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母亲去世前对女儿最深的嘱咐:“不要远嫁”

 魏亭亭 2019-07-07

表姐出嫁了。对象的家乡是距离中国北端的辽宁,与福建的距离用“一南一北”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你以后不要远嫁好不好”,告知我这个喜讯的母亲突然神色暗淡下来。“你看我远嫁,家里有什么事也不能及时回去,年轻的时候和你爸吵架也不敢回家”

我看着屏幕前的母亲又在“唠叨”,伤感却无奈。不远嫁的承诺我给不了母亲。遇见谁,爱上谁之前难道得先问句:“你家在哪”吗? 或许是我从未远离过父母和这个圈子太久,不知抛下一切跟随爱情远离故乡的利弊。

后来,我和些许朋友聊起过这个话题,从一些人的经历了解到远嫁这两个字背后的种种。

朋友的前嫂嫂远嫁到他们家,嫂嫂和她哥哥都是90后,观念比较年轻化,按理说双方沟通上也会比较理智。而恰恰是理性超越了感性,男方始终无法理解远嫁带给他前妻的改变究竟在哪里,改变有多么大。

女方放弃了原本在故乡打拼来的好岗位和社交圈,打算重新开始却并不顺意。男方以为女方只是离家太远想家,却没照顾好女方其他情感上的缺失。一对年轻夫妇,最终和平离婚。无法相互体谅的婚姻是远嫁极易造成的遗憾。

远嫁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女方得抛弃原有的社交圈,这挑战着女性的心理适应能力。

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交圈的形成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感情的投入,社交圈不仅包括至亲好友,还有同事同窗这些能给予你适当帮助的贵人。而远嫁意味着社交圈的松动。我们很难保证,地域不会成为一段友情变淡的理由。

正如朋友告诉我的案例一般,女方心理上缺乏的不仅是亲情的温暖,还有社交圈稳定的安全感。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调料。女性尤为感性,社交圈的变化或消失带给她的冲击不亚于一段爱情的失败。

远嫁,是社交圈的一大冒险。

后来,我打电话祝贺表姐,旁敲侧击地问她嫁这么远姨姨姨父是怎么同意的。表姐的语气很无奈,我记得她的原话。“还能怎么办,总不能让我把这段感情割舍了吧?其实我自己也不太确定以后的生活是否能如愿。

毕竟,以后不能常常回家了,你姨姨姨父不记得我这个女儿了怎么办?”表姐在开玩笑的语气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大抵是了解这种情绪了。

以前上大学同寝室外省舍友常说:“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想想远嫁,应该也是这番忧愁。从小到大有求必应的父母现如今出现在手机屏幕的次数最多,妈妈拿手的红烧肉再不不是撒撒娇就能吃到了的,每天中午的新闻联播终于不用硬着头皮陪着爸爸看下去了。

因为婚姻的成长每个人都要经历,而这份成长因为地域显得尤为深刻。

远嫁不仅是对爱情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亲情的挑战。双亲也照顾不到女儿的远方,该有多遥远呢?很多人说距离产生美,经常与至亲相处反而容易引发矛盾。然而,正如爱情需要经营一般,亲情也需要用时间和精力维护。子辈尽孝的义务因为远嫁也难以面面俱到了。

正如布尔沃・利顿所说:“习俗是爱情的天敌”远嫁带来的距离感,大抵可以归为习俗要素的扩大化。社交圈的变化,地域的变化,家庭氛围的变化,这些都是习俗的现实体现。

远嫁这段距离,担负着友情变质的危机,担负着亲情变淡的风险。甚至因此最后跨越这段距离的爱情也因此没了当初的美好。

远嫁是否一定是不好的呢?正如表姐所说,她自己也不确定。并不是说远嫁一定会导致某些情感的问题。只是远嫁将婚姻的风险放大了。婚姻都有风险,婚姻不只是爱情的结合,更多的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从爱情到亲情,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磨合。

只愿是,踏出这一步的伴侣都真心守护着双方与双方的心灵,那么,无论是否远嫁,爱情到亲情的这一步跨越,都能十分完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