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世上有两种摄影师

 zzm1008图书馆 2019-07-07

似乎长久以来都会有这样一种论调: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摄影师,一种是专注于各种各样先进的器材,就算不买下那台最新的旗舰相机,也会对这些新出的器材的性能和参数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张口就能说出一连串的数字参数;而另一种显然更关心的是影像内容,对他们来说,用什么来拍照并不重要,设备只是实现画面目标的工具,并不是目的,只要能在接受范围内拍出让自己满意的照片,不管什么样的器材都无所谓。

甚至于形成了这样一种偏见,大部分的器材党往往都只是摄影的玩票者,他们并不会拍出优秀的作品,而只是将摄影当成一种游戏,一种炫耀的工具。

他们张口闭口就是各个厂家的器材参数,什么MTF什么黑科技,相比练习和对影像艺术的理解,他们更在乎自己要更新什么样的器材。他们会定期升级自己的器材,并买上一大堆可能都不会用上一两次的摄影配件。每次出去拍照都像是要长途旅行似的拎着一个大箱子,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价值不菲的器材。他们可能会拍出一大堆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却能被任何人轻易复制的明信片式的照片,让他们着迷的是风景而不是风景里的人。

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是锐度而不是力度,最令人着迷的是景深而不是情深。他们烂熟于心的数字参数,评测分数,让他们变成了彻底的数字家摄影师。

可是如果跟那些真正的摄影大师交流,器材永远都不会是话题的中心。除非是赞助厂商的要求,很少有专业的功成名就的摄影师会去主动提及自己用什么相机来拍照,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更在乎自己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内涵,更在乎自己拍下来的画面而不是用什么才能拍下这些画面。他们可能一辈子只用一台相机,甚至一个焦段来拍摄自己的作品。

有时候也会开玩笑说,男摄影师更关注器材的参数,女摄影师会更关注作品的美感,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具体还要因人而异。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论调都不免有失偏颇,可能是群体比例的关系,在男摄影师中关注内容形式,关注作品的艺术感及内涵的摄影师其实并不在少数,只是不可否认同样也会有很多器材党论坛法师的存在,他们的存在在大众潜意识中拉高了这一群体的比例。

而同样也会有很多人会关心器材并不是因为相机标签上的价格和可以出去跟别人吹嘘的参数,对他们来说,升级器材只是因为想要拍出自己更想要的效果,达到自己之前器材达不到的边界,突破自己创作中的瓶颈,他们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影像内容在努力,他们会有效的利用手中的器材和配件,而并不是这是买来当摆设当炫耀资本的工具。

另一方面,从艺术角度来看,当你拍越来越多的照片的时候,你可能会不再满足于手中的器材,每一样器材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就好像不会有任何一支镜头能够适应各种拍摄场景,再好的器材都不可能会做到十全十美,更别说科技是有时效的,今天的顶级旗舰过几年可能就成了中端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艺术性的追求也就变成了对器材的兴趣和理想。器材终究也只是为了内容而服务。

总而言之,在器材和艺术之间,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并不意味着着迷器材就不在乎内容,也不会说只关心内容就不关心器材。这两者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

究竟什么才能定义一名摄影师呢?是有了一台能拍照的相机就能称为摄影师,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拍出自己心中的影像,知道如何用自己手中的镜头忠实的记录自己的内心才能算得上是一名摄影师。

摄影师看的是器材?是能力?还是内心?

这个问题,只有拍照片的人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