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对师徒的《浣溪沙》自古为人称道,徒弟不必不如师,被传为美谈

 有友abcd 2019-07-07

有人说写词比写诗容易,我并不这么觉得。很多词是要用来作曲的,其中的长调,慢调等,创作时都是要注意的。写诗要注意的问题,写词同样会出现这些问题。而且词还要考虑音律的种种问题。所以。词看似洒脱不羁,不拘于格式,但创作难度的确很大。所以,写词的人固然很多,但真正被人们熟知的,不过当中最顶尖的那几个人而已。巧合就巧合在,宗师级别的词人,其中有两个人享誉天下。并且他们竟然是一对师徒,称之为亘古以来的独一份,这种说法也并不过分。这两个人就是苏轼与秦观。更巧合的是,师徒二人都写过浣溪沙,而且都为词中精品,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这对师徒的《浣溪沙》自古为人称道,徒弟不必不如师,被传为美谈

少年得意惊考场,而今两鬓白如霜,说的就是苏轼了吧。我们常说不遭人妒是庸才,但苏轼遭受的嫉妒未免也有点太大了。七次被贬,惨遭酷刑,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是堪称毁灭性的打击。放在一般人身上,或是颓废,终日饮酒买醉;或是崩溃,疯疯癫癫,手舞足蹈,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严重。但问题是,苏轼就是苏轼,他不是一般人。他不但享受这份经历,而且文学造诣愈加高深莫测。这一天,他写下了一首词。也许只是即兴而作,但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反响。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对师徒的《浣溪沙》自古为人称道,徒弟不必不如师,被传为美谈

细腻的雨与微斜的风将天气点缀的点点清寒。淡淡的烟雾与河滩边残破的柳树似乎在天晴以后,朝着沙滩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眼看着要到了淮清洛一般大河漫漫,才仿佛觉得河流渐渐地宽广无限,无垠无忌。白色如乳般鲜嫩的茶再加上新鲜可口的野菜。话说人间最有味道的还是心情放松,即便是粗茶淡饭。只要心情怡然自得就好,才没有白白辜负这一生。

全词从字面上便可看出,苏轼的心情就像雨后的初晴般清新。整首词给人一种极致的整洁感。上阙的细,斜,晓,作者有种小心翼翼之感。生怕用词不当,辜负了此时好的天色。第二句的淡,疏二字比较出人意料。要是在别的词里,光看这两个字,基调就非常明显,肯定是悲伤地氛围。但在这首词里,竟给人以淡雅清新,缥缈静谧之感。不得不说,苏东坡的文底,真不是吹出来的。

这对师徒的《浣溪沙》自古为人称道,徒弟不必不如师,被传为美谈

下阕写的是作者自己的闲适生活。第一句的浮字,第二句的试字,皆包含深意。苏轼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经历。这份宝贵的财富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我曾听过一句话,茶有两种姿态,浮,沉。喝茶的人同样有两种姿态,拿起,放下。我猜苏轼早就万事不藏于心,一杯茶下去,全当没发生过。一杯清茶,一道菜肴,即便朴素之极,也是作者最喜欢的味道。因为这道菜里放了他最喜欢的一剂调味品-自由。最后一句也是千古名句,与“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面谈谈秦观。作为苏轼的得意弟子,秦观却走出一条与师傅截然相反的路-婉约风。按理说婉约派词人,除了柳永,也很少有人能达到那种高度。晏殊是追求自然;张恨水是旧梦难离。柳永是心系知己,纳兰是人间惆客。唯独只有秦观,他的词最是让人看不懂。读第一遍,你以为懂了,但越读越茫然。这就是他的魅力,也就是他的风格。将景物以极其细腻的笔风写出,秦观的词,你会发现,淡,轻,这类字很常见。所以秦观就凭借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细腻如雨的文笔,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精品。秦观的标签是淡愁,只是我们感觉淡而已。实际上,这种斩不掉,挥不去的情丝才最折磨。下面一起赏析下他的浣溪沙。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对师徒的《浣溪沙》自古为人称道,徒弟不必不如师,被传为美谈

闲来无事的他,在清寒的天气自己一个人上了高楼。带着莫名的寒意站在那默默不语。早上的空气很清新,只是有点刺骨。这点还是挺让作者厌烦的,就像是秋天一样让人感觉压抑。回头看着画屏。淡淡的烟雾,潺潺的流水,让人感觉意境悠远。窗外的花朵在无忧无虑的四处飘摇。小雨也在从容地滋润大地,慵懒地飘落着。就好像那心中的愁绪在飞舞一样,缭绕着,挥之不去。最后看看那珠宝点缀的帘子正悬挂在小小的银钩上荡漾着。

全词意境优美,空冷寂寥,恰如作者内心,所以他才能够将景物写活。上阙交代了从楼上远眺的风光,景色倒是不错。唯独这气候让人感觉寒冷。就像伤秋一样,让人浑身不安。恰好作者带着心事高处远眺。心理本就敏感,再加上触景生情,不知又触发了他的什么情结。烟雾,流水,本是暗哑静谧的画面,但在作者手法的烘托下,却是在安静中浅伤。淡烟流水四个字可谓传神,仿佛那清幽的风景就在我们眼前。作者只是静静地看,没有仪式感,寂寞又自在。这一点来说,秦观与唐代的李商隐手法有些相似之处。只是李商隐是以女人的口吻写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异常温柔,凄美。秦观通常习惯用景色衬托自己的心情,那景色,一般都很伤情。

这对师徒的《浣溪沙》自古为人称道,徒弟不必不如师,被传为美谈

下阕写的是阁楼的景色。窗外的花惹得作者嫉妒,作者也想肆意徜徉在风雨中,但他身怀心事,无法释怀。天上的雨也慵懒无比,落在哪里就是哪里。这一点尤其是让作者向往。如果他在家乡,肯定不会如此多愁善感。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他现在人在外地思乡。那窗外的雨就好像他的心事一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历来为人称道。这两句将秦观的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作者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地方,又赶上那让人烦闷的寒冷天色,心情自然比较压抑。

这对师徒的《浣溪沙》自古为人称道,徒弟不必不如师,被传为美谈

总之,无论是苏轼还是秦观,豪放还是婉约。他俩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尤其还是师徒。或许这就是青出于蓝吧,相信苏轼的心里也是非常欣慰的。有时候读秦观的作品,真的有种缥缈难懂的感觉。苏轼就是再豪放,感觉也是在人间的。但秦观给我一种谪仙下凡的感觉。所以,我一直觉得他跟李商隐比较像。秦观也挺坎坷的,也是仕途不顺,显得很落魄。有时候我就好奇,为什么那些没被朝廷录取的,比那些仕途平顺的文人的文采要高出那么多呢?这个问题,你们也有同感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