,让我们可以放心的发动态。

只是,还是会期待很多人的点赞和评论,红点出现的那一刻,心里会升起一个喜悦的泡泡。

之后,九宫格自拍成了原罪,旅行定位变成了low,一天发几条朋友圈更是被批判。

于是动态越来越少了。

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你进行了一些分组,设置对爸妈,同事,老板不可见。

后来干脆变成三天可见。

再后来直接半年不发一条朋友圈了。

工作之后,朋友圈不再是情绪的容器。能用来表明心情的,变成了头像和签名,昵称。

昵称是一个表情,表示自己并不想被cue到;昵称是一个标点符号,表示我心情很不爽,一句话都不想讲,莫挨老子;

换全黑或全白的头像,说明失恋了,正处于过渡期。

换成恐怖或者很抑郁的头像,被甲方虐待得心理有些失衡。

后来微信就成为了工作专属平台,我有时都有些恐惧打开它,害怕在群里不断跳动的消息,害怕被@,在看到第N次甲方修改意见后吐出一口老血。

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发朋友圈忘记分组。

第三个家:微博

微博其实一直在用。

只是被熟人社交摧残得不敢表达自己后,就开始把重心转移到这上面。

微博大号往往被遗弃,人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小号。

我们都是冲着夜晚絮絮叨叨的声音。

在小号上,可以肆无忌惮diss令人厌恶的同事,可以自说自话,可以发泄一切负能量。

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寂寥:微博上南来北往的人那么多,可是他们都集中在某一群人的评论区。没有人注意到你说了什么。

你偶尔收获的粉丝和点赞,是头像为“千赞五元“的僵尸粉。有时在热门微博下留下诚恳的评论,但抢占头条的,总是那一堆讲故事卖减肥药的,算命的各地张玄尘,迷路的某某某……

这让你觉得气愤又无能为力。

但当一种叫粉丝的生物大幅涌入后,你开始有点担心。

在辱骂一个小鲜肉演技为零后,你收到了上百条不堪入目的私信,并且有人开始威胁要人肉你。

你开始担心信息被泄露。

其实我偶尔也很担心,虽然我坚持写了数百条鸡汤仍然无人问津,但万一,万一有一天我一炮而红,别人找到这个小号,发现我原来是这样一个粗俗的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于是打点好行李,删掉黑历史,前往另一个家。

第四个家:豆瓣

我最后一站搬家地点,选在了小众的豆瓣。

豆瓣完美的规避了熟人社交的一切缺点,又容纳了很多颗柔软的心。

有同事说,豆瓣是她生活的最后一片净土。虽然肉麻,但我深以为然。

在那里,有人找到那种老了之后可以一起散步看夕阳的友邻,有人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有人记录一日三餐。

无数可爱的碎碎念。八组的房价总是居高不下,小组里的人总是毒舌又很沙雕。

想要彻底了解一个人 只需观看对方的豆瓣账号三分钟。

爱看美剧还是日剧,喜欢小清新还是恐怖重口,加入的小组是“睡前读书”还是“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逼”。

我觉得最戏剧的是,曾经的一个相亲对象,顺着微博找到他的豆瓣账号,结果发现他加入了“本少要给自己找BF”小组,并在里面找到了他爆照求关注的帖子。

因为影视剧打分功能,大批水军涌入,其实很多人也萌生了再次搬家的想法。

可下一个网络里的家,又在哪里呢?

小时候我很喜欢搬家,搬家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打包行李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一直在找的小东西,坐在搬家公司的卡车后箱上,夕阳像玻璃罐子里的水果硬糖。

新的邻居,新的家具,新的房子。就像蛋糕房刚刚揭开烤箱的那一刻,幸福的香甜味道充满整个空气。

但网络里的搬家总是充满了无奈和疲惫,因为你知道,那些平台终究是一个载体,蜗牛的壳其实是透明的。

我们在心里的地下室架起望远镜观察这个世界,却不愿意再轻易出去。

兜兜转转,朋友越来越少,孤单越来越长。

能被允许走进自己网络中小屋的人,已经不多了。

以前你对一群人展示自己的喜怒哀乐,后来你站在夜晚的中心自言自语。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