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

 璇琮坑 2019-07-07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1.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2.



   文房中的水器按照功能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于辅助研墨的容器,主要包括贮存、灌注研墨用水的水盂、砚滴和水注;另一类是用于浣笔、调墨的笔洗。这些水器匠心独具、精巧雅致,常置于文人书案或者阁架之上,既是文房必备,又是雅玩珍品,体现了文人的文化品味。正如“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小巧的水器蕴含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和哲学观念。
   水注,原名 砚滴,文房用具,滴水于砚的器具,故名。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 水丞” 。宋、元时较为盛行,以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为丰富,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蒂叶、茄壶、牧童、卧牛飞蟾诸式,器身附流和小孔。明代以景德镇窑制品为佳,器形有桃注飞石榴注、双瓜注飞双鸳注等。
   水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西京杂记》载:“晋灵公冢……惟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为书滴。”宋、元时期水注较为盛行,以浙江龙泉窑和景德镇青白釉制品为丰富,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蒂叶、茄壶、牧童、罗汉骑兽、双鸳卧牛飞蟾诸式,也常做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状。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3.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4.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5.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6.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7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8.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09.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0.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1.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2.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3.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4.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5.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6.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7.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8.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19.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0.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1.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2.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3.说明都在这里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4.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5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6.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7.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8.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29.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0.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1.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2.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3.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4.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5.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6.这件八角水滴的八个面是青花的《潇湘八景图》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7.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8.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39.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40.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41.



大阪陶瓷美术馆之《朝鲜文房四宝》特展--朝鲜时代的水滴
42.



   此次看展中一直对“大阪市立陶瓷美术馆”的名称中“美术”二字感到不解。
   回来百度
   中国古汉语里本来没有“美术”二字,是从日语里面借过来的。1785年时日本参加万国博览会展示他们维新以来的成就,第一次在日语中使用“美术”这个词。但是当时的美术主要是用来指工艺技术,例如产品设计等。1896年时日本兴起传统主义运动,岗苍天新提出应当复兴日本的传统文化,将日本传统艺术也纳入“美术”的范围,美术的范畴开始变广泛。

   中国第一个将美术这个词引进的人是吕凤子。他去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留学回来后,回国创办了中华美术学校。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美术学院。

   此后刘海粟创办了上海美术专科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吕澄,上海美专教务长,也是位佛学家,在与陈独秀辩论《美术革命》是提出首先应当确定“美术”是什么,第一次在中国提出“美术”的范畴:即建筑,雕塑,绘画(其中还包含书法,这是中国与西方不同的地方)。

   产生疑问是上学时美术课就是单指画画,而动手制作工艺品单有一门劳作课。在当时这是两个概念,现在看日本是将陶瓷作为传统艺术纳入“美术”范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