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宁悠悠大甸山

 行摄天下者 2019-07-07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一次次偶然与必然的轮回中,昌宁的历史辉煌再次渐露曙光。2012年10月8日,一个白云飘飘的日子,一个美得让人遐想的山岗上,田园镇龙泉砖厂杨再昌等人在大甸山取土过程中,捡到了锈痕斑斑的九件青铜器……


大甸山远景

随着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和省市考古专家的到来,昌宁大甸山这个名字,第一次驻足人们脑海,让人思绪蹁跹而流连忘返。从此,昌宁卓尔不凡的昨天景象,让人好是期待好是怀想。


国家文物专家在现场之一


国家文物专家在现场之二

大甸山沾满泥土芳香的268件(套)文物,从198座墓葬中发掘出来了,有镌刻着沧桑年轮的铜鼓、铜弯刀、铜扣饰、铜剑、铜钺、铜盒、铜象牙、铜指护、系铃铜环、铜钟等青铜器;有匠心独具的石器、陶器、铜铁合制品、铁器、琥珀、钏贝、麻织品、竹藤等器物。这些琳琅满目的文物,无不默默地述说着那个古老的文明国度和那段尘封的时光。这些器物,有一大部分属礼器和饰物类,它们从各个层面再现着大甸山墓地的先人们,在那个灿烂辉煌的青铜时代,在依山傍水的坝边,人们的温饱已经解决,大家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景象。大甸山的先人们已经开启了昌宁大地上的精神远征。这些器物,有全国罕见的人面纹铜弯刀、铜牛角、铜象牙和铜钏等。看着这些兵器,仿佛让人依稀又回到几千年前的古战场,墓地主人横刀立马、气吞山河的豪迈形象便跃然纸上。这些器物中,铜柄铜钺、系铃铜环、铜指护、琥珀串珠为全国首次发现,其中铜柄铜钺是军权和王权的象征,可以肯定墓地主人地位、身份等级很高。大甸山出土的这些全国罕见的青铜器,有人说是缘分,也有人说是天意,也有可能是天人感应的必然。大甸山每每迎来重要客人到访,常常以一场很过瘾的大雨表示出热情的程度,而当人们满载收获离开大甸山到山脚时,再大的雨也会嘎然而停,天边如龙状的彩虹渐远渐逝,顿时阳光普洒如初。据说,哀牢王柳貌就是龙的儿子,是龙的传人。


大甸山出土文物之——人面纹铜弯刀


大甸山出土文物之——系铃铜环


大甸山出土文物之——铜柄铜钺

时间走进2013年12月2日,昌宁县哀牢文化学术研讨会如期在昌宁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2位著名专家学者莅昌参加了研讨会;2013年12月26日,昌宁县大甸山墓地被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昌宁大甸山墓地考古发掘入围“2013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15年6月,“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哀牢青铜文化研究工作站”在昌宁挂牌成立。这些一桩桩一件件与哀牢文化研究有关的重要事件,无不凸显着昌宁是哀牢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哀牢青铜文化研究工作站成立


出土器物埋藏情况


出土器物埋藏情况


出土器物埋藏情况

从大甸山墓地出土的石范、砺史、石纺轮、石锛等石器看,早在新石器时期,昌宁先民智慧的汗水已在昌宁大地深深地播撒,文明的火花已在昌宁大地一根丝地繁衍生息。你看,那是3500多年前的一天,一群身材壮实、皮肤黝黑、树叶帽子的昌宁先民正挥舞着石锛,随着一棵棵大树倒下,很多造型各异的木屋棚子便展现眼前。休息时分,他们奔走欢呼,跳起熟悉的森林舞蹈,歌唱起了古老灿烂的昌宁文化,远处山脚右甸河水流长长,大片稻谷金黄待收。


发掘现场

从大甸山墓地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看,存在两个不同族群的文化元素。土洞墓葬多见于北方黄河流域,南方地区极少发现,大甸山墓地土洞墓随葬品只有青铜器,因此,土洞墓应该是古哀牢的遗存,年代为青铜时代,与长江流域土洞墓的年代和形制均不同,反映出一种全新的云南本土青铜文化。土坑墓大都规模小、随葬品少,出土的山字格剑与滇西北石棺墓出土的同类器物极为相似,可以推断土坑墓葬与西北地区的氐羌文化有关。



竖穴土墓坑


土洞墓

文物是最好的历史见证。经众多专家的反复考证,大甸山墓地出土的文物多为古哀牢国时期的器物,是多个阶段历史文化遗迹的叠加。这些古哀牢国时期的青铜器物集中在昌宁出土,从实物层面佐证了昌宁应为古哀牢国的中心,哀牢文化的中心在昌宁。在史籍中,我们也能找到相关的答案,《华阳国志》载“永昌郡,古哀牢国”。昌宁地处哀牢腹地,北接大理,南延临沧、缅甸,西距龙陵、腾冲不远,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从史料分析,在东汉时期,哀牢的主要活动地并不是在永昌的治所(隆阳),如《后汉书》载:“……永昌,越嶲、益州三郡民夷讨哀牢,破平之。”“孝章建初元年,……是时……哀牢王类反,功焦(嶲)唐城,永昌太守寻走奔楪榆……”。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永昌郡虽辖古哀牢地,但却不是哀牢的中心,哀牢的中心应在昌宁的结论。那把长128.8厘米,永远熠熠生辉的铜柄铜钺,时至今日,仍然还在自言自语地告诉着世人,它的主人就是古哀牢王族。


哀牢王柳貌

大甸山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既是云南也是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同时也是东周至秦汉时期考古的重大发现。它独特的土洞墓葬和大量的青铜器随葬品,已构成内涵丰富的考古学文化——大甸山文化;它的土著农耕族群文化同时呈现与氐羌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密切交流,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代表性文化;大甸山青铜文化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是昌宁厚重历史底蕴的重要见证,为中国边疆史、古代史、民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它的重见天日,为我们揭开了被历史遮蔽了二千多年的哀牢国神秘面纱。曾经辉煌数百年的哀牢青铜文明,终会抖尽岁月的迷雾,它的芳华容颜与丰赡意蕴,将逐渐完整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土洞墓发掘现场


铜指护


铜牛角


琥珀串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