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暑 || 让诗词陪你,清凉度夏

 江上一沪翁 2019-07-07
 书画文化 

小暑

2018年7月7日 星期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此时,全国的农作物也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小暑将至,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暑热的强悍。今天的夏雨,终于让我们感受到了清凉。那么,古人是怎么描写小暑的呢?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已到,温风忽至。竹子的喧哗声告诉人们大雨将至,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大雨、惊雷正是小暑时节的特点呀。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时节, 与友对坐,一碗淡茶,带来百越春天的气息。日后依旧小暑时,希望还能与友一起对坐饮茶。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青奴,又名竹夫人,是古人消暑用的器具。其用竹子制成,中空,四周为竹编网眼。古人用它休憩、拥眠。有了竹夫人这些消暑神器,再听着窗外的鸟语,看着翠绿浓密的竹子,闻着淡雅清新的荷花香气,小暑又有何惧?

《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微风吹来,听着断续的蝉声,不时还有燕子的呢喃。躺在竹席上,闻着一院子的花香,吃着可口的雪藕冰桃。这夏天,也太惬意了吧。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与朋友分别,小暑时节的暑热都丝毫没有感受到,有的多是与友人分别的伤怀。

《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在美好的夜晚静静打坐,月光下的河流蜿蜒曲折。修禅时正巧赶上小暑节气,而入秋时则身体有些抱恙。在静室中细细聆听玄理,平静心情可以入山隐居直至白头。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石竹花,在小暑时节开放。石竹花颜色鲜丽,让人疑觉它被朝霞染上了霞光。花瓣精巧好似用匣刀细细剪裁。它不惧酷暑炎热,在小暑绽放。看到此花,思妇感叹时光流逝,诗人也思念有人,更添离愁别绪。

《夜望》

宋·方回

夕阳已下月初生,小暑才交雨渐晴。

南北斗杓双向直,乾坤卦位八方明。

古人已往言犹在,末俗何为路未平。

似觉草虫亦多事,为予凄楚和吟声。

才到小暑,夏雨渐渐转晴,夕阳已落,月亮升起,夜晚的天空中南斗北斗的斗勺直指南北,方位清楚易辨。古人话语依然流传,世道仍然多不平,感觉草虫也是多事,好像在用鸣叫应和我的感叹。

《久雨六言》

宋·刘克庄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平地变成了泽国,天空好像漏了一般。明日小暑,大雨意味着又是丰收年。农谚说:“伏天里的雨,锅里的米。”小暑后的雷雨对水稻生长非常有利。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愿你有诗词陪伴,清凉一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